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其实,毛主席是这样评价孔子的!
userphoto

2023.10.25 广东

关注

本文约6100字

阅读需要15min

1917年8月,毛主席在给黎锦熙的信中说:“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孔孟对答弟子之问,曾不能难,愚者或震之为神奇,不知并无谬巧,惟在得一大本而已。”这表明,毛主席那时仍在指望有孔孟式的圣人出来救世。

据一位20世纪50年代起就为毛泽东经管过图书的人说,康有为的重要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毛“是经常要看的”,而康有为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大同书》,对他的影响就更加明显。这不但因为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到过它,而且在他早期文稿中可以看出此书的影响。

我们共产党一向是主张和平的。正如先生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现实的中国社会魑魅魍魉太多了。华夏大地,多少年来,战火频仍,弹痕累累,哀鸿遍野,黎民菜色,尽履倒悬之苦的人民无有一日不期望和平哇!

过去,我们和蒋先生打了几年仗,蒋先生把我从江西送到了陕西。后来,日本人的枪炮,又帮助我们握了手,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嘛!现在日本投降了,我们不想,也不能再打下去了,这是大家的意愿,也是中华民族的意愿。孔子说,和为贵,我们就是为了和平而来的。我们愿以自己诚心诚意的行动,为实现和平建国的光明前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自谭玉琛的《毛泽东与党外人士》第365—366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学生反帝爱国运动。这是北京大学学生的示威游行队伍。就在北京的学生砸烂孔家店时,他去山东拜谒了孔墓。他回忆说:“我看到了孔子的弟子们濯足的那条小溪和孔子幼年所住的小镇。”他攀登了东岳泰山,游览了孟子的出生地,然后他又到了梁山,这是《水浒传》中英雄聚义的地方。

——摘自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

我们是最坚决最忠诚地为实现三民主义中国而奋斗的。即以我们过去实行土地革命政策而论,亦无非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而已。至于我们还信仰共产主义,那是不相冲突的,孙中山先生在世时曾经同意我们同时信仰共产主义,并且国民党员中有许多是信仰资本主义的,有许多还信仰无政府主义,有些人则信仰孔子主义、佛法主义、基督主义,无所不有,也无所不包。只要当前革命政纲取得一致,即构成了团结救国的基础,即可泯除一切猜疑,走上共赴国难的轨道。中华民国光明灿烂的前途,实基于此。  

——和史沫特莱的谈话(一九三七年三月一日)

同志们:大家都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从前孔子的学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队伍中躲懒的人,也可以这样讲一讲,但是对学习有成绩的,就要奖赏,有赏有罚,赏罚严明。不过我们主要的在于奖,假使有个把宰予,也没有什么关系。  

——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日)

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王阳明也有一些真理。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

——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他把音乐列为六门课程中的第一门。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搬要搬一些,但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

——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屈原的批判君恶,司马迁的颂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民主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当提到他们。

——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一九五八年八月)

中国历史上儒家与法家这两大政治思想和实践派别,进入了晚年毛泽东的视野。

这两个派别的分歧,主要在重礼治还是重法治,重怀柔还是重权威,重王道还是求霸道,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孔夫子与秦始皇两个人分别是这两方面的代表。而孔夫子的代表性主要在思想礼仪方面,秦始皇的代表性主要在实践功业方面。

几千年中,儒法两派争论不已,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免不了要谈到他们。

1973年,毛泽东在诗中谈论到了他们。这就是《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首诗之所以写给郭沫若,是因为郭老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写的《十批判书》里面,称赞孔子“是顺应着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潮流的”。毛泽东不赞同这个观点。对秦始皇历来遭受非议的“焚书坑儒”之事,毛泽东也多有辩护。这些,他都写进了诗中。

毛泽东为什么反感孔夫子?在他看来,孔儒们常常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则不尽然。除了在文化教育上有些建树外,在事功上却常常说些空话。历朝历代的王公国戚个个都在打儒家和孔子的“仁义道德”旗号,而真正为民谋福利和与民同甘共苦者,少之又少。

