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拼学科”到“跨学科”,教师角色应该如何转变?
从“拼学科”到“跨学科”,教师角色应该如何转变?



11-22 20:32



“当我们今天开始对跨学科进行关注的时候,我们已经逐渐靠近教育的核心,找到未来教育的支点。”在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周增为的致辞下,一场围绕着“跨学科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讨就此展开。

11月21日,由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办,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跨学科项目组支持的“跨学科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在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举行。

新时代背景下,聚焦核心素养,教师如何变革育人方式?当“跨学科教学”来临,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跨学科课程设计,该如何探究?又需要怎样统整?

教育领域的学者专家、从事一线教学的校长,以及教师汇聚于此,讲述跨学科与教师专业成长的“why”“what”“how”;与此同时,论坛全程在线直播,超过2.5万人在线互动。

关键词一:

跨 学 科

在谈论“跨学科”与“教师专业成长”这一关系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跨学科”这个词。

近几年,“跨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热词频繁出现,然而其内涵究竟如何理解,什么是跨学科,怎样才能算跨学科,这些最基础,也最关键的问题,正是这场论坛的核心话题。

非“跨”不可?

认清“跨学科”的必要所在

是不是把几门学科整合起来就是跨学科?跨学科教学对孩子的培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提到跨学科课程与跨学科学习,研讨会现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例举了一个以“饮食与文化”为主题的课程设计案例: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分析、记录食品的类别、特点等的模板;

组织一次超市调查,记录超市里出售的食品,并允许每个组购买一种外国的食品。如果无法组织实地调查和购买的话,教师可以使用在线购物网站或邀请零售商来班上上课。

学生品尝食品,从味道、外观、制作的难易度,性价比等评价,并记录在模板上,向全班反馈;

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学生选择不同的国家的代表食物调查,用ppt、海报、投影仪等媒介汇报调查结果,重点阐述食品中的文化。

可以看到,在这个课程设计案例当中,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和学习,用真问题产生对事物的理解。在王月芬看来,跨学科的教学,有几个典型特征:

1

4

产生独特的学习价值:在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中,收获与学科学习不同的新的内容。

4

因此,某种程度上,跨学科学习是教师变革育人方式的重要实现方式,因为它让学生亲历知识,让知识和能力发生迁移:

1

间接与直接

学科教学是间接的,跨学科学习是直接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

2

静态与动态

学科学习是静态的,跨学科学习是在动态发展中形成新的东西。

3

知识技能与生活能力

学科学习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为主要内容,跨学科学习则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换句话来说,跨学科课程的出现,是在“人”的培养中,对学科课程创造力缺失的一种弥补,是用新的概念激发新的活力。

我们所谈论的“跨学科”

是什么?

在一节语文课堂中,借助戏剧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理解,这称得上是一种“跨学科”课程的体现吗?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上海学习素养课程所长夏雪梅博士告诉大家,判别什么样的课程是跨学科课程与课程的教育目标有关。

如果语文与戏剧结合,只是来达到语文学科的目标,那么这并不能算作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

为了进一步引发大家的思考,夏雪梅以“蝴蝶”为主题,简单列举了几条各学科教师构建课程的常规方式:

语文老师会带领学生读蝴蝶的诗与儿歌;美术老师会带领学生画蝴蝶,制作蝴蝶装饰;数学老师会围绕“蝴蝶”这一主题中出现的数字设计计算问题……而诸如此类的课堂,其实都尚未达到“跨学科”的层面。

在夏雪梅看来,大家谈论“跨学科”的时候,各自的理解大致可以用以下5个词语进行概括,分别是:

intradisciplinary

学科内

multidisciplinary

多学科

crossdisciplinar

交叉学科

interdisciplinary

跨学科

transdisciplinary

超学科

对一线教学者,夏雪梅建议,老师们可以从微小的“跨”开始尝试:“埋下可迁移的可能性,是教育追求的核心方向,而跨学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守护每一位学生的心智自由。”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罗夫运也认为,相较于学科而言,跨学科是“从细分的认知系统回归高阶认知系统的螺旋上升”,如果只是为了达到各自学科的教学目标,可以不必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但跨学科的目标与学科教育有本质上的不同。

从“拼学科”到“跨学科”

这一步如何实现?

