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术附子汤,医门法律,

医门法律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痒,半日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 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白术30克,附子20克,灸甘草20克,生姜20克,大枣6枚。5味,水煎分3服。

医门法律,卷四,痉脉论合论

《金匮》治湿用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凡夏月之湿,皆为热湿,非如冬月之湿为寒湿也。而《金匮》取用附子之方,不一而足者,何耶?宜乎据方推证者,莫不指热湿为寒湿矣。不思阳气素虚之人,至夏月必且益虚,虚故阳气不充于身,而阴湿得以据之。此而以治湿之常药施之,其虚阳必随湿而俱去,有死而已。故阳虚湿盛,舍助阳别无驱湿之法,亦不得不用之法耳。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本文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用桂枝附子,温经助阳,固护表里以驱其湿。以其不呕不渴,津液未损,故用之也。若其人大便坚,则津液不充矣。小便自利,则津液不走矣。故去桂枝之走津液,而加白术以滋大便之干也。此连下条甘草附子汤,俱《伤寒论》太阴篇中之文也。伤寒痉湿 篇中不载,而《金匮》痉湿 篇中载之,可见治风湿与治热湿,其阳虚者之用本方,不当彼此异同矣。而《伤寒论》但云∶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金匮》重立其方,且于方下云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 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成无己注伤寒于此条云∶以桂枝散表之风,附子逐经中之湿,总不言及阳虚。而昌谆复言之∶得此一段,始为有据。其一服觉身痹者,药力虽动其湿,而阳气尚未充,不便运旋也。三服都尽,阳气若可行矣。遍身如攒针之刺,其涣而难萃之状尚若此,《金匮》可谓善于形容矣。不但此也,人身借有阳气,手持足行,轻矫无前,何至不能自转侧乎?此岂可诿咎于湿乎?即谓湿胜,阳气果安往乎?况其证不呕不渴,其脉浮虚而涩,阳虚确然无疑,无己辄以治风湿之外邪为训,宁不贻误后人耶!

甘草附子汤 本文云∶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此亦阳虚之证,与前条大约相同,风伤其卫,而阳不固于外。湿流关节,而阳不充于经。用此固卫温经散湿也。

桂枝附子汤方(论见前) 桂枝(四两) 生姜(三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切八片)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完。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痒,半日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 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金匮》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个)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太阳病的条文(中篇)B 我们继续学习《伤寒论》太阳病的条文(中篇)的B部分:1. 先治表,还是先治里?这里的阳虚指少阴病;这里的阴虚指阳明腹实证...
《伤寒杂病论》中“ 三附子汤”运用浅析
谈桂枝甘草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真武汤的应用要点及时机
每日学伤寒第51条
经典背诵班《伤寒论》第五十八天
【金匮要略】第二章第23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