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阐述了和谐课堂氛围的基本元素,提出了构建和谐课堂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和谐课堂氛围构建
  [作者]  茹红忠(1966—),男,汉,江苏盐城,硕士研究生,江苏省楚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管理,有40余篇学术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学校氛围和教学氛围中进行的。课堂教学的开展,能影响原先的学校氛围与教学氛围;而和谐的氛围,也是课堂教学得以正常或是较好开展的支持条件。在和谐氛围的影响下,参与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比较积极。鉴于氛围对课堂教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应该创造和谐的参与氛围,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而和谐氛围的建议,不能限于课堂教学之中,而是要把它融入班级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内在精神文化之中。
  一、和谐课堂氛围的元素
  和谐课堂氛围是指能够让师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其中分享彼此的一种教学氛围。它由理解、对话、民主、自由和宽容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既是组成和谐氛围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某种教育、教学氛围是否算得上是和谐课堂氛围的重要指标。
  1.理解
  和谐课堂氛围散发着理解的气息。参与者是在理解的状态下参与的,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理解。正是在理解的氛围中,师生的参与水乳交融,师生的参与生成意义。课堂教学中,理解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要理解文本(教学资料),要理解学生(读懂学生),还要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要理解文本,要理解教师,要理解同学,还要理解自己。和谐课堂教学中的理解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同层面的理解有可能同时发生,也有可能交叉着发生。
  2.对话
  和谐课堂氛围是洋溢着对话精神的氛围。对话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其重要的组成元素。对话既可以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几个或更多个体之间的活动,还可以是自我对话,或是主体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但需要明确的是,对话不是自问自答,也不是师问生答,而是参与者之间基于平等地位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生成共识、分享意义的一种活动。
  在对话的参与氛围中,教师不是自上而下给予学生知识,而是通过对话诱导学生。在对话情境中,师生关系是交互性的,教师不只是言者,学生也不只是听者,双方都是对话的平等参与者,他们的“听者”或“言者”的角色是即时地相互转换的。角色的即时转换,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1]从一定意义上讲,对话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情景。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它有助于参与者(师生)之间达成共识,并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和理解上的沟通。
  3.自由
  在和谐课堂的氛围中,每一位参与者都保持着相当大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介于个体和集体之间的某种东西,可以在二者之间流动”,“它是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和谐,从而使群体日趋协调一致”。[2]有了这种自由,参与者就不会受到集体心理意识的控制,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的自我。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有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之分。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掌握;二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处于平等地位,学生能够在教师面前随意表达,并有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权利。[3]和谐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会成为一种常态;没有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也就谈不上学生的主动参与。
  当然,自由和谐课堂氛围,绝不是让教师完全地退居幕后,而放任学生;也不是取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其中,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4.民主
  和谐课堂氛围是一个民主的教育场。在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之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尊重,享受与他人一样的权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够自由地发表一些见解;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权利将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也就更加愿意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5.宽容
  宽容是和谐课堂氛围的最为基础的元素,是学生全面、全体地参与教学的支持条件。课堂教学中的宽容,是对学生“与众不同”的言行、错误和人性弱点的包容。在宽容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克服畏惧和羞涩的心理缺陷,不怕在学习中犯错误,不担心被老师责备和同学的嘲笑,也敢于独立地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老师和同学展开辩论。同时,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也会得到认可和尊重,并获得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于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实效也就得到了增强。而一旦背弃了宽容精神,教学就演化为一种专利、僵化的活动,理解、对话、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也将无从说起,课堂教学也必将走样。
  二、和谐课堂氛围建构
  和谐课堂氛围的建构,是学校中所有师生的事情。全体师生既要参与营造体现和谐精神的校园文化,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还要建构和谐的课堂氛围。