在描述跨学科的定义时,罗夫运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他将“拼学科”形容成一道“沙拉”,在他看来,拼学科即把各种学科像“沙拉”一样拌在一起,各学科间仍然保有自己的教学目标;而跨学科则是一锅“蔬菜汤”,是把所有学科糅合在一起煮,产生了新的味道。

如何把“沙拉”煮成“蔬菜汤”,夏雪梅认为,要在深入的思考和不断地追问中,开阔视野,建立学科与学科间的关联,挖掘跨学科的深度,其关键在于两点:

1

要立足于真实而复杂的问题中,寻找更多跨学科的可能性;

2

要探索跨学科的概念和本质,注重培养学生获得可迁移的知识。

实际上,跨学科的尝试并不是这两年才突然出现,王月芬介绍,不论是国家层面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上海市的研究型课程,都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真实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从探索中获得跨学科成长。近年来上海的一些学校更是率先实践,走在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前列。

以艺术为特色的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新世界实验学校,就是其中一支队伍。校长周怡为大家简介了该校的跨学科课程图谱:

学校以凡尔纳《80天环游世界》为灵感,打造了从1年级到5年级,每周1个半天,共计80天的“80天环游地球”课程体系,包括奇幻乐园、万国掠影等30门跨学科课程,让学生每一年都可以在多地域、多领域的跨学科课程中,逐渐培养综合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二:

教师专业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还特地为86位“跨学科教师”举行了一场颁奖仪式。

据了解,早在论坛开始前一个月,师资中心就启动了“跨学科与教师专业成长全国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共计收集到跨学科案例638份。经过跨学科专家团队的层层审核,86位教师脱颖而出,站在了今天论坛的颁奖台上。

发展跨学科

第一步是解决“who”的问题

在复旦大学高教所所长高国希看来,发展跨学科,第一步是解决“who”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可能成为一名“跨学科”教师,“跨学科”教师,要具备怎样的素养?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教师教育研究部副主任万立荣通过走访调研数十所学校,精心描绘了一幅跨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画像”,为这个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思路。

40 后

教师

#

跨学科课程

《皮影机器人:海宝迎世博》

#

涉及知识

人工智能、传统文化……

#

职业经历

空军修理厂—汉语言专业—

机修车间主任—语文教师—

政治教师—跨学科教师

#

性格特征

好奇心、行动力、创造力

70 后

教师

#

跨学科课程

《吸管实验与stem工程挑战》

#

涉及知识

数学、绘画、科学……

#

职业经历

职前(全科学习)—小学数学教师

—手工课教师—生活与劳动教师—

自然教师、steam等跨学科教师

#

性格特征

勇于探究、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通过对比更多跨学科教师的“画像”,万立荣发现,这些跨学科教师不论性别、年龄,都有着两点不可或缺的共同点:

1 多学科知识的储备;

2强大的学习力、行动力和创造力。

由此,跨学科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逐渐清晰起来。

“跨学科”与“教师专业成长”的

相互作用力

一位从小到大都被人认为“腼腆害羞”的教师,是如何在自己职业生涯“七年之痒”的时候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热情;

一位教龄超过30年的老教师,又是如何心甘情愿让自己“归零”,重新回归学习者的姿态。

这是发生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新世界实验学校两位跨学科教师身上的故事。

周怡介绍,为了解决“学科间统整如何实现”“大概念哪里找”“跨学科课程如何设计实施”等问题,学校成立了学习社群,开展了历时两个月的培训学习,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设立了跨学科课程设计工作坊。

在大胆尝试与不断试错中,教师们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提升了解决问题和灵活变通的能力,也变得更加有“闯劲”,更有创新意识。

正如帕绍大学教师教育国际化中心学术负责人prof. dr. christina hansen所言,“反思”是保证跨学科开展的核心,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找到处理问题的方式,跨学科课程才能持续推进。

周校长认为,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跨学科课程提出的要求,而“跨学科”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让教师在跨学科的教学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教师不再仅仅依附于教材与大纲,而是懂得转换“学”与“教”的视角,最大程度地给予学生支持,从一名“教书匠”,成为了学生们学习道路上亲密无间的“同行者”。

聚焦核心素养,变革育人方式。

据悉,本次“跨学科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是复旦大学教育现代化高峰论坛智库支持计划系列论坛之一,未来该系列论坛将会继续围绕更多与跨学科相关的主题展开,旨在通过高规格研讨,探索跨学科学习的新思路,提升教育者知识和文化事业与思维品质,力图给正在前行中的教育者提供一个跨学科交流、探讨和智慧输出的平台。

作为复旦大学跨学科项目研究组的领衔主持人,徐冬青在谈及跨学科在本土实践的未来发展时充满了信心。他期待每位教师都能勇于迈出跨学科的第一步,抱着开放的视角看待其他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变革育人的方式,为每一个孩子埋下创新的种子。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如何进行? | 良师成长指南
吴积军:新课标时代,教师如何实现专业成长?
我国跨学科课程渗透在学科教学里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何去何从?
实施情境教学 体验驱动成长
2022年新课标学习心得六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