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一节课敬重一个人——致敬大师(二)

第一次认识余映潮老师,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刚毕业不久,在镇上的初中工作,当时,我是学校里第二个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第一个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所以教学上有一点小想法。

有一天,我看了余映潮老师的一节录像课——《听潮》。我当时就愣在了那里,半天没有动。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去个县城都像过年,所以对外界的信息基本不知道。我不知道余老师是谁,也马上查不到,但是,他让我知道了:有一种语文课叫艺术,有一种听课叫享受。

我愣了半天,想了很多,发现了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只看见巴掌大的一片天空。我一个人坐在那里,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脸羞得通红。冷静下来后,我又把录像课重新看了一遍,不想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余老师的读,能够读得沁人心脾、撼人心魄,他的节奏感特别强,高低起伏,就如大海的波涛汹涌。他的课堂设计极其简洁精妙: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课文的结构就刻在了学生心里。

一节课,就是读,你读我读,各种各样的读。在那个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时代,在那个满堂灌的时代,余老师的教学形式自然是一股清流,对我就是一场地震。课上完了,黑板上留下了漂亮的五线谱,鲁彦的《听潮》写得美,文字美、音乐美、情感美;余老师的课讲得更美,设计美、朗读美、意境美、板书美。真是美美结合,给人美的享受。

当然,这是余老师早期的设计,后来我又看了他另一种设计,学习的深度明显加深,效果也更好了。余老师的课堂是一种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他的每一项基本功都堪称一流,他就是语文老师的标尺,每个人都可以量一下自己的高度。然后再努力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节好课须五“精”
期待“素课”
新课程下如何书写教案
教学从听课做起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
[转载]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