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说“三应”诗

海钱

      “三应”诗即应景、应酬、应制之作。应景,就是遇事急就的点缀敷衍之章;应酬多指相互唱和之作;应制,古代特指应皇帝之命所作的诗词,现在借用过来,是指那些各种类型的“命题诗作”。在诗词创作活动中,“三应”题材诗多多矣,所遇诟病亦多多矣!

      丁芒先生在《“三应”诗也能写好》一文中指出:我一向反对三应诗,认为这类诗不易写好。“后来发现,以诗赠答是我国文人墨客社会交往的一种传统方式。十多年来,自己也碰到各种各样不得不写诗的场合,大至慰问、救灾、捐献、展览、开幕、题署,小至登临楼堂馆所、个人红白喜事,加之现在社会风气越来越趋文崇雅,你是诗人,实逼处此,无法回避,只好来个'秀才人情纸半张’,从实践中我体悟到:必须修正概念,应该反对的是'三应诗’创作中的'三化’诗风,即概念化、庸俗化、熟套化,而不是'三应’题材本身。只要有诗意,'三应’题材一样能写好。”

      丁芒先生的意见很明确,反对的不是“应景、应酬、应制”题材的本身,而是“三应”诗创作中概念化、庸俗化、熟套化的诗风。

      读《随园诗话》,亦发现袁枚老夫子对酬唱诗词,也有一个认知变化。

      在《随园诗话》卷一之六中写道: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凭吾所选;尚有用定后不慊意而别改者,何得以一二韵约束为之?既约束,则不得不凑拍;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庄子》曰:“忘足,履之适也。”余亦曰:忘韵,诗之适也。——这段话,表明袁枚是不赞成诗词酬唱的。

      在《随园诗话》卷三之二四中写道:予在转运卢雅雨席上,见有上诗者,卢不喜,余为解曰:“此应酬诗,故不能佳。”卢曰:“君误矣!古大家韩、杜、欧、苏集中,强半应酬诗也。谁谓应酬诗不能工耶?”予深然其说。后见粤西学使许竹人,先生自序其《越吟》云:“诗家以不登应酬作为高。余曰:不然。《三百篇》, 行役之外,赠答各半。逮自河梁,洎李、杜、王、孟,无集无之。己实不工,体于何有?万里之外,交生情,情生文;存其文,思其事,见其人,又可弃乎?今而可弃,昔可无赠;毋宁以不工规我。”——这段话,表明袁枚以客观的态度,接受了卢、许二人支持唱和、褒奖其积极意义的观点。

      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之六中写道:和韵诗,有因难而见巧者。张止原居士在苏州作《白桃花》诗,第八句用“今”字韵。一时和者数十人,押“今”字无一佳者;余亦知难而退。不料刘霞裳和云:“刘郎去后情怀减,不肯红妆直到今。”余夸为独绝。使作者不姓刘,亦妙;而况其姓刘乎?使不押“今”字,恐反无此巧妙也。顾伴檠孝廉澍有句云:“化去蝶魂终带粉,重来人面竟消红。”

      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之六中写道:和余《八十自寿》诗者多矣,余最爱程望川宗落押“愁”字韵云“百事早为他日计,一生常看别人愁。”和“朝”字韵云:“八千里外常扶杖,五十年来不上朝。”将“杖朝”二字拆开一用,便成妙谛。

      ——这两段话,表明袁枚较前客观接受又进了一步,结合具体的诗词酬唱和创作体验,主动自觉地为好的酬唱诗词点赞和支持。

    其实,对不同题材诗的创作,先人是有教诲的。元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谈到:

      ——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要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贾至诸公<早期>之作,气格雄深,句意严整,如宫商迭奏,音韵铿锵,真麟游灵沼,凤鸣朝阳也。学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讽谏之诗,要感事陈辞,忠厚恳恻。讽谕甚切,而不失情性之正,触物感伤,而无怨怼之词。虽美实刺,此方为有益之言也。古人凡欲讽谏,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但观魏、汉古诗及前辈所作,可见未尝有无为而作者。

      ——登临之诗,不过感今怀古,写景叹时,思国怀乡,潇洒游适,或讥刺归美,有一定之法律也。中间宜写四面所见山川之景,庶几移不动。第一联指所题之处,宜叙说起。第二联合用景物实说。第三联合说人事,或感叹古今,或议论,却不可用硬事。或前联先说事感叹,则此联写景亦可,但不可两联相同。第四联就题生意发感叹,缴前二句,或说何时再来。

      ——征行之诗,要发出凄怆之意,哀而不伤,怨而不乱。要发兴以感其事,而不失情性之正。或悲时感事,触物寓情方可。若伤亡悼屈,一切哀怨,吾无取焉。

      ——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而望其荐拔,如杜公唯待吹嘘送上天之说是也。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第一联叙题意起。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前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要次第。末句要有规警,意味渊永为佳。

      ——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要二句咏状写生,忌极雕巧。第一联须合直说题目,明白物之出处方是。第二联合咏物之体。第三联合说物之用,或说意,或议论,或说人事,或用事,或将外物体证。第四联就题外生意,或就本意结之。

      ——赞美之诗,多以庆喜颂祷期望为意,贵乎典雅浑厚,用事宜的当亲切。第一联要平直,或随事命意叙起。第二联意相承,或用事,必须实说本题之事。第三联转说要变化,或前联不曾用事,此正宜用引证,盖有事料则诗不空疏。结句则多期望之意。大抵颂德贵乎实,若褒之大过,则近乎谀,赞美不及,则不合人情,而有浅陋之失矣。

      ——赓和之诗,当观元诗之意如何。以其意和之,则更新奇。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方能压倒元、白。若又随元诗脚下走,则无光彩,不足观。其结句当归着其人方得体。有就中联归著者,亦可。

      ——哭挽之诗,要情真事实。于其人情义深厚则哭之,无甚情分,则挽之而已矣。当随人行实作,要切题,使人开口读之,便见是哭挽某人方好。中间要隐然有伤感之意。

      老祖宗有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可惜,今人写诗,不少把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忘记了,“概念化、庸俗化、熟套化”风气盛行。前些年,一位诗友曾吟曰“应制为灾伤大雅,倩谁与我破藩篱”,这无疑是对“三化”诗风的呻吟和呐喊。对“三应”类诗词的创作,亦须沉下心来,认真把握,不可失之“随便”。如果随便敷衍凑句以至相互恭维,必然会陷入浅薄乏味。《书谱》讲“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为诗亦应如此,于传统文化,惟尊重还犹恐不及,万勿陷入游戏而已。清人朱庭珍《筱园诗话》批评“岂非词坛干进之媒,雅道趋炎之径”!创作“三应”类诗词,亦要注重言志缘情,要见抱负,见感慨,才会呼唤心灵共振,令人感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漫话之三·晚唐风韵
漫谈诗词唱和(上)(影珠诗话)
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
复习签到40:第一章 宋初文学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7,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诗学概念·以才学为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