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为水液代谢中枢

脾胃为水液代谢中枢

王玉生 北京市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

众所周知,脾胃虽为后天之本,主饮食的受纳、腐熟及运化。其实,脾胃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亦起到重要的升降枢纽作用。

三焦水患,调理中焦

三焦为上、中、下焦之总称,总司人体上下之气化,为水液代谢之通路。从部位而言,心肺居上属上焦,肝肾居下属下焦,脾胃居中属中焦。上、下焦心肺肝肾功能之正常,无不与上通下达之枢纽中焦脾胃密切相关。

若脾胃虚损,土不生金,致肺气虚弱,通调水道功能失常,水液内停,或聚而成饮,或凝而成痰,甚则咳喘、癃闭及水肿,皆因土不制水所致。临证常用之六君子汤、二陈汤即为治疗因中焦气虚,痰凝阻肺导致咳喘痰多而立,又如实脾饮,即为治疗因中焦虚损,气不化水而致水肿胀满所设。

若脾胃实滞,亦能直接影响三焦气化之通路,从而导致气阻水停。如临证常用之中满分消丸,即开泄中焦气分,清利中焦湿热,用治水液外溢肌肤之水肿腹胀或痰饮内聚之方。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开创温病三焦辨治法,其以治中焦为主而愈水液运行失常之案例令人拍案叫绝。吴氏提出:“三焦俱虚,先建中焦,补土可以生金,肾关之虚,亦可仰赖于胃关矣”。其所拟“运中阳”“崇刚土”“作堤防”等法,即以调理中焦脾胃枢纽作用以使三焦通利。吴氏曾治一上焦寒饮患者,以温脾胃之法,化气行水,则上焦寒饮自消:“脉双弦而紧,寒也;不欲饮水,寒饮也;喉中痒,病从外感来也;痰清不黏,亦寒饮也;咳而呕,胃阳衰而寒邪乘之,谓之胃咳也;背恶寒,时欲厚衣向火,卫外之阳虚,而寒欲乘太阳经也;面色淡黄微青,唇色淡白,亦寒也,法当温中阳而护表阳……小青龙汤去麻辛,加枳实,广皮,杏仁,生姜汤主之,十数帖而愈。”

由上可见,中焦脾胃或虚或实,皆可直接影响上、下焦之水液代谢之功能,从而导致水液运行失常。反之,三焦俱病而水液运行失常者,亦可以从调理中焦这一枢纽入手,俾上下通利,则水湿自行。

水经四布,首重脾胃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脾胃气之升降与周身水液之代谢密切相关。若脾胃之气异常,则易致水液代谢失常,从而导致痰饮内阻、水肿胀满、小便失禁或癃闭等证。

笔者曾在19765月曾治一王姓妇人,产后第二日阴部肿胀,发病迅速且坠胀异常,至第四日,大阴唇呈水囊状,充盈发亮,好似稍一触动即能溃破流水,周身轻度浮肿,以下肢较剧,伴乳汁不足,小便量少,大便日二行,质稀薄,心悸,少食,气短,周身出冷汗,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脉沉细微弱无力。

辨证:中气亏虚,脾胃升降之枢纽功能失常,上不得升达于肺,下不得降及膀胱,旁不得周达冲任二脉,致水液失其常路,循经而下注。

治则:补中益气,调达枢机,利水消肿。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2克,白术9克,陈皮9克,升麻2克,柴胡2克,党参9克,当归9克,茯苓皮30克,薏苡仁30克,泽泻6克,桔梗6克,桂枝9克,车前子12克,甘草3克。

服药两剂,大阴唇肿囊基本消除,他症亦明显减轻,因饮食欠佳,又以原方加神曲9克,连服两剂,大阴唇肿囊及伴有症状全部消失,饮食增加,二便正常,最后以归脾丸益气血收功。

综上,脾胃为水液代谢之中枢,脾气升达输布,胃气和降流通,则津液周流,滋润全身,其余糟粕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若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可直接影响水液之上输下达,从而停聚体内,成饮化痰,或致水肿。而痰饮水肿之治,又当从中焦脾胃之水液代谢中枢求之。一家之言,供诸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痰湿的三焦辩治
三焦论治哮喘――国际中医诊疗中心 贾晓周
一个中药方子,从上到下,同时帮你清除上焦,中焦,下焦一身水湿
三焦不通湿气生 怎么祛湿都白费!湿气重看上、中、下焦你是哪有损
杂病多是三焦不通!教你一方打通三焦,远离结节痰湿、失眠上火!
慢性病、顽固病,是三焦不通了!一碗“三仁汤”打通三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