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吟诵·再现·迁移·延伸——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古诗词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它语言简洁优美,情感真切丰富,节奏明快而有乐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具体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不言而喻,古诗词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穿越几百上千年的时空隧道,去感知那个时代、那些诗人呢?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通常遇到的难题。

在常规的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学生读——教师讲——逐句翻译——背诵默写”这样一个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的。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太重功利性,先是过分地关注诗词中字词的理解,再将教师单一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对古诗词的节奏、音韵和意境的领悟和欣赏,丧失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多样性的理解。致课堂干涩,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枯燥。

古诗词究竟应该怎样教呢?虽然“教无定法”,但经过自己数十年的教学及研究实践,结合不少教学大腕的各种教学理论,我觉得古诗词教学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即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教?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贯穿“三个基本”,就能解决这三个问题。

一、吟诵——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

古诗词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成果,也是华夏文化的精华,它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精粹、结构简明、意蕴丰富的古诗词内涵,进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正是学习古诗词的真正目的。

“自古汉诗皆吟诵”,是说古诗词都是那些古人们吟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记得我五十年前儿时的老师就常给我们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多专家学者都十分推崇在古诗词教学中以吟诵为主的教学方法(当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和品味古诗词的吟诵还是有区别的)。

1.吟诵才能展现古诗词的美。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只有凭借吟诵这种形式才能体现出来。教师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或慷慨激越,或浅唱低吟,一字一腔,吟诵得有眼有板,虽说不上婉转,但也自有音乐旋律的味道。王崧舟老师提出“会心吟诵得其韵”,朱光潜先生也曾说:一切艺术的灵魂都是节奏。对于其它的艺术我算是门外汉,但就语文中的古诗词学习而言,要是没了吟诵,少了和谐的节奏,也就没有艺术性了。你看那短短的几行,横竖也就二三十个字,能让学生说出什么好来呢?

2.吟诵才能理解诗人的情。诗词是古人用来渲泻他们丰富思想情感的形式。它们或抒发对眼前美景的赞颂,或吟哦失意落泊的愁怅,或表达送别友人的眷念……,但这一切情感都能通过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吟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正确、准确地吟诵,能够让学生很快地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对话,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那千百年的时空距离,也就不再是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阻碍了。

二、再现——理解意境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传统教学中会重视字词的古今异义,对关键语句的翻译,这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却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主要问题是那样会将诗词美好的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能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让学生感觉得出诗词真实的情感和美的魅力。“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诗人总要借助某一特定的景象来表达情感,那“画”就是诗词里面所蕴含的一种情景,一种意象。现在学生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彩色版,很多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指导学生去欣赏古诗词所配图画,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对诗词的意境建立一个画面,促使其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意蕴。

1.把握诗词中的景和物。诗词的语言凝练,字字千金,容不得半个废字出现,那里面出现的具体的东西,都饱含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对诗词中出现的景和物都不是普通的景和物了,在诗人眼中,那景那物,都是有灵性有生命的。如《咏柳》中的碧玉、丝绦、细叶、剪刀,都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游山西村》中的腊酒、鸡豕、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既是诗人眼前的实物,又是诗人借以抒发感情的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词意境。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古诗词教学更加直观,更容易突破时空的限制,但在教学中不能把多媒体作为依靠,更需要学生在吟诵的基础上,结合诗词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生成一幅幅独特的画卷。也就是说,教材上的插图是相同的,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是一样的,但在学生头脑里生成的画面却不是千篇一律的,因为每个学生体验不同,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一结果也许不完美,但这一过程却很重要,这是一个“澄心直觉得其象”的过程,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领悟到诗情画意,仿佛人在画中游,乐此不彼。

三、迁移延伸——语言训练的基本形式

学生学古诗词,是否要他们去学习写作远离现代文明的那一种文学形式?显然不是。学习古诗词,除了解中华古代文明成果外,更主要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内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加文学积淀。这不仅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而且还有一个量的积累,由量变促成质变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光凭教材中有限的几首诗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迁移延伸,博览广取。

1.拓展阅读。语文教材因容量所限,每册录入的古诗词不过四五首,十二册总共才六十余首,这对于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很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一首古诗词后,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选取适当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要么是同一诗人的,要么是情感一致的,要么是内容相关的,以丰富学生的诗词量,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如学习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学他的《送友人》,以更好地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那种依依不舍之情。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有75篇,都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

2.语言训练。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对于小学生来说,“心明口不明”是学古诗词的通病,而语言延伸训练就是治疗这种病的一剂中药良方。这药方就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用耳倾听,用眼观赏,用嘴吟诵,用脑想象,用心感受。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选取一句诗,甚至一个字来展开想象,还原诗人的所见、所想、所感,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训练既可以避免对诗词“千人一面”的理解,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语言感悟能力的训练,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算是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更强,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因为它本身就是艺术性作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挣脱各种束缚,去展现这种艺术的美,而不是单单追求语文的功利,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意蕴。做到这些,学生不仅兴趣浓厚,在古诗词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还能真正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样的课一定会上得好了。


(来源:东方欲晓的博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免费资料窦桂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转)
学习古诗词的步骤和方法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的思考
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转载) - 繁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模式探究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