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校长“职业化”:不为才能有为

大学校长“职业化”:不为才能有为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19日   05 版)
勾犇

    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校长”

 

    成为校长,也许就意味着放弃。

 

    在8月16日教育部举行的通气会上,董奇以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身份首次接受记者们的采访。

 

    7月9日,董奇当选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并发表就职演讲,承诺“四不”:第一,不申报新科研课题;第二,不招新的研究生;第三,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第四,个人不申报院士。董奇说,自己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

 

    “当然,‘四不’如果仅仅是个人的承诺,对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必然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学校整个管理队伍的工作投入度更高、工作能力更强,学校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董奇表示,“‘四不’也是对学校新一届班子成员候选人的要求,要成为学校的一项制度,只有这样,整个班子成员才更可能做到全身心投入,整个领导班子才更可能有公信力、执行力和凝聚力。”

 

    有所不为,方能有为。在他眼中,大学校长是一个管理的岗位,是一个服务的职位。目前,中国高校的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这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去。

 

    董奇表示,只提要求、提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促进管理能力提升的职业发展支持机制和使“能者上,优者进”的工作激励机制,针对任期结束后重返教学科研岗位的同志,还将建立阶段性免考评机制和专业能力提升的专门支持制度、建立学校管理者履职情况的反馈与督导制度、建立学校管理队伍的动态调整与退出制度等。“比如,要敢于突破人事调整主要依赖换届的惯例,应建立及时调整机制,真正落实管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制度。”

 

    今年以来,已有多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调整。从多位履新校长经历来看,他们都是学者出身,但他们更倾向于从管理角度来诠释自己新的定位。从大学易帅,校长们提出的“两不”、“三不”、“四不”承诺中,人们看到高校校长“职业化”探索的轮廓初露端倪。

 

    办学治校能力凸显

 

    “我们把校长当作了一个兼职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学者熊丙奇曾表示,一直以来,我国大学校长,都是一边担任校长职务,一边继续从事科研,包括申请课题,申报各种奖项。公众曾认为,这可以让校长更大程度发挥作用。否则,如果一名学者担任校长之后,就不再从事学术研究,是对其本人的浪费,也是学术研究的损失。

 

    而与此相对,作为一位学有专长的学者,雷文在担任耶鲁大学校长期间,没带过一个研究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他只出过一本专著——《大学工作》。

 

    是损失?是浪费?

 

    “大学是一个学术组织,大学领导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有积极的一面。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担任大学领导就要有所取舍。只有倾情投入,把管理工作真正作为一门学问去认真研究,作为一项事业去执著追求,不断提高在岗履职的能力,才能够为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认为。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表示:为了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他近几年不再牵头接课题、搞科研,不再带研究生。同时还要求班子成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管理工作上,使大家认识到校领导的首要工作是做好管理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说得明确:努力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中锻炼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从‘双肩挑’变‘全管理’,这是最基本的。”董奇认为,建立学校管理队伍的全职化制度。这既是高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的根本要求,也是改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边界不清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

 

    “校长海选”不可避免

 

    担任高校校长,不能不了解教学、科研、育人的基本规律,但讲政治、懂教育、善管理正成为校长遴选的风向标。

 

    当初,只想悄悄地报名,悄悄地回去,没想到从正式公示成为西南财经大学校长面试候选人的第一天,张宗益就已经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中。“竞聘过程中,我第一次感到有这么多人在用各种眼光注视我、审视我,我的优点、缺点都显得那么透明和公开。”

 

    “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是对直属高校干部任用制度的一种新的方式的成功尝试,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性改革,对推进直属高校事业科学发展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

 

    这位亲历海内外公开选拔的直属高校校长在他上任后第一届毕业典礼上,延续传统,连续站三天,为该校6249名毕业生拨穗授位。他笑着说:“我已经提前锻炼好身体了,争取连站三天脚不肿,脸不僵。”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情他以实际行动宣示了“我是西财人”。

 

    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管培俊表示,将不断巩固发展公开选拔大学校长改革成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公选办法,不断深化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北京8月18日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奇:校长“四不”冲击波
新校长的四不承诺是喜剧还是悲剧?
改变官学不分:董奇提出“四不”
“约法十则”符合校长职业化趋势
1081梁木凡:大学校长需要哪些禀赋
AAA哈佛大学平均回报率13.14%的基金是如何运作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