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门头沟区的古塔

  塔起源于印度,最初建塔是用于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舍利。塔于公元一世纪随同佛教传入我国,使得塔与寺的关系密不可分。早期的寺院是塔在殿前以塔为主,以后又逐渐把塔排出寺外,建于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
  两千年来,我国的能工巧匠把塔与我国特有的楼、台、亭、阁等建筑相结合,创造出去多不同样式的塔,从造型设计到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体现出中国的建筑风格。
     随着的佛教传入,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塔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从塔的构造上看,可分为地宫、平台、塔座、塔身、塔刹。从造型上看,有四方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圆形的等。从层数上看,单数层的有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的,也有双数层的,如二、四层。从式样上分,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过街楼门式、经幢式、组合式等。从建筑材料上分,有木塔、砖塔、石塔、砖石混合塔、金属塔、琉璃塔等。
  北京的文化历史悠久,人们在市内及郊区县都能看到见于各个朝代,造型与风格各异的古塔。他们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纤小秀美,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装点着北京的山河大地。
  虽然历经岁月的风化和人为的毁坏,但仍保存有近300座各种古塔。这些古塔在中国名塔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几乎每一座古塔都集古建、雕刻、绘画、宗教艺术于一身,使北京成为一座巨大的古塔博物馆。




白瀑寺圆正法师塔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传世名塔明代隆庆二年重修寺院时,白瀑寺内有三座金代古塔。现在仅存寺院西侧存有一座砖塔,即圆正法师塔。
     古塔建于金代皇统六年(1146)十月一日,为了纪念名僧圆正法师所建。据记载:圆正法师俗姓曹,名园正,中京当州人,生于辽咸雍三年(1067)六月十五日,出生时身放白光,幼年就对佛教很感兴趣,十五岁后出家为僧,辽寿昌年间来到金城山居住,后在此地讲经,影嘀越来越大。金代天会十二年(1134)三月十一日,圆正法师于白瀑寺圆寂.享年68岁,遗体荼毗(火化)后得三百舍利,建塔供奉。
     此塔呈六角形,建在2米高的须弥座上,高15米,三层实心,砖石结构,雕刻精美,造型奇特,是一座密檐式塔和覆钵式塔相结合的组合式塔。塔身上原有一层白色涂料,由于年久已变为黄色。塔身每面束腰都有两个长方形神龛,龛中雕有半身狮首和洞雕卧兽(现已无存)。须弥座上有三层砖雕仰莲,莲瓣相互交错,高0.6米。莲座正中是密檐式塔身部分,第一层塔身通髙2.5米,塔身为三层密檐,塔擔为叠涩法砌成,伸出塔檐的每块砖之间有一根安在塔檐中的木条,可能是用来挂塔铃的,檐间每面砖雕如意三个。第一层塔身南北两面都设有一个拱券式假门,拱券上雕有二龙戏珠的图案,雕工颇拙劲,龛券上二飞天跪坐,衣带飞鋒,飞天上有盛开的莲花。塔身东面是圆正法师塔铭,记载了圆正法师生平及建寺情况,其余各面雕刻着方形假窗,窗上是砖雕的双层的经轤式塔。密檐式塔身的顶上是三层仰莲花托,上立一座覆钵式塔。覆钵式塔上有一层须弥座式刹座,上雕垂云图案。刹座上是一层莲花瓣,上有十一层相轮,之上有一组莲花托珠式塔刹。镂空铁珠中插铁刹杆,刹杆上有铜饰件。
     学术界认为,覆钵式塔是元代由尼泊尔人阿尼哥传入中国的,我国在辽金时期就有覆钵塔的雏形。圆正法师塔从密檐到覆钵式过液的奇特造型则极为罕见,是古塔中的珍责塔种,目前中国仅存此类塔四座。此类塔形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独特的范例,在古塔建筑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圆正法师塔也因此成为金代密檐塔式塔中的杰作,研究砖石建筑的宝贵实物,镶嵌在淤白深山中的一件璀璨的艺术化石。该寺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圆正法师塔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
    

