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贾谊:横空出世的政治天才,为何郁郁而终?

 2019-11-11 03:00:00

秦国能够在战国之中脱颖而出,并且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统一全国,很大的原因在于秦国吸收了各国的人才,给了这些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不过,秦统一之后十几年,这个庞大的帝国就轰然倒塌。所以汉取代秦再一次统一全国之后,首要的任务便是不断的反思秦败亡的原因,以免走上相同的道路。

于是主张无为的道家,取代了严苛的法家成为主流思想,而崇尚仁义的儒家再一次慢慢崛起,化解了过于依赖刑法的弊端。

社会虽然表面上稳定,但汉帝国的根基依旧很薄弱。朝中的军功集团恃功自傲,分封到各处的诸侯王暗流涌动,北方匈奴的的威胁逐步升级,南越国赵佗割据自立,这一切都压在刚刚继位的汉文帝肩膀上,他需要有远见着实的人帮助他摆脱目前的困境。

老天似乎也眷顾汉文帝,将同时代最具眼光的政治天才送给了他,这个天才就是贾谊。

贾谊,洛阳人,天才自然早熟,十八岁的他不仅能背诵诗书,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因此闻名于郡里。

河南郡守吴公得知贾谊才华横溢,就把贾谊召致门下,成为自己的幕僚。汉文帝刚登基不久,听说河南郡在吴公的治理下政治清明,而且吴公曾经和李斯学习治国之术,文帝马上将吴公提拔为廷尉,贾谊也因吴公的推荐成为汉朝廷中最年轻的一位博士。

刚刚二十出头的贾谊,在回答文帝问题的时候,不仅对答如流,重要的是见解独到。汉文帝意识到自己遇到了贤才,甚是欢喜,将贾谊从博士直接提拔为太中大夫。

年纪轻轻就已经位高权重,升迁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朝中的老臣早已经产生妒忌之心,何况贾谊又不合时宜的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汉文帝刚刚继位,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无暇顾及贾谊所提出的建议,想着以后缓缓推行。汉文帝如此考虑也是正确的,因为自己需要收拾的烂摊子太多了。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八年的战争,百姓早已经疲惫不堪,全国正处于一片废墟之中。汉朝兴起后,继承上述破败局面。许多商人乘着混乱,囤积物资,扰乱市场,给政府造成了极大地困扰。

为了解决商人对市场的破坏问题,高祖下令限制商人的穿着,限制商人出行的方式,对商人加重税。到了惠帝、高后时期,为了社会的稳定,对商人予以了部分的宽容,但是商人的子孙仍不许当官,让他们的身份处于社会的底层。

汉文帝时,经济状况相较于之前的贫瘠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更大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

富人积累了庞大的财富,然后利用手中的财富兼并土地,攫取更多的财富。这样的结果是财富过于集中,原来土地的农民由于失去土地只好背井离乡讨生活,一部分农民可以为官僚、商贾做工度日,剩余一部分变成了无业游民甚至盗贼,横行乡里,肆无忌惮。

贾谊深刻的意识到上述情况十分不利于汉帝国,认真思考之后,向汉文帝陈述了具体意见。

贾谊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富人的攀比,而富人的攀比则是由于等级不够严厉,所以必须用礼制规范人民,罢黜商人,让百姓恢复农业生产,并且将多余的粮食储存起来,以防饥荒的时候引起民变。

贾谊早就受到朝中元老的妒忌,思想上的矛盾,让贾谊更是成为众矢之的。汉文帝想继续提拔贾谊为公卿。朝中元老这次真的不干了,他们心想,如果继续让贾谊这样子升官,说不定哪天自己都被排挤到权力中心之外了。

以丞相绛侯周勃、太尉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典客冯敬领衔的保守派毁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不堪压力,只好将贾谊贬谪为长沙王太傅。

