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线条艺术欣赏讲座视频

  • 名称:中国书法线条艺术欣赏讲座视频每个汉字都有一定数量的线条,每一线条又各有其指定的位置,其形状可以随风格而异,但线条却不能任意增减,对于汉字书法确为关键因素,没有线条,即没有汉字,没有线条的变化,即无美的结体变化,更无美的章法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聚集着东方艺术的精髓——线条。书法艺术即为线条的艺术,只有当线条沿着一定的轨迹有规律地进行各种空间组合时,才能构成书法艺术。因此,科学分析全面认识和把握书法艺术独特的线条美,就成为我们打开书法艺术圣殿的金钥匙。

    美的东西,总是为人们所追求所欣赏的。

    与中国所有的艺术一样,书法之美主要来源于自然。因此,我们必须具有善于观察和善于引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当我们的想象展开翅膀奋力遨游艺术太空时,又不能忽略中国书法所具有的固定法则。 因为每个汉字都有一定数量的线条,每一线条又各有其指定的位置,其形状可以随风格而异,但线条却不能任意增减。线条对于汉字书法确为关键因素,没有线条,即没有汉字,没有线条的变化,即无美的结体变化,更无美的章法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线条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艺术构形手段。书法线条的抽象和运用,自然是人类高级思维最为了不起的外化和物化显现。

    中国书体分为五类,决定书体不同的关键不在造型,而在线条特点。由于线条自身艺术质的不同,故造成书体美感就有差异。篆书线条因无明显“提”、“按”,都是均粗直曲线条构型,故线条单调,书法美感因素相对较弱。隶书线条因提按分明,波、磔夸张,线条意态生动,故书体美感因素较强。草、楷、行线条因特别追求提、按、顿、挫、转、折,而且讲究墨色变化,所以线条骨丰肉润。意态丰富,入妙通灵,故书体美感趣味无穷。由此可见线条的变化,推动了书体的变化,线条的美感强弱,决定了书体美感的强弱。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书法是抽象线条的王国。书法美其实是由长短粗细不等的线段,按照一定美的规律的组合。可以说,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线条无不具有一定的质感,有的粗涩凝重,有的细润华滋,但都显示出了一定的质感。《书谱》中所谓“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笔阵图》中形容点画如“千里阵云”、“高山坠石”、“万岁枯藤”等,这是审美感受,其实要说明的是线条的质感。那么,造成书法线条质感的因素是什么呢?可从两方面去分析:其一,质感和笔法墨法的关系。由于书写工具性能不同、笔法不同、墨色不同,会造成不同质感的线条效果。其二,质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一般来说,能唤起审美联想的线态,就是有质感的线条。一方面,书者凭想象创造出理想中的线条,以特定的线态表现特定的内容。另方面,欣赏者凭借联想获得美感。线条愈能逼真地突现客体事物某些特点,就愈易引起观者的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无论书者或欣赏者,都是对自然物象的一种感受——美的再造想象。

    书法线条的力感强弱,直接影响着书法的神采表现。晋卫铄早就指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笔阵图》)。强调“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元觧缙甚至强调“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春雨杂述》)。清包世臣则说“细如焦发,皆须全身力到”(《艺舟双楫》)。康有为也说:“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间,笔力自能沉劲”(《广艺舟双楫》)。他们都认为有笔力,线条才有“骨力”,有骨力才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才能使书法“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蔡希综《法书论》)。

    书法线条抽象美的产生,是人类在“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及“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易·系辞》)的长期实践中,逐渐积淀下来的对事物的概括印象,即人类的意识抽象。它是人类“自意识”产生后,在审美观点中借助想象和联想而产生出来的生动奇妙的感受。因此,要想领略线条的美质,要深刻认识中国书法蕴含的美,必须理解线条的本质抽象性特点。