 

 

 

  

 

  

  

  

       

           
          

 

修复前旧照




黄塔

     黄塔位于百花山脚下黄塔村,村名是以该村有古老黄色塔一座而得名。黄塔造型为复钵式,坐北朝南,高约12米,此砖砌覆钵式塔建在4米宽的方形平台上。塔身为覆钵体,上方以收圆承托相轮和宝盖、宝珠。文革时期被毁,今塔是新修被刷成白色。













火村塔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火村口顺河宝塔   位于火村口,塔坐北朝南,河卵石砌塔身,如钟形,高6米,底座直径3.68米。塔今不存,毁于“文革”。根据村民要求,书记李广元提请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恢复原来黑白两塔的决定。按原来塔基开挖,从黑塔基石下挖出古坛一个,内有铜币2枚,其中一枚是北宋元祐(1086)年间的,据考证当时钱有三种:篆书,行书,楷书,可以推断火村村村口黑塔建于1086年。白塔中没有任何东西出土。
2004年5月19日开始修复,按原来塔基直径3.68米,出土文物放于原来黑塔出地面1.5米高处,黑白两塔都高6.9米。承建人河北桑峪涧场怀旭等10人,历时7个月完工,共投资18.9万元。”
          

 黑塔
 





白塔




纪玄和尚塔
 
     《门头沟文物志》:塔位于永定镇石厂村北,建于明代,坐西朝东,覆钵式,高约6米,青石塔基,高2.5米,双层青石雕花须弥座,高1.2米,每边宽2米。束腰有雕花,须弥座以下残损,只有零散石件。塔身细长外包青砖,青石方塔脖子,十三重相轮塔刹,其上石构件散落多处。承露盘掉在塔旁,雕璎珞纹。其上圆形宝珠,雕牌位,内刻“纪玄和尚”。地宫已暴露。村内有纪玄塔铭,碑高0.96米,宽0.56米,厚0.11米,阳额篆“纪玄塔铭”,阴额“万古流芳”。碑座高0.50米,宽0.72米,厚0.30米。此碑用做水井轱辘架,碑身凿洞穿铁管,因长年磨损,字迹不清,碑立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
    

门头沟区文保牌
  

 

 





椒园寺塔

  椒园寺遗址位于龙泉镇龙泉务村南1.5公里,又名“蛟牙寺”,寺已久废。现存覆钵式砖塔二座,位于寺旁坡地上,其中僧人墓塔一座,,仅存塔身,地宫可以进入,但已别无一物了。另一塔仅存塔基。 
    

      遗址内有两株千年古柏,一树痈奇特,极似下山猛虎,另一树拧丝直插云霄,人称二树为“龙.虎二柏”,颇为壮观。
  

   

 塔1
 

  

 塔2





金刚延寿塔

     金刚延寿塔位于潭柘寺毗卢阁东侧,是明代越靖王朱瞻墉于正统二年(1437年)所建的。塔中所藏的是皇太后的生辰八字和佛经,越靖王朱瞻墉意在借助佛的力量,为皇太后祈福和延寿。
     塔为覆钵形藏式塔,砖石结构,通体涂白,塔身下面是四方形的须弥座,长宽各5丈,须弥座上有3道环形的金刚带。覆钵形的塔身上面高耸着圆锥形的塔刹,塔刹上有13道环带,象征着佛家所说的“十三天”,塔刹的顶端为日、月、星饰物,全塔通高5丈有余。
     

  

            

   

   


     在塔后面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石碑,字迹已经十分模糊,只有少数几个字尚可以辩认。这是潭柘寺现存最古老的一块石碑,立于金代明昌五年(1194年),已经有800多年了。碑上刻的是当时潭柘寺住持重玉禅师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记述了在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到潭柘寺进香时的盛况。
  
   

     

  

          

  

