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中医和传统中医有什么区别?

【田帅的回答(12票)】:

谢谢邀请。

  传统中医,是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分不开的,儒释道三家对中医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平衡,治病要达到体内阴阳平衡,各安其位,很显然是受到儒家的中庸思想影响。中医理论里的精气学说,阴阳消长,五行等等是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而清心寡欲,心气平和,这些修心养性,延年益寿的主张,则是中医同时吸收了三家的精华。总之,要学习好中医,就必须同时去钻研并总结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与中医联系起来。

  貌似跑题了。现在说传统中医与现代中医的不同。传统中医三大特色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恒动观念。这是中医治病的特有方式。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体质,症状,做出不同的诊断,从而对症下药,很多人看起来病是一样的,可是通过诊断得到的诊治方式却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一种病在不同的时期用的药方,治法也不一样。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治病从整体出发,现有的病表现出的症状可能是体内其他的脏腑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体平衡,通过某一个点表现出来的。这就是中医治病不治标而治本。恒动,即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动而不息”,是在不停的运转中,这样才能维持人的正常活动,而如果这个动态的平衡受到了破环,就会生病。另外,恒动也是说人的病在不同的时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也是动态的,所以医生看病要灵活辩证施治。

 而现在有的中医治病,只是通过表面的症候判断这是什么病,然后就像上面的答案说的这种病就用这个方子或这种药,不管是什么原因的,一个萝卜对一个坑,不去辨证论治。也可以说有的中医医生根本没有掌握辨证论治,完全按西医的方式去看病。很多人说中西医结合,我觉得患者看病可以觉得中医好就去看中医,认为西医好就去看西医,可是医生看病你怎么结合,中医就该按中医的的方法去诊断,比如你看一位患者化验单上说血红蛋白少,贫血。就说患的是血虚证,能这么看吗?望闻问切不用,就凭西医的化验单?

所以现在的中医应该在继承传统这方面更加努力,否则把自己变的中医不像中医,西医不像西医,只会给自己还有中医的发展带来不好的结果

【夕照雪的回答(3票)】:

主要是诊断手段和给药方式的区别。

传统中医诊断方式上是“望闻问切”,把脉是很关键的一个手法;现代中医则结合了西方科技,比如骨伤可以去拍个片子;验个血查一下生化指标等。

理念上还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也做了很多符合现代人习惯的调整,主要是对于病症的判断上有了一些新的解读,以前没有那么多病。有时候要从现有的病症找古籍,看看古人有没有遇到过这种病症。

给药方式上,除了煎中药,可以用中成药,制成颗粒,胶囊等形式,更方便给药。

【豆晓雷的回答(3票)】:

有区别,以前的中医是纯正的中医思维,精气神理论,五行辩证,六经辨证,认为每种症状都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

现在的部分中医,很多会牵强附会的套用一些西医的理论,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经常感染就金银花,温病就用板蓝根,丢了最精华的根本。

【杨峰的回答(3票)】:

很早就被邀请了,但一直没时间,现在考完试了。有时间来交下作业。

我是做中医的,但其实也不敢自认为对中医理解的到位。说下浅见。

我认为:现代中医相对比老中医来说,还是有非常大的进步。古代人没有现代科学的支持,为了解释原因,所以创造性的发明了阴阳五行虚实寒热。并且能用于各种症状的解释,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也因为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所以多依赖经验,数据模糊。这对于中医的进一步提高,是个非常大的障碍。因此,老中医的发展,多是各种理论的交融。比如热者寒之发展补充热者补之。

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给中医注入了极为强大的推动力。比如肠镜观察肠道粘膜的情况来选择用药,有了极高的针对性,对胃粘膜萎缩的病人使用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来防癌变,来改善粘膜情况。这在老中医来说,也许,只是依靠舌脉辩证,根本无法判断,现代技术让中医可以更好的预防癌变(西医对胃粘膜的修复,个人认为,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这就是现代中医的进步!

      对于中医的操作来说,个人认为辩证论治的套路还是要按照老中医的步聚来操作,用西医的诊断思想,来制定中医的治疗方案,是很不合理的。西医的方法可以做为补充诊断的依据,不能做为主要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

    个人认为,现代中医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医无用论是非常荒谬的。而且,随着中西医的交融,对于前景,我非常看好。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邀!

【彭鑫的回答(0票)】:

楼上的朋友都说得很详细。我需要补充的是:传统中医诊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这跟现代西医学的诊断手段看上去不相融合。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讲,中西医理论确实几乎没什么可通约之处,这也就决定了一个正宗的中医师诊断疾病时要从中医四诊的思维方式出发,尽量不要受西医思维的干扰或束缚。例如骨伤患者术后调理,不能一味只从活血化瘀角度诊治,还要充分结合患者的舌象甚至脉象及其他症状体征,开出的方才更有临床价值。

话说回来,中医在利用四诊时,如若思维开阔,现代科技的诊断手段是可以借鉴并作为诊断思路的一部分的,甚至某些检查可以看作是中医诊断手段的延伸,但还是要以中医思维为前提。例如,胃病患者做了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呈红色,这时中医可以近似认为该患者可能是“热证”(中医名词),再结合患者的舌象等综合诊断就有利用诊断思维的拓展;支气管哮喘患者CT检查显示肺部有干性、湿性或干湿性混合的改变,这时中医可以将干性的影像学表现看作是“燥证”,从而以治“燥”的角度去立法从方;将湿性的影像学表现看作与“湿”有关,以治“湿”的角度论治。当然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结合患者其他方面的症状及体征,往往“思过半矣”。

【艾天赐的回答(0票)】:

中药学和现代药学技术的结合

话说如果去掉中医里那些神神怪怪的东西,只剩中药学,会不会更有发展?

【沈杰的回答(0票)】:

我倒觉得现代的中医已经远超古代中医,理由有二:

1.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科学体系,所以对病症的治疗一般都依赖于前人所积累的经验,积累的时间越长,传到后代的知识就越丰富。我一直认为,像华佗这样的神医只是在他那个时代数一数二 而已。正如两千年前,可能受点轻微刀伤就会因为伤口感染而死,但到了后期,这些外伤已经不成大问题了。

2.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现代中医无可避免的融入了很多西方医学知识,很多病症的治疗,从以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有了巨大的进步,还有医药方面,以前只知道把几味药混到一块儿就能治疗某种疾病,却不知道为什么能,但通过现代医学,我们知道了这几味药的化学成分,知道了到底是这些草药中的那些成分其了作用,然后把它们提炼出来,人们不需要再吃那些不起作用的东西,如以前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疟疾。

我一直坚信,中医结合现代科学,是中医未来发展的方向。

【石茂翔的回答(0票)】:

中医缺乏解剖学基础!

制约中医发展的,也就在于此。西方自然科学,讲究实验基础,血管、神经打开人就看得到。

而中医所谓的经络,打开人看不见。这样就导致没有很多人相信它。

我相信中医,但我不能说服其他人相信,而且我从不到中医就诊。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侃阳:中医若不守正,何来创新?
略谈中医四诊 —— 如何正确处理中西医诊断之间的关系?
西医的病进入中医算什么
西医的诊断指标只能用于降低临床疗效的“中药西用”
学术思想大要  王成荣
中医和西医对患者的态度,你注意到区别了吗?#中医 #中西医#医者仁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