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拳与《中庸》
秦拳与《中庸》

我经常在想练拳到底在练什么?修习过秦拳的人,大都听过秦老师说过这样意思的话:“秦拳是消除你身体的妄想,使你的身体没有妄想作用下的驱动性,也就是还你本来面目”。

      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庸》中有这样的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人后天喜怒哀乐之所以会产生,乃是妄想的作用,对于身体而言,则是妄想作用想当然这样,以至于人不能自察。我以为秦拳的练习不是不让你喜怒哀乐,而是不让你“莫名其妙”地喜怒哀乐。秦拳是让你回归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谓之“无”;“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与谁“和”?与道“和”。

      大家可能以为我说的过于玄妙了,其实一点也不玄,中国武术的究竟实相我以为都是这样的,但是各有各的方法。

      对于秦拳而言,比如说龙行虎步的练习,大家就能体会得更深刻,究会明白什么叫:“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谓之“无”。龙行虎步在练习中严禁你在身体的移动中产生前倾和后仰,身体必须保持中正,而且要心中有这样的想法:我只是在移动,不存在前进和后退。

      龙行虎步这个动作简单吧?可是照样有人练习错误,是老师说的不够明确吗?显然不是,是练习者本人的心中的妄想太强大了。当你练习地时间越长,越用心,其实这就是一个“内息自察”的过程,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妄想居然在自己身上这么多,以前为什么没有发现那?因为你没有注意呀!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是需要一辈子去做的事情,妄想会越来越少,你的身体越来越听你的话,你对身体的支配能力就越强,你的妄动也就回越来越少,最后达到没有妄动和妄想,也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本帖最后由 陆启龙 于 2009-11-1 13:33 编辑 ]


图片附件: [双棍] 1.jpg (2009-11-1 13:31, 49.92 K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中庸,中和意思相同吗?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为什么此处解释的是和,却不是庸?中庸和中和的关系是怎样?
内功·站桩·话中正·文武之道融汇贯通
《中庸》讲记(13)
【微国学·说家风:《中庸》篇】中庸之道:放纵时忍着点,任性时收着点,愤怒时慢着点
“礼之用,和为贵”。礼者,理也。理即道也,故“道之用,和为贵”。而‘中’即是‘道’,故“中之用,和为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