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民

梁启超之新民说,承继严复之论,基于进化论。严复具述“物竞天择”之理,进而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梁启超承继严复之论,作《新民说》以申论之。[1]“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2],“以今日列国并立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之时代……民德、民智、民力,实为政治、学术、技艺之大原”[3]。

民国鼎革,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新文化运动,承继新民之“道德革命”[4],造就新青年。“道德革命”之新文化,承接子学复兴与西学东渐,反对“孔教”[5],打倒“孔家店”[6],破斥经学之孔子、认同子学之孔子,主张子学与西学。

新文化运动承继新民,基于进化论;进化中的古与今,今必胜古,隐含了进步与革新的期望。“生存竞争之学说输入吾国以后,其流行速于置邮传命,十余年来社会事物之变迁,几无一不受此学说之影响。”[7]

辛亥革命,确立共和;除了巩固共和[8],共和之名需有民权之实。新文化运动,承接子学复兴与西学东渐,主张子学与西学;自思想而政治[9],新民以革命,推动“国民运动”,实行自下而上之革命。党派运动,自上而下;国民运动,自下而上。“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自一九一六年始。”[10]

1900年代,子学复兴与西学东渐,相因缘而并兴。民国鼎革,新文化运动,承接子学复兴与西学东渐,破斥宋明道学与经学观念,主张子学与西学。承继或违背子学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这决定了民国思想与政治的成败

民国政治,国共斗争;民国思想,新宋学与新墨学相对。民国新宋学,自政治而思想,因袭宋明道学之“伪道统”,违背了子学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是思想的反动;据以宋明道学比附西方形而上学,是“伪中国哲学”。新墨学,自思想而政治,承继子学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墨学,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新的表达形式;新墨学,融合子学与西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国思想与政治,新墨学自思想而政治,明道以救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兼以易别,打倒旧社会,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进行兼以易别的革命与改造,既包括政治经济,也包括思想文化[11]。新墨学的革命与改造,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云:“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12]《庄子》谓“墨者俭而难遵”:“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13]荀子谓“强本节用”:“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14]

“强本节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新的表达形式,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国社会主义,奠定于兼以易别的革命与改造,实现人民解放与人民民主;中国社会主义,坚持发展生产力,为人民服务,实现共同富裕。


[1] “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达尔文曰:'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亦如是也。夫如是,则中国今日之所宜为……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唯是使三者诚进,则其治标而标立;三者不进,则其标虽治,终亦无功;此舍本言标者之所以为无当也。”(《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16、26-27页。)“今而知天下之爱我者,舍父师之外,无如严先生;天下之知我而能教我者,舍父师之外,无如严先生。”(《与严幼陵先生书》。《饮冰室合集》第1册《饮冰室文集之一》,第106-107页。又见《严复集》第1566页。)

[2] 《新民说·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第118页。

[3] 《新民说·释新民之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第122-123页。

[4] 梁启超主张新民,有“道德革命”之论。“今世士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今日正当过渡时代,青黄不接……老师宿儒,或忧之,劬劬焉欲持宋元之余论以遏其流,岂知优胜劣败,固无可逃……道德革命之论,吾知必为举国之所诟……吾所不惧,吾所不辞。”(《新民说·论公德》。《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第127页。)陈独秀在1902年3月“于安庆创设藏书楼,组织'励志学社’,传播新知,牖启民智,宣传爱国,鼓吹革命”;在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即有打倒孔家店与新文化运动之萌芽。(《陈独秀年谱》,唐宝林、林茂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0-21、32页。)

[5] “或云佛、耶二教,非吾人固有之精神,孔教乃中华之国粹。然旧教九流,儒居其一耳。……今效汉武之术,罢黜百家,独尊孔氏,则学术思想之专制,其湮塞人智,为祸之烈,远在政界帝王之上。……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宪法与孔教》。《独秀文存》,第74、79页。)“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惟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即以国粹论,旧说九流并美,倘尚一尊,不独神州学术,不放光辉,即孔学亦以独尊之故,而日形衰落也。”(《再答常乃惪》。《独秀文存》,第649页。)

[6]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序》。《吴虞文录》,黄山书社,2008年5月第1版,序第4页。)胡适打倒“孔家店”,在于破斥经学观念,夷孔子于诸子之列。蔡元培《中国哲学史大纲序》云:“适之先生此编,对于老子以后的诸子,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是很平等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胡适卷》,陈平原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4页。)

[7] 伧父(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第30页。

[8] “法律上之平等人权,伦理上之独立人格,学术上之破除迷信,思想自由;此三者为欧美文明进化之根本原因,而皆为尊重国粹国情之袁世凯一世二世所不许。”(陈独秀《袁世凯复活》。《独秀文存》,第90页。)“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独秀文存》,第103页。)

[9] “洎夫民国创建,而政象杌陧,国运依然,乃进而谋社会文化思想道德之革新,以蕲夫一切之改造;始专意为西方思想之输入。此则民五以来所谓'新文化运动’者是也。……而新文化运动之自身,亦自改进社会文化思想道德方面,仍转而入于政治之途。”(《国学概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7月第1版,第333、339页。)

[10]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独秀文存》,第35-36页。

[11] 新文化运动,承继新民之“道德革命”;新民-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所谓“四旧”与“四新”的对立,在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12]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史记》,第3289页。

[13] 《庄子·天下第三十三》。《庄子集解》,第289页。

[14] 《荀子·天论第十七》。《荀子集解》,第307、319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想与政治——综论民国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主义
新民以革命——略论新文化运动
今必胜古——进化论的传播及其影响
第一个翻译发表《共产党宣言》,却又被打上旧派标签的短寿天才
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的中期检查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