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教程】1集,小写意山水步骤画法(1-2)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传统的士大夫很少有纯粹的儒家或是道家思想,他们往往具有进取与退隐的双重矛盾心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种以儒家思想为内核,以道释为补充的思想对中国文人的生活追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使他们具备了一种回归自然的心理预期。
且看王维的诗《送别》:“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的末两句也是全诗着眼之处:世间的功名富贵有终了之日,而山中白云却没有穷尽之时。



自张九龄罢相后,王维对朝政已经失去信心,又难以真正离开仕途,于是选择“半官半隐”,上朝则高呼万岁、各尽其职,下朝则退居于辋川别墅,游吟于庄园之中,片刻逍遥,这自然成为灵魂与物欲妥协、理想与现实兼顾的唯一选择。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以渊明自居,隐逸之志表露无疑。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始终体现着诗人对自然的尊重与理解,“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尤眠”(《田园乐》),以鲜艳的自然之美映衬睡眠之人内心的恬静、愉悦、陶醉,以及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而中国哲学所谓“天人合一”,最基本的就是肯定“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的统一”。
人要体验自己的生命本真,也必须与大自然有最深层的和谐契合。我们都知道,王维的“空山”其实也就是他的庄园——辋川别墅。
在有限的范围内,他用诗净化了自己的空间。诗中除了自然山水、花木草树,基本没有“他人”或“他物”,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几乎没有诗人自我形象、行为、主观意图甚至情感的表现,只有大自然本身的声、光、色、形的展示。
王维诗歌中 “人”的消解实际上正体现着盛唐山水田园诗和人造的自然——庄园文化之间的和谐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园志|论王维山水诗歌中的庄园文化
王维的辋川别墅,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诗意栖居地
2010石头寻根拜祖行(9)寻找王维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诗歌里,总有一颗归隐的心
[古典文学]观照山水,诗情画意
王维的辋川山水 | 辛夷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