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三百问》:218. “两不相伤”是指谁?何谓“德交归焉”?

                    (第六十章)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两不相伤”是指谁?何谓“德交归焉”呢?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夫两不相伤’,鬼与圣人俱两不相伤也。'故德交归焉’,夫两不相伤,人得治于阳,鬼得治于阴,人得全其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德交归焉。” “两不相伤”是指鬼与圣人;“德交归焉”是指人、鬼各得其所。

王弼注:“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神亦不伤人。故曰'两不相伤’也。神圣合道,交归之也。” “两不相伤”是指神与圣人都不伤人;“德交归焉”是指神圣合道。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彼此互不妨碍,归德于民,相安无事。” (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80页。)依照他对前文的翻译,“两不相伤”是指神与圣人;“德交归焉”却是“归德于民”。

南怀瑾说:“鬼也伤不了你,神也伤不了你,当然你也伤不了鬼,你也伤不了神,因为彼此不相害,彼此互谅,彼此互存,同体而共存。” (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244页。)他的意思是,“两不相伤”是指鬼神与人;“德交归焉”是指“同体而共存”。

陈鼓应今译:“鬼神和有道者都不侵越人,所以德归会于民。”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92页。)“两不相伤”是指鬼神与有道者;“德交归焉”是“德归会于民”。

刘笑敢认为:“'两不相伤’的是圣人与鬼,还是圣人与百姓?从'相’字的用法来看似乎应该是圣人与鬼,因为上下文完全没有百姓可以伤圣人或鬼神的意思。” (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578页。)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从上面古今学者的注解可以看出,对这一句的理解分歧较大。

先说“两不相伤”。 “两不相伤”是指哪两个?是魔鬼与圣人?还是鬼与人?还是魔鬼和圣人与人?所以,翻译起来就大不一样了。

河上公说是神鬼和圣人互不伤害。

王弼说是神和圣人都不伤人。

《韩非子·解老》:“上不与民相害,而人不与鬼相伤,故曰'两不相伤’。”说的是统治者与老百姓以及人和鬼都互不相害。

高亨《老子正诂》:“鬼神不祟人,人不驱鬼神,圣人不病民,民不害圣人,是为两不相伤。”说的是人鬼相安,圣人与民众相安。

从原文来看,“相伤”两字很关键。“相伤”就是说双方能够互相伤害。以一般人而言,人只有怕鬼,伤不了鬼,更不会伤害圣人。圣人不同,圣人有“道法”可以抓鬼、治鬼、伤害鬼,鬼也能伤害圣人的。所以是魔鬼与圣人两不伤害,天下才太平。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别说魔鬼与圣人了。所以,“两不相伤”应该是魔鬼与圣人两不相伤。

再说“德交归焉”。德、交、归三字在这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德,作名词就是品德、德行、道德等常用词。魔鬼也有好的一面,机灵,聪慧。以前常对小孩子爱称,小鬼、机灵鬼。但德在这里不是这个意思。德的本义是动词,与行走有关,是登高、攀登的意思。古通“得”,即取得、获得。

交,不是动词,是名词朋友、故交、交情之意。通过交往建立友情,如君子之交。

归,现代汉语常用词归来、归还、归属等,但归还可读kuì,通“馈”。这是一个不常用的词义——赠送。如归衣,赠送衣服。《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阳货没见着孔子,也赠送孔子一只小猪。“归”作“赠送”讲,才讲得通。

道治天下,魔鬼也变成了好人。魔鬼与圣人和平共处互不伤害,得到的结果是他们能够互相来往,建立交情和友谊,且能够互相馈赠,关系亲密,社会和谐。这就是“德交归焉”的意思。

本章核心思想是治理国家要小心谨慎,说白了就是要以道治国,无为而治。以道治国,社会和谐,正气上升,坏人也会变成好人,天下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60章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60
道德经圣解(七十四)
帛书《老子》通释之“治大国若亨小鲜”章
【首页头条】大道无形——诗说《道德经》连载之八
道德经第60章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