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略谈中医四诊 —— 如何正确处理中西医诊断之间的关系?
邓铁涛 肖相如频道 今天

导读:邓铁涛老先生在2019年1月10日与世长辞,中医界又少了一位国宝级的大师,万分哀悼!与此同时,后辈们应在前辈们的谆谆教导中继续为中医的未来砥砺前行。今天一起学习邓老对于中医四诊的一些看法,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中、西诊断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医的诊断,靠望、闻、问、切四诊。



01



有些同志认为,现在已发展到利用原子、电子诊断疾病的时代了,还仅靠一双眼睛、一对朵、三个手指头来检查疾病,未免太落后了。


我认为不能这样看,中西医的检查,各有所长,应取长补短,不可偏废。


例如慢性肾炎患者,临床症状已消失,中医认为已治愈了,但小便检查仍发现蛋白,西医认为未愈,促使中医再仔细辨证用药,以彻底治愈,弥补了中医的短处。


又如阑尾炎患者,用非手术治疗,体征已正常,症状消失,白细胞也降至正常,西医认为炎症已愈,但患者仍舌苔黄厚,脉仍数,中医则认为病还未愈,仍需治疗,脉静苔退,热证彻底消退后才终止治疗,从而又弥补了西医的不足。


再如冠心病,现在诊断有心电图、放射线、生化、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查方法,可谓相当完善,但若进行中医结合治疗,则仍需中医辨证分型。是瘀阻型?还是痰阻型?是心阴虚、心阳虚?还是阴阳两虚?弄明白后治疗就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有的病人中医检查不出来,西医检查出来了,有的病人,西医检查不出来,中医检查出来了。


如某男性患者病已半年,消瘦,纳呆,全身无力,卧床不起,查房时,不愿讲话,不愿睁开眼睛,除未作纤维胃镜检查外,其它需要作的检查都做了,就是不能确诊。但患者食欲越来越差,消瘦日益严重。


中医会诊,我们认为病人大肉已削,形瘦无力,舌光无苔,脉虚细,辨证当为虚损,属胃阴虚。


后来,经用养胃阴、健脾益气方药,如人参、沙参、麦冬、淮山、芡实之类治疗,这个卧床不起的病人病况日益好转,精神振作,食欲增进,体重增加,逐步下床走路,最后治愈出院。


重庆医院对中医辨证为虚损的患者们,死亡后进行了尸检,发现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等内分泌腺均有明显的退行性变,是产生虚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基础。


这说明,中医辨证是有客观依据的,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来整理提高,对疾病会带来新的认识。



02



中医诊断学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要搞中西医结合,就离不开它。


如区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八纲辨证,它不仅注意病邪的作用,而且重视机体的反作用。


不但注意局部,而且注意整体。在辨证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些都包含着辩证法的内容,没有看到这一点,就丢掉了精华。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中医未能和现代的自然科学结合起来,因此,对疾病多种多样具体而细致的变化,认识还是不足的。


中医长于辨证,西医长于辨病。中西医两种诊断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结合起来,就更能充分发挥两者的所长,克服所短,有所创新。



03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华,而四诊又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四诊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辨证论治的质量。因此,临证时必须在四诊上下功夫。


中医善于在疾病的变动中辨证。


例如:五十年代初期,石家庄发生乙型脑炎流行,病死率高,后来中医通过四诊辨证,认为热重于湿,而采用白虎汤治疗,效果很好,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翌年北京又流行了乙脑,又用白虎汤治疗,效果就不好。于是请老中医辨证,认为是湿重于热,改用化湿汤方,效果又有提高。


为什么先用白虎汤很好,后来又不灵了呢?


主要是人与环境关系至为密切,病、舌、脉象也因当时的气候、环境、病邪相应地发生变化。


不掌握气候、地理、病邪的变化,不通过四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成不变的对一个病就使用一个方剂是不行的。


北方有一个哮瑞病人,每发作时服小青龙汤即可治愈,后来出差到南方,由于舟车劳顿,哮喘复发,服小青龙汤不见效,而请当地中医看病,通过四诊辨证,认为脉有虚象,改用补气健脾方药,哮喘乃止。


以上例子均说明四诊时必须注意到当时的气候、地理环境、病因变化的情况。



04



中医注意在共性中抓个性。


一例肠梗阻病人,经治两天无效,第三天肠鸣音消失,中西医会诊,多数医生认为应当手术治疗。


但是,我们在四诊中发现病人厚腻的舌苔中间有一块剥掉,而且萌生了新苔,所以判断病势已有转机,不是恶化,后用大承气汤一剂灌肠而解除梗阻。


一例冠心病并心房纤颤的病人,经用西药、高压氧舱等多种方法治疗,不能控制。


四诊中发现病人舌苔厚腻,并呈酱油色,我们认为是痰盛,经用除痰法治疗,病情好转,酱色舌苔亦退去。


以上两例说明,只注意到肠梗阻和冠心病一般诊断规律是不够的,还要在共性中找出每一病证的个性,抓住有意义的四诊变化,才能给正确的辨证论治提供有力的依据。


中西医结合比较有突出成就的针灸麻醉,近年有些科研单位认为阴虚阳亢的病人,针麻效果往往不佳。但我们认为如能运用四诊进一步辨证,给予适当的处理,便可使针麻效果提高。


如一例准备手术的溃疡病患者,术前预测,鉴定属于针麻效果不佳的病例。


我们运用四诊辨证,认为患者属肝胃不和,肝阳偏亢之证,乃于术前两天,每天给予针刺一次,针太冲以泻肝,针足三里以和胃。经过这样处理后,针麻的效果甚佳。


可见,四诊辨证在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中医有一个独特的认识疾病的理论体系,“四诊”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它批判地继承下来,这是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所不可缺少的。


(本文由靳士英医师协助整理,刊于《新医药学杂志》,1978年第6期。日本神户中医学研究会翻译,发表于日本《汉方研究》杂志1979年第十期。)



注:本文发表于《学说探讨与临证》,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1981年12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是这样炼成的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101---109)一
现代中医和传统中医有什么区别?
西医的病进入中医算什么
西医的诊断指标只能用于降低临床疗效的“中药西用”
学术思想大要  王成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