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越楚出土青铜乐器

音乐是吴越楚古韵流淌的重要象征,青铜乐器是吴越楚艺术碰撞的承载主体。在敲钟鸣镈的伴奏中,在句鑃錞于的击打中,他们乐享天籁,如梦如幻。楚国的音声悠远流长,令人心旷神怡。吴、越两国曲终人散,终成千古绝唱。

曾侯與钟

曾侯與钟,春秋晚期,残高87.2、舞修46、舞广34.2、铣间51.2厘米,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M1:2出土,随州博物馆藏。此件铜钟,为出土8件曾侯與编钟中形体最大的一件。惜已残破严重,仅存局部钟体残片,可基本复原。钟体为扁圆呈合瓦形,在钟体的钲部、两侧鼓部铸有阴刻铭文。

曾侯與钟铭文拓片

M1:2全钟铭文内容与M1:1基本一致,只是行款有所差别,个别字的写法也有不同。曾侯與编钟铭文记载了吴、楚之战中“吴恃有众庶,行乱,西征南伐,乃加于楚,荆邦既变,而天命将误”,是曾侯“亲博武功”才使得“楚命是静,复定楚王”。曾国保护了楚王,楚王便与曾侯與共立斋盟,恢复了曾国故有的疆域“余申固楚成,改复曾疆”。

曾侯與钟铭文拓片

故曾侯與铸此钟以记载这段丰功伟业“择选吉金,自作宗彝,和钟”。铭文与历史文献中记载“吴楚相争,吴师入郢,楚昭王避难随国,受到随国的庇护”之事相印证。此外,铭文中国名“吴、楚、曾”同文献记载国名“吴、楚、随”可合二为一。据此认定“曾国即是随国,为一国两名”。从而,破解了学术界一直以来的“曾随之谜”。

秦王卑命甬钟

秦王卑命甬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通高38.2、甬高10.4、铣间20.5厘米,1973年湖北枝江季家湖楚城遗址出土,宜昌博物馆藏。圆柱形甬部,上部两侧分别有一钮;钟体呈合瓦形,平舞,钲部共有柱形枚36个,铣部下阔,于部向上收成弧形。钟体大部分饰有花纹,以蟠虺纹为主,间以云雷纹、绹纹、涡纹等。

秦王卑命甬钟铭文拓片

钟体一面钲部与鼓左分别铸铭“秦王卑命”、“竞坪王之定救秦戎”,共12字,该钟铭文不全,应为一套编钟中的一件。学界对铭文释读意见不一,其中较为公认的意见之一认为其大意为:︰受秦王卑(秦哀公毕)求师之命,强大的楚平王率军至定援救秦军。铭文可能反映了楚国出兵救秦的重要历史事件,尤其对研究秦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臧孙钟

臧孙钟,春秋晚期,通高23.4、铣间15.2厘米,1964年江苏六合程桥1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该青铜编钟同出六件,此为其中一件。长腔短钮式,体作合瓦形,长方环钮,钮饰斜角雷纹,篆、舞、鼓部均饰交龙纹。

臧孙钟铭文拓片

钲间和鼓部有铭文37字:经“隹(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攻敔中(仲)冬(终)岁之外孙、坪之子戕(臧)孙,择氒(厥)吉金,自乍(作)龢钟,子子孙孙永保是从”。

配儿钩鑃

配儿钩鑃,春秋,通高46、柄长16、铣间17.6厘米,1977年浙江绍兴越城区府山街道亭山村出土,绍兴博物馆藏。勾鑃主体部分似两个筒瓦的复合状,两侧有合脊并略向舞部倾收,截面呈椭圆形。于口凹弧形,铣角上扬,深腔,平舞。舞面中间植一扁方实柄。钲体下端铸饰三角云雷纹和雷纹带,舞面饰云雷纹,柄的上端饰蟠虺纹。钲体两侧合脊的左右边分别阴刻篆书二行,因锈蚀仅存20余字,其中有“配儿”和“钩鑃”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原曾侯乙编钟及其设计理念
者汈编钟与越国乐制
从曾侯乙编钟看古代科技与文化融合
曾侯乙
晋侯稣钟的音乐学研究
重金属的“不绝回响”——说说钟、铎、铃、铙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