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道德经的现实意义》——理想之国,互不干扰(第八十章)

202.《道德经的现实意义》——理想之国,互不干扰(第八十章)

【原文分析】:

本章文字常用,道理浅显,文理通顺,是老子对当时社会不满而说的反话,也可以说是治国之道。 “小国寡民”,是老子对大国称霸的反对。“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是对先进技术和工器具的厌烦。“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则是对民众频繁迁徙的困惑。“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是对长途跋涉往来的厌倦。“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则是对战争和武器的批判。“使民复结绳而用之”,是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活动的讨厌。“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对社会交往烦琐的反感。当然,也是不现实的。

【现实意义】: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句还是先看古今学者的解释:

河上公章句:“'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相去近也。'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无情欲。”

陈鼓应今译:“邻国之间可以相互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得着,人民从生到死,互相不往来。”

刘笑敢引论:“'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则是对交往的反感,同时说明经济交流、政治往来都不是必须的。这些文句的确切所指很难断定,但大体说来是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则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学者的解释都没有正确理解“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说明国小,居住很近。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句往往理解错误,通常翻译是: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后简化为成语“老死不相往来”。“老死不相往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形容相互间有了很深的芥蒂或隔阂,而一辈子再也不愿意交往,也就是绝交了。这是误解。

其实,“往来”这两个字,作单字单词还是组成“往来”双音节词,古今变化不是很大,都有两层意思:一是去和来。如大街上往来的车辆很多。二是互相访问,交际。如他们俩来往十分密切。这里的“往来”是交际、交朋友的意思。“不相往来”就是不密切,不频繁地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绝不是断交。断交就会大眼瞪小眼,心里不舒服,社会不和谐了。这不是老子的愿望。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是互相来来往往造成的,就像人情客往、酒席宴请,明知道心里不情愿,却仍然死要面子地来往。你来我往总会产生信用、利益、妒忌等各种矛盾,如争山、争水、争田地财产,处理不好就会发生打架斗殴,严重的会发生族群械斗,甚至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所以,不相往来不是断交,不是不理睬,而是和平共处,顺其自然,废除礼尚往来。

“小国寡民”,是老子对大国称霸的反对。在古代社会,能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那是非常理想的,也就是说男人有土地耕种就有饭吃,女人有棉麻纺织就有衣穿,有吃有穿就是美好生活。 “理想国”就是理想的国家,但要记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附: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新译】:

封国要小,人口不多。即使有很多先进的工器具也不需要使用。使民众珍重生命不要远走他乡。虽有车船,无人乘坐;虽有铠甲兵器,没有地方陈列、使用。使人民再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时代。以自己有的食物为甘甜,以自己穿的服装为美丽,以自己的住房为安稳,以本地的风俗为快乐。邻国相望,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可以听得到,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会往来干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80章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老子笔下的桃花源:甘其食,美其服
返璞归真向内求——老子智慧【102】
小国寡民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80
小国寡民章——诗读老子80
理想社会【悟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