就是这样,在封建社会竟被捧为“圣人”,那些读了点“圣人”书籍的学子们,竟可以摇头晃脑,把尾巴翘到天上去。毛泽东的义愤,除五四以来的反孔思潮外,在其性格底色上,也是自有其源。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秦始皇?诗里说得明显:“百代都行秦政法”。所谓“秦政法”,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改成“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王朝任命,从而稳固了中央集权,也就成为几千年来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格局。唐代的柳宗元为此专门写了篇《封建论》,称赞秦始皇的这个改革。

从根源上讲,秦始皇的形象,则是那些儒生们弄坏的。原因是他发动过“焚书”和“坑儒”的事件。这对以儒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来说,简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正是儒生们的言论,让秦始皇成了“暴君”的典型。

对此,毛泽东认为是件值得“商量”的事情。怎样商量,诗里没有说。想其理由,不外一些儒生咎由自取,因为战国末期,方士吃香,不少儒生干起了方士的活儿,竟把秦始皇也骗了几回。而事实上,坑了几百个儒生后,秦始皇的政府机构里依然保留了大量的儒生。所谓“焚书”,因涉及中国统一后的“思想去向”,主要烧的是六国官书之类,汉兴之后,学统并未中断。这些,近世史家多有辨析。

“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制,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主张厚古薄今,开倒车的。”毛泽东如是说。

毛泽东是革命家,是强调厚今薄古、创造新事物的政治家。他的思想深处,倾向法家一些。但他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他经常说些批判儒家的话,或许同他着意要“除旧布新”的现实考虑有关。他毕竟不是一位纯粹的历史学家。

——摘自陈晋的《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他从斗争中总结出一条重要规律:“当我用公开的反抗来维护我的权利时,我父亲就会软下来;我要是逆来顺受,他就会变本加厉地打我。”

毛泽东对压迫个性的强权深恶痛绝。“五四”时期他喊出:“以奋斗反抗强权”的口号,把当时的各种改革归结为一句话:“以强权得自由”。

主张反对一切强权,大不要怕,鬼不要伯,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越是强权,他越要蔑视反对,比如反对孔子,他说莫说还有许多别的理由,单就他独霸中国,使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乎做了两千年儒家的奴隶这一点,也是不能不反的。

毛可谓真正的“红辣椒”,当年湖南的太上皇赵恒惕深深尝到过他的辣头,赵曾说,这个姓毛的很厉害,湖南再来一个毛泽东,我便不能立脚了。不仅赵恒惕,蒋介石、斯大林、杜勒斯,这些更大的权威,也都先后尝了毛泽东的辣头。

——摘自萧诗美《毛泽东谋略》

十一

中国人历来主张“修身以寡欲为要”。朱子有所谓“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的说法。孔子的说法则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重义轻利、重理想轻物欲的价值观,对毛泽东的人生修养影响甚深。

——摘自萧诗美《毛泽东谋略》

十二

文章借赞扬戊戌维新时期湖南思想活跃为名,指出中国思想界存在着自大、空虚、以孔子为中心等弊端,批评这种思想“多是空空洞洞,很少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不容易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特别是孔子,单就其统治中国思想界不能自由、使人们做了两千年偶像的奴隶这一点来说,也是不能不反对的。因此,文章大力提倡“研究”和“批评”的精神和学术的自由讨论,认为没有批评的精神,就会做人的奴隶。

——摘自黄允升的《《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十三

1917年4月1日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体育之研究》中说:“有圣人者出,于是乎有礼,饮食起居皆有节度。故'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食睦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身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墙堵焉’。仲尼取资于射御。”

这里所引的话,分别出自《论语·述而》、《论语·乡党》、《礼记·射义》,说的是孔子在家闲居,很整齐,很和乐而舒展;孔子讲求良好的饮食习惯;孔子喜欢射箭和驾车,并把它们当作养生之道。

这篇文章中,还化用了《中庸》里的一段话:“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在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有恒矣,而不用心,亦难有效。走马观花,虽日日观,犹无观也。心在鸣(鸿)鸽,虽与俱学,勿若之矣。”

这是强调做事情,锻炼身体,要专心致志,其中用了《孟子·告子上》中的话,原文为:“今夫弃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弃秋,通国之善弃者,使弈秋海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弃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以上两段,都是引用“四书”中的言论,来说明加强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十四