    由于线条本身所能显示的美质内涵是抽象的、朦胧的、模糊的、含蓄的,便给欣赏者带来了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和自由理解的广阔空间。所以面对同一作品,欣赏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人对同一作品,在不同阶段上也有不同的感受。欣赏中也常见一种有趣的现象,读者关注的往往不在乎文字的可识程度,而在思悟直觉感受中扑面而来的美感效应。显然,造成书法美感的决定因素不在文字内容,而在抽象线条的组合形式。从这个意义说,如何理解中国书法艺术,不能不在认识线条抽象特性前提下,对其作抽象模糊把握。

    线条远在六千年之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已显示了表现抽象艺术的能力。因为从代表这两种变化的彩陶、黑陶和石器上,多绘刻有击水的鱼、飞翔的鸟、奔驰的鹿等抽象性很强的动植物形象或其他简单图纹符号,这些可视为汉字起源阶段的简单文字。虽然那是出于实用目的,以摹仿和再现自然而进行的“依类象形”(许慎语)的创造,但无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而且在抽象图纹里,浓缩和寄寓了令人难以诠释的情感意绪。尽管当时还不是一种自觉的艺术抽象,但人类固有的抽象本能却明显地表露出来了。

    如果说有汉以前,人们对线条抽象属性认识还较淡薄,汉以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人们对它的认识却是十分自觉的。其标志就是书法作为纯线条表现艺术,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书法不仅发挥着实用作用,而且成了不同层次人们的观赏对象。这现象正是由于线条抽象属性带来的艺术传达上模糊性造成的。

    东汉扬雄指出:“书,心画也”(《法言·问神篇》)。南北朝王僧虔有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笔意谈》)他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味出了书法美的抽象性特点。所以,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描述书法最高层次美的抽象概念应运而生了。例如“神采”、“神韵”、“气韵”、“风神”、“风韵”、“气象”、“意境”等等,以此来描述书法艺术那种“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严羽在论诗,却也适用于书法的理解,这飘忽不定的美感,既是无迹可摸的存在,又是耐人寻味的魅力所在。可见书法之美具有极大的模糊特色。

    书法抽象美还有第二个方面:从字形结构中体现出来的协调与平衡。好的书法,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乃至单独一个字的点画之间,总有一种彼此协调的美,匀称平衡的美。每个字,不管是篆书,还是隶、草、楷、行,不管是哪位书法家所写,可以千姿百态,但给人的印象总是平稳的、站得住的,也就是平衡的。但书法艺术的协调,平衡和几何图案、表格不一样,它不是死板的对称,而恰恰是体现在各种表面上的不对称之中。中国书法的美本质上是动态的美,而不是刻板的静止的形式。

    为了说明书法的这种动态平衡中显示出来的抽象美,不妨拿它和舞蹈稍作比较。舞蹈的美是具体的形象美,但在动态平衡这一点上,却与书法有相似之处。舞蹈者只有舞动起来,才有美之可言,倘若站着不动,除了其形象本身之美外,当然无所谓什么舞姿的美了。而当舞蹈者翩翩起舞之时,也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各种书体来:当舞者步伐滞缓,慢条斯理,一板一眼,不免使人想起楷书;当舞者动作流畅,轻松自如之时,不免使想起行书;当舞者轻盈快速、舞姿瞬息多变,自然使人想到草书,由此可见,中国书法的美与舞蹈的美尚有相通之处。

    总之,书法线条的抽象属性,是造成书法最具魅力的重要属性,正确认识这种属性,才是抓住了理解中国书法的关键。中国书法之所以数千年魅力不衰,正是因为具有内涵模糊的抽象线条,把人们诱入了书法艺术的迷宫,以致人人都可以去欣赏书法,但又不是都可以说清它,准确地把握它。中国书法也因此成了难以尽其美的模糊的抽象艺术。优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欣赏中国书法
神奇的书法抽象
书法语言的特征
表现性是书法的一大基本审美特征
你的书法是什么气质?
什么是书法艺术的造型基础?可以这三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