太古化阳洞石塔

     太古化阳洞石塔又称观音舍利塔、俗称马鞍山护国宝塔。北京雕刻佛像最多的密檐式石塔。位于门头沟区戒台寺西极乐峰下的太古化阳洞洞口处。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为仿木石雕结构,八角形密檐式石塔,共11层,通高约6米。塔基为须弥座式,最底层为圭脚,上有俯莲花瓣1层。太古化阳洞石塔全部采用精美的青石雕刻。造型优美,比例和谐,上雕各种精美佛像,手法精湛,细微传神,技艺高超。塔身下部每面均有圆形龛洞,雕三尊弥勒及菩萨造像,共计24尊。塔身八个角柱自上而下浮雕有莲花座佛像8尊,共计64尊。全塔共雕佛像154尊,塔身最上方浅浮雕云龙8条。为明代石塔中的杰作。塔刹部分石件已损毁。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

    







 



桃花庵开山祖师塔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物志》:桃花沟中,有明代建造的开山祖师塔一座。塔基为青条石铺砌,塔基上为砖雕花卉图案,有菊花、百合等;下枋嵌砖雕动物图案,有六牙白象、羊、牛、虎等,雕刻十分精细。由斗拱承托的平台四周,雕刻“”字(佛字符号)花形。平台上为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塔身南面开龛门,上嵌“开山祖塔”四字楷书匾额。其余五面皆为砖雕菱花纹斜方格隔扇窗,文饰多样,富于变化。塔身上部云纹,从第二层起,逐渐收分,五层叠檐均已斗拱承托。檐头的瓦垄勾头滴水灵活精巧。塔顶为菱形莲花宝珠。整座塔造型明快,秀丽挺拔。”
   

门头沟区文保碑
 

 

 

 

 

 

 

 

 



狼窝沟密檐塔

      《斋堂川》:狼窝沟密檐塔:为宝峰寺僧塔,位于西斋堂村西北狼窝沟西侧山坡上,原有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现存三级密槍塔一座,一级密檐塔一座,另一座仅存塔基。塔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五月。三级密檐塔,坐西南朝东北,高6米,实心六角形,每面宽0.90米,砖石结构。塔基面宽1.18米,高0.66米,须弥座高0.76米,三层砖收分,中部雕花卉,六角有石雕柱。其上再置高0.44米的莲花如意须弥座。塔身高1.70米,塔铭无存,塔铭位置背后有装饰门,其上有龛洞,余面砖雕十字花纹、万字纹。塔身每面有一个半如意头,六角砖雕装饰性圆柱有柱础。塔身砖雕斗拱,承托密檐,塔顶叠涩收分,上置宝珠。一级密檐塔位于三级密檐塔的东北侧5米处,塔高3米,实心六角形,塔基高0.47米,其上为须弥座,高0.68米,六角饰石雕柱。又置如意莲花纹须弥座,高0.3米,塔身高1.03米,东北侧有砖砌塔铭,高0.165米,宽0.17米,楷书,字径0.03米,铭曰“历代住持僧众宝塔,天顺三年五月终”。塔铭下砖雕装饰门,余面砖雕装饰窗,饰十字纹、万字不到头纹,塔刹七层收分,上置莲花座,宝珠无存。塔基地宫暴露,呈方形,深1米,器物无存。另一塔距三级密檐塔东南5米,仅存塔基,形制不详。


门头沟区文保碑
  

  

 

  

  

 

 

 

 

 





妙峰山白塔

      妙峰山白塔位于娘娘庙前平台上,民国廿三年建,石质覆钵式塔高六点九米,周身精美雕刻。塔基刻有海水、江崖、祥云、金刚等图案,华盖饰有透雕流苏、华镘、铃铎。
  
    
  

  

     

  

 

  

  

  

  

  

  