仆读《中庸》,日博学之。朱子补《大学》,日:即几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至于其极。表里糟粗无不到,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其上孔子之吉,谓博学于文,孟子曰博学而详说,窃以为是天经地义,学者之所宜遵循。

——摘自毛泽东1915年9月6日致萧子升信(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版

十五

彼时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鸽,而不废据乱、升平二艺。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动、立言以局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

——摘自毛泽东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信(见《毛泽东旱期文稿》第2版,第88—89页)

十六

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

——摘自毛泽东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0页)

十七

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很新,其实早就有了,孔夫子就是这样教学的。同一个问题,他答复子路的跟答复冉有的就不一样。子路是急性子,对他的答复就要使他慢一些。冉有是慢性子,对他的答复就要使他快一些。

——摘自毛泽东1944年3月22日关于边区文化教育问题的讲话(见《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十八

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摘自戴圣编纂《礼记·杂记下》

在反右倾的斗争中,你们作得很认真,充分地反映了群众运动的实际情况。你们的缺点主要是把弓弦拉得太紧了。拉得太紧,弓弦就会断。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过去的工作有成绩,但也有缺点,主要是“左”的偏向。现在作一次全面的总结,纠正了“左”的偏向,就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摘自毛泽东1948年4月2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321页)

十九

“家庭中父与子的关系,反映了社会中君与臣的关系”,不如倒过来说:“社会中(说国家中似较妥当)君与臣的关系,反映了家庭中父与子的关系”。事实上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国家发生以前,家庭是先发生的,原始共产社会末期氏族社会中的家长制,是后来国家形成的先驱,所以是“移孝作忠”而不是移忠作孝。一切国家(政治)都是经济之集中的表现,而在封建国家里家庭则正是当时小生产经济之基本单元,如伯达所说的“基本细胞”,封建国家为了适应它们的集中(封建主义的集中)而出现。

我觉孔子的这类道德范畴,应给以历史的唯物论的批判,将其放在恰当的位置。伯达同志有了一些批判,但还觉得不大严肃。

——毛泽东1939年2月20日致张闻天信(见《毛泽东书信进集》第144、148页)

二十

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谈到要大胆创造,不要迷信时,说:中国的儒学家,对孔子就是迷信,不敢称孔丘。唐朝李贺就不是这样,对汉武帝直写其名,曰刘彻、刘郎,称魏夫人为魏娘。一有迷信就把我们的脑子镇压住了,不敢跳出圈子想问题。总之,在毛泽东看来,“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二十一

真理是跟谬误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美是跟丑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善恶也是这样,善事、善人是跟恶事、恶人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总之,香花是跟毒草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跟孔子、老子、蒋介石的东西见面,这样的政策是危险的政策。它将引导人们思想衰退,单打一,见不得世面,唱不得对台戏。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一月)

二十二

毛泽东七岁上学。他从四岁开始就象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在地里干活。他上的是一所乡村和私塾。在五年的时间里,熟读了《论语》、《孟子》、《左传》。

许多年之后,毛对自己学过的四书五经又加以贬低。他对罗伯特·佩恩说:“我从八岁起就讨厌孔夫子。”但实际情况是,他把五经纳入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到处引用孔孟的话来阐明自己的论点。

在他的最后十年里,报上常常发表他在自己的书房里接待贵宾的照片,可以看到他的书房从上到下都堆满了中国线装古书。中国的古典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里,体现在他后来发展的复杂的个人哲学体系之中。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古为今用”。

研究一下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中国最好的教学机构之一—的课堂笔记,就可以看出他是如何把孔、孟的思想结合到自己的哲学中去的。孔子和孟子主张改变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这在毛泽东的思想中占有中心的地位。

毛泽东在他的笔记(《讲堂录》)中抄录了孟子的话:“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博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作者:慎承

编辑:继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如曰(九)| 否定圣人的启蒙只能通向绝对的灾难
孔子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影响
被逐出孔庙的旷世大儒——荀子
浅谈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史
为何崇拜孔夫子
“儒与侠”:浅谈先秦诸子中相爱相杀的“儒墨之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