汉文帝虽然罢黜了贾谊,但是对贾谊始终念念不忘。公元前173年,文帝终于有机会将贾谊召回长安。汉文帝前不久罢免了绛侯周勃的丞相,让他以身作则,率领列侯回自己的封国,提拔灌婴为丞相,废除太尉,让灌婴一手掌控内政和军务。

见到贾谊的汉文帝非常开心,和贾谊聊起了鬼神之事。一直聊到夜半,孝文帝不仅没有结束的意思,反而把自己的坐席移向了贾谊。谈话结束之后,文帝说:“好久不见贾生,我估计自己已经超过他,今日一见,才知道还是不及呀。”

汉文帝的所作所为,让后人颇为诟病,尤其是李商隐。他略带愤慨地写道: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的诗不仅仅是写贾谊,也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一种发泄。实际上,汉文帝并不是不重视贾谊,宣室密谈更像是汉文帝对贾谊的一种试探。

果然,这次汉文帝让贾谊成为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梁王的太傅。梁国距离汉朝廷很近,不仅可以堵住朝中元老的嘴,也方便汉文帝和贾谊对时事的交流。而后来的发展也是如此。

文帝向贾谊征求中央政府巩固权力的方法,贾谊多次写成文章呈给了汉文帝。这些文章后来汇总在一起,就是大家熟知的《治安策》。

《治安策》的中心思想就是诸侯王与中央政权矛盾是一个无法打开的死结。为了说明这一观点,贾谊用汉开国时期刘邦诛灭异姓王进行了分析,谁的实力强就会先反叛:

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78,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狶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贾谊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策略,可以兵不血刃削弱诸侯国对中央朝廷的威胁。如果这一策略可以付诸于行动,两代的时间后,即使是最大的诸侯国,大小不过是一个县,中央的汉政府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得不说,贾谊的《治安策》超越了时代,不论是后来汉景帝时期晁错的“削藩策”,还是汉武帝时期主父偃的“推恩令”,都只不过是对贾谊策略的进一步优化。

贾谊曾经写下五十八篇《新书》,今存五十六篇,不过很多人将这本书斥之为伪书,但从书中的整体思想来说,还是和贾谊在汉书中观念颇为契合,所以即便是后人所做,也基本上保留了贾谊的思想。

贾谊最重要的主张就是“民本”思想,这一来自孟子的思想在当时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流传于秦的“尊君”思想,才是思想界的主流。在贾谊的眼中,“尊君”思想和秦灭亡不可分割。国家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人民生活安定,而皇帝和国家的安危,在于民心的向背。

但是贾谊又并非纯儒,他又受到黄老之术的影响。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时候,就曾经写下《鵩赋》。这篇赋以庄子的思想为内核,认为万事万物为错综复杂的矛盾统一关系。当时的贾谊心灰意冷,所以在文章之中,不免掺杂了自我否定的态度,他认为人的命运不可改变,在既定的结果下,任何努力都是徒劳。

公元前169年,梁王坠马而死,作为梁王的太傅,贾谊认为梁王的死需要他付很大的责任。他几乎每天都在流泪。第二年,贾谊去世,年仅三十三岁。

贾谊死后,成为了怀才不遇的符号,后世的文人,不论是谁,只要是感觉自己人生坎坷,都会捎带上贾谊,最出名的要数王勃《滕王阁序》那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了。

可是纵观贾谊一生,我们不得不思考,他真的是怀才不遇,才郁郁而终吗?

贾谊并不是郁郁不得志,一个年仅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就已经成为皇帝最倚重的谋臣,班固一针见血的写道,“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如果这样还算不得志,那怎么样才算是得志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得一遇的人才——贾谊,为何得不到刘邦重用?
优秀的政治家贾谊
汉朝天才政治家贾谊到底有多牛?贾生计谋,从未令人失望!
贾谊——汉初难得的天才
少年天才贾谊,明明遇到了汉文帝这样的明主,为什么还会被贬长沙呢?
读《资治通鉴·汉纪六》(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