  1.营造和谐的学校氛围
  创造良好和谐的学校氛围,是每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更是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行政人员要谨记理解、对话、自由、民主和宽容等和谐氛围的要素,在处理学校事务上,特别是在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方面,要努力贯彻这些要求。对于教师管理,要去除强加在教师头上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为教师创造自由的教育、教学讲台;鼓励教师的创意,宽容教师的错误;提倡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允许教师发表某些言论。对于学生管理,要让学生在学校一些事务中有一定的参与机会和发言权利。
  和谐学校氛围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内部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其他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学校要与社区建立良好的联系,让学生家长、社区成员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以起到强化和谐性学校氛围的作用。
  2.创设和谐班级氛围
  创设和谐班级氛围,需要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下功夫。在班级管理时,要提倡学生的民主参与,让学生在班级事务中以主人公的精神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班级的集体生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集体活动的决策之中,而避免自己独断班级事务,或只是让少数几个学生代理班级活动,甚至让学生参与“评点老师”。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在参与管理中才能更放得开。这种做法不仅加强了集体凝聚力,而且对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学氛围是大有帮助的。
  3.建构和谐课堂氛围
  建构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根据参与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营造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和提升参与能力等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于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展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如果想要创设积极的和谐的课堂环境,就必须认同并尽力满足学生的基本情感或动机需求,而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4]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补充老师或同学提出的观点。
  在建构和谐课堂氛围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5]因为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的热烈气氛,主动提问、质疑的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而学生提问与质疑,本身就是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表现。
  教师在建构和谐课堂氛围时,还要注意宽容氛围的营造。为此,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破除对“同一”、“唯一”的迷信,允许学生在参与中表达不同的观点。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教育对标准答案的追求,助长了学习目标,教学评价中的“一致性”。当然,也助长了不宽容的教育、教学的氛围,导致了对学生多样化的见解的压制,对学生鲜明个性的无视,从而也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而实际上,“差别”是绝对的,“同一”只是相对的。我们为什么不从根本上尊重这种不可能改变、不可归类、不可还原的差异性呢?[6]而对差异性的包容和尊重,正是和谐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宽容精神。
  教师必须弱化自己自觉或不自觉构建而成的惟一标准,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的见解,甚至允许学生对教师的直接质疑,为学生的参与创造宽容的课堂氛围。要使这样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尽力了解自身文化与学生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逐渐适应这种差异。让学生由知识的奴隶转化为知识的主人。
  第二,给学生预留空间,允许学生在互动中“犯错误”。
  学生在认识方面的错误回答、见解等,都是经过一定思考之后提出来的,“犯错误”是学生主动、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之一,这要比不假思索地接收标准答案更加可取。即使从表面上,学生出现错误打乱了教师的课堂预设,但是,这不能作为教师反对宽容学生错误的理由。允许学生错误的存在,并不会动摇正确认识和真理的地位。总之,深思熟虑的错误要比无需思考的“标准化答案”更有价值,而只有在宽容的课堂氛围之下,学生的错误才有其存在的空间,才有其发挥价值的平台,学生的主动参与、互动,也才会有保障。
  注释:
  [1][3] 王升:《论发展性教育主体参与的机制》,载《教育研究》,2002(11);
  [2] 戴维?伯姆著,王松涛译:《论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第30页;
  [4] 里德利、沃尔瑟著,沈湘秦译:《自主课堂:积极课堂环境的作用》,中国轻工业出版,2001,第22页;
  [5] 陈玉琨、代蕊华主编:《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26~127页;
  [6] 张志扬:《制度的权利—阅读、讲演与交流》,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第87页。
  参考文献:
  [1] 戴维?伯姆著,王松涛译:《论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里德利、沃尔瑟著,沈湘秦译:《自主课堂:积极课堂环境的作用》,中国轻工业出版,2001;
  [3] 陈玉琨、代蕊华主编:《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王升:《论发展性教育主体参与的机制》,载《教育研究》,2002(11);
  [5] 林存华、张丽娜:《参与教学》,福州教育出版社,20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青小学举行“深入探究,共同提升”组内教研活动
有效教学七维度
读《学校管理参考》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何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英语课堂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