西斋堂村古塔

      《斋堂川》:斋堂泥塔:即清顺治年间所建“功德□住持禅师讳超金号罾和尚享□灵圆觉灵塔”。在斋堂村北侧的土坡下面。长体圆形,由黄土、白石灰和砖砌筑而成,坐北朝南,高约2米,塔身建在砖砌平台之上,塔身上部还设有佛龛。此塔建筑材料简朴,黄土为主要成份,故俗称“泥塔”。据薛增起、薛楠所著《北京的塔》称:“这种泥塔对研究北京地区古塔有着重要价值。
    

 

 

 

 

 

    






栖隐寺塔

      栖隐寺塔位于仰山栖隐寺,清、民国都曾重修仰山栖隐寺,屡修屡毁。寺西寺北原有金、元僧塔数十座,今仅存两座,皆砖石密檐塔,每塔高约7米。其中一座塔形奇异,须弥座上为鼓状(钵)塔身,塔身之上为三层叠涩檐,皆以斗拱承托,形制极为罕见。
  

现存塔1






现存塔2
 








马各庄村塔院

     《京畿重地王平镇》:古塔古墓:田地里,有一和尚塔,高180厘米,塔座北朝南,有盗洞痕迹,成圆锥形,下部最宽处130厘米,上部最窄为70厘米,整座塔用黄土和白灰砌成。
      

现已修复两塔
  

   

   







天奇瑞禅师塔

     《龙泉文化丛书》:在大峪村西高家园的西北坡脚下,有个叫“高桐大地”的地方,建有上下两个塔院,分别有两座宝塔。两宝塔保存一直完好,直到文革期间才被毁坏。二塔均是青石建造。下塔院:为“□□□□□□□二十六世天奇瑞禅师塔”。
     1999年,大峪村重修僧塔,将下塔院个别散落塔件收集一起,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指点,为重修该塔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村里出资1万余元,请来河北曲阳三名石匠,经过二十三天细致的修复,将下塔院的宝塔整修一新,用余料凿制了一具石香炉,以供信士祭祀之用。修复的内容:对塔的基座、塔身进行了修补,塔刹更换了新件,壶门使用了旧件,基本达到了修旧如旧的效果。在修建前后,曾有附近居士为宝塔举行了开工与落成典礼的祭祀活动。
     

     

     



 

 

 

修复前旧照
 

 

 




万佛堂塔

     《京西进香古道》:开山寿塔在冯林寺北坡上,为六角五级密檐式砖塔,塔顶已脱落,现存四层,高约10米,塔基下部为青石砌成,上有砖砌须弥座。座是砖雕莲瓣三层,上承塔身。塔身正面有壶门,塔铭刻有“开山寿塔”字样。其余五面为棂窗,转角处砌圆形角柱,檐下施五踩斗拱,斗拱为两跳。檐部刻勾头,滴水/角瓦完全仿木结构。从第二层起塔身逐渐收分,斗拱下均施云纹。塔形线条流畅,雕刻精致,造型优美,从形制上看是明代建筑。
             

门头沟区文保碑
 

 

 

 

 

 

 

修复前旧照




东山村砖塔

     东山村砖塔位于东山村西北,隐于一片别墅园中,塔后紧邻宽阔山路。塔为覆钵式,塔外层砖岩已大面积剥落,塔身略向前倾,塔西面已临空。 
     东山村北庙(云水观)也在下北沟内。《村落文化志》载,“云水观坐落在村北,称之为北庙。供奉的是菩萨。这庙开始是道人管理,后转让给和尚管理,最后归入清朝六王爷的叔叔荣石的手中,称私庙。”故此砖塔可能和云水观相关。
  

  

 

 




崇化寺过水塔

     城子村的西边九龙山麓的山谷中原有一座“崇化寺”。寺院东北的山泉溪水之上建有崇化寺塔门,原塔门上有一座覆钵式塔,现已毁坏,残存的崇化寺塔门横跨溪水之上,泉水穿过门洞,也成了具有治病健身的“圣水”。
   

 

 

 


戒台寺的几座古塔:


经幢式墓塔

     经幢式墓塔位于戒台寺明王殿门前,立于元代至正二十八年(1369年),为八面石柱体,上面记述了元代至正年间戒台寺住持月泉新公长老的生平,经幢上雕有一幅伎乐图,乐伎手里分别拿着笛、琵琶、琴、排箫等乐器,载歌载舞,形象生动,表明了古代戒台寺与海外交往甚广,是难得的石雕艺术珍品。
  

 

月泉新公长老墓塔
 

 

  

 

  
 

 


 经塔幢

      抱塔松旁有经幢塔两座。
 

 

        

南侧经幢
 

 

北侧经幢
  

 




法均和尚墓塔

     法均和尚墓塔(也称松抱塔)建于辽大康元年(1075年),高约13米,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塔座为砖砌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上有砖雕花饰图案,座上方由砖雕三层莲花瓣承托塔身。塔身的四个正面和四个侧面均设砖雕门窗,塔身正面门上方有塔铭:“大辽故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普贤大师之灵塔大明正统十三年中秋日筑坛知幻道孚重建”(注:“崇禄大夫”和“守司空”为法均和尚生前官职名称,“普贤大师”为法均和尚的佛门尊称。)塔身上方为七层砖砌密檐,塔刹由莲花承托宝珠组成。塔被一棵枝干苍劲的古松所怀抱,因此称之为松抱塔。
   

   

   

     铭文:大辽故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普贤大师之灵塔大明正统十三年中秋日筑坛知幻道孚重建
   

 

  

 

 

 

 

 

 

 墓碑






 法均和尚衣钵塔
  
      法均和尚衣钵塔位于法均和尚墓塔南面,建于同一时期用于埋藏法均和尚袈裟、食钵等物件的“衣钵塔”。该塔建于辽大康元年(1075年),高约12米,为八角五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其塔座为砖砌八角形须弥座,座上方有三层莲花承托塔身。塔身八面分设四门四窗,塔身转角处有砖雕五级密檐小塔。塔身上方为五层密檐。塔刹由莲花和宝珠组成。
     

  

 

 

 

 






戒坛殿殿顶金刚宝座塔
    
     戒台殿四面坡的殿顶正中有一方平台,平台四周和正中各有一金色的小顶,远看如同五座小塔并耸,玲珑剔透,殿顶有5米高的鎏金铜铸宝顶,上下檐有“风铃”环绕,上层是圆风铃,下层是方风铃,暗寓天地之形,且每个风铃上都铸有“阿弥陀佛”四个字。其余四隅镀金小塔高1米。其寓意为“天圆地方”。
  

    

 殿顶佛塔
 





      戒台寺塔院,也称南塔院,位于马鞍山麓,是戒台寺僧人的墓地。塔林以知幻大和尚的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为中心,原有五十座左右,后因年久失修,存十数座。当代修复了数十座。1996年12月,戒台寺(含塔林)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初,戒台寺塔林得到重修。虽然墓塔建造的比以前大不少,但是少了精美的砖雕图案,缺少了原来塔林的古老韵味,
     
    

   



鹅头禅师塔
  
     密檐塔为八角九层砖体实塔,须弥座,塔基上施三层莲瓣,下为砖雕斗拱及花卉图案,塔身各层全用砖仿木结构建造,砌出柱、额、斗拱、塔刹为莲花盘托宝珠。此塔为埋葬明代戒台寺第一代传戒坛主知幻和尚姓刘名道孚,又称鹅头禅师,于明景泰年间建造的墓塔。
  
    

鹅头禅师塔旧照
   

 

   

 

 

 

 

 

 

    

 

 

 

 


     塔林旧貌:


 

 

 

 

 

 

 

    




潭拓寺的古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國古塔大全(二)【北京】
北京门头沟戒台寺双塔(辽·国保)
京城市区的千年古塔在哪儿呢?
【行走大凌河 · 44】八棱观塔辽时风
镇江有座搬移了三次的宝塔,供奉“观音大士”的化身,如今修葺后,夜间光华四射!
北京千年古塔——天宁寺古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