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九个故事 察  布  查  尔
第九个故事
 
         察  布  查  尔
 
    乾隆二十九年,农历四月十八,沈阳太平寺,一个庄严,却带着悲壮色彩的仪式正在举行。这就是锡伯民族历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西迁告别。乾隆御旨,征调盛京、辽阳、开原、熊岳、锦州、抚顺等十七地驻防的锡伯兵丁驻防新疆伊犁,即日启程。
      在这个被锡伯人称为家庙的地方,留下的锡伯人与即将发往伊犁的兄弟互诉衷肠,挥泪告别,祈祷西迁兄弟一路走好,祝福到西迁兄弟伊犁戌边,建功立业,早日归来。夜深天晚,烛泪已尽,酒瓮已空,还依依不舍,拉着手,不愿离开。因为,这一去,万里之遥,一个民族就要一分为二,亲亲的兄弟姐妹,想见一面,也不易了。
     四月十九,一千零一十六名锡伯官兵,三千零一十四名随军家属,共四千零三十人,带马二千零二十匹,牛三千零三十六头。幼童老人乘牛车,兵丁与妻儿骑马步行,出发前往新疆伊犁驻防。这一天,距今正好二百四十四年,锡伯的英雄们,用自己血肉模糊的双脚,走完了万里征程,。二百四十四年,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钢铁身躯,护卫着祖国的领土;用自己的坚韧勤奋,开发建设新的家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创了锡伯民族历史新的一页。
     从沈阳出发,大队人马西进科尔沁草原,沿西拉木伦河到锡林郭勒。延西北方向,到达温都尔汗。再向西,经乌兰巴托至乌里雅苏台,一路风餐露宿。到达乌里雅苏台时,已经冬季来临。大漠冬季,异常寒冷,乌里雅苏台地处荒漠,水草匮乏,无法前行,锡伯兵丁破雪放牧,打井取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度过了一个寒严的冬季。所带的牛马在这个冬季损失大半,因长途乘骑,疲惫瘦弱,加上草料不足,瘟疫漫延,死牛两千五百九十六头,仅余四百四十头。少数马匹也耐不住劳累饥饿倒毙,活着的也大多疲瘦,无法承担骑御驼带任务。经向朝廷呈报,从乌里雅苏台将军处借得给五百匹马,五百峰驼,才勉强补足行军所需。次年三月初十,冰雪尚未消化时,大队人马又踏上西行之途。粮食不足,就以野菜充饥,大河阻路,就架浮桥过渡。渡过额尔齐斯河,出察罕鄂博,当奉命来接济西迁锡伯队伍的官兵见到这支队伍的时候,他们见到的是一群面色黧黑,瘦骨嶙峋,衣襟缕烂,却纪律严明,坚忍不拔的人。面对这一群人,来接济的官兵无不泪流满面。
     稍事整休后,再出发,过额敏,越果子沟,到七月二十二,在离开沈阳一年零三个月后,胜利到达伊犁。
     锡伯官兵进入伊犁之前,乾隆在伊犁设立总管伊犁等处将军,负责新疆的军政管理。但此时的新疆,战乱不断,丁口大量流失,耕地变成荒野,牧场见不到牛羊。由于兵员紧张,千里国防等于虚设,沙俄蠢蠢欲动,妄图将这片土地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锡伯官兵就要在这片土地上安营扎寨,破土开荒,屯垦戌边,用血肉之躯,抵挡沙俄的东进。
     锡伯官兵被分为八个牛录,沿边驻防。安下营来的当年,一场自力更生,开荒种地的高潮就掀起来了。辽东带来的种子派上了用场,辽东带来的生产技术更派上了用场。为了解决农业用水,男女老少齐上阵, 在察布查尔麻扎附近的察布查尔山口凿开山口,建起了近两百里长的察布查尔大渠将伊犁河水引进屯垦区,不出几年,土地荒芜,牧场凋敝的察布查尔,就变成了粮田万亩,麦浪滚滚,果木飘香,牛羊遍野,富裕丰饶的大粮仓。边防坚固,田园秀美,又引来哈萨克人、蒙古人、维吾尔人来定居。美丽的察布查尔成了金色的天堂。
     锡伯人在新疆落地生根,新疆多了一个世居民族。又一支走下大兴安岭的鲜卑,在天山脚下落户,与早他们几百年、上千年的吐谷浑兄弟、柔然兄弟、契丹兄弟、党项兄弟、蒙古兄弟走到一起。但是,这支鲜卑没有融合在其它民族之中,作为鲜卑的直系,他们顽强的保持了自己高贵的、纯洁的血统。
     锡伯,是鲜卑的转音。大兴安岭是锡伯人的老家。西伯利亚是锡伯人的土地。锡伯是拓跋鲜卑。
     拓跋鲜卑南下,在中原建立王朝,留在大兴安岭的余部仍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北魏亡,南下的鲜卑融入汉族。到隋唐,未南下的鲜卑被称为室韦。锡伯人被称为黄头室韦。此时,黄头室韦走下大兴安岭,迁移到嫩江中下游地区。到辽,已经定居于嫩江下游的乌裕尔河流域,建起了城池村庄,进入了农业社会。地方大致在今天的齐齐哈尔、大庆一带。辽金时期,蒙兀室韦聚合室韦各部,黄头室韦仍然自立。直到元代,才并入蒙古科尔沁部,再迁至松花江流域,已经接近今天的哈尔滨了。到明朝,东北为满洲所领,蒙古科尔沁部投奔满州,依附科尔沁的锡伯人也分别编入各旗,成为蒙古八旗组成部分。直到清朝,锡伯人一直守防在齐齐哈尔到哈尔滨一线,这时,还没有离开黑龙江。走下大兴安岭,是锡伯民族的第一次大迁移
    锡伯人英勇善战,性格坚韧,吃苦耐劳,这一点,被清廷看重。一七零零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八年开始,分两次把锡伯24牛录两万多人从齐齐哈尔迁到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阳。锡伯人从嫩江流域迁到辽河流域。这是锡伯民族的第二次大迁移。这次大迁移,使锡伯民族的主体由黑龙江转移到辽宁。
      屯垦伊犁,万里西征,是锡伯民族的第三次大迁移。这次迁移,使锡伯民族作为一个聚居整体,或者说核心,迁移到了新疆。到现在,虽然全国有近二十万锡伯族人口,但只有一个锡伯族自治县,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辽宁虽然有五万锡伯族人口,但没有使用锡伯语的,没有使用锡伯文的。锡伯语、锡伯文只保留在察布查尔。
     锡伯的英雄们,不但是国门卫士,也是新生活的引领者。他们的到来,把新疆的农业生产水平推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新疆的水利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历史不会忘记你们,从大兴安岭走下来的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锡伯族“西迁”精神
锡伯族人的西迁壮举锡伯族,现在人口总数约 8万多人,分布在新疆维
大清乾隆年间锡伯族西迁旧事:为国防大局先南迁再西迁
新疆的锡伯族从何而来?从白山黑水到伊犁河畔,我们永远铭记
读书笔记:从东北到新疆,为什么清朝锡伯族要万里戍边?
察布查尔大渠奠基“粮仓”百年大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