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妙果连载775:人人得道成圣的社会,才能回归真正的和平

《道德经》第31章 第五层面,人人得道成圣的社会,才能回归真正的和平

首先,正人君子不应该嗜战成瘾。

老子说:“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表示正人君子对待战争的态度,不仅仅是自己要有悲天悯人的不得已;而且要让其下属、臣子以及老百姓都知道,要让人人都把对生命的敬畏放在心中!所以,中国的古人要把这种思想放在礼仪、制度中,让大家在日常生活里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不以兵强天下”的思想。所以,就有了这种“喜庆之事以左为贵,凶丧之事以右为尊”的礼制——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极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所在!

这里的“偏将军”是指副将,“上将军”则指主将。出征之际,副将站在左边(吉位),主将站在右边(凶位),这就表示要以丧礼的仪轨来对待战争——因为,战火一起,必有人殒命,必伤天和,绝不是什么好事!即使是凯旋归来,也要用丧礼的方式来对待,而不能肆意庆祝——因为,面对生命的流逝,要怀有一颗悲心,知道迫不得已杀了这么多人,是在造罪,所以,要以悲痛的心情哭祭他们。这些都表明了君子对待战争的态度:杀人不是战争的目的,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平,所以战是为了止战。因此,绝不能因战争而激发起人们的杀戮之心;也不要因战争而与他人结下深仇大恨,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后祸国殃民、破坏和平。

有人说:“打仗肯定是要取胜!胜利之后必定要庆祝!这都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么做,那军队的士气岂不是都没了?没有士气,这仗还怎么打?”这话乍一听起来好像没错,但军队士气的真正来源是战争的性质——唯有正义之师才能得到胜利,为了止战而战才能赢得人心!在战争过程中,确实可以使用各种激励士气的办法,但君子不应该嗜战成瘾,更不能激发起士兵内心的嗜杀之心!

其次,武力在“不得已”下使用是可以的,但绝对不应该成为常态。

用武力达到的和平,只是表面上的和平,其后面暗藏着战争的危机,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生态度上要与人为善;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要做到谦让、忍让,甚至是委曲求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健康、平安、通达的人生目标。这也就是老子在上一章中所说的“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的道理。因为,只要不撕破脸皮,不大打出手,很多事情都有回旋的余地。因此,虽说武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一下也是可以的,但这绝对不应该成为我们对人的态度和原则,更不能成为常态化的手段。

本段老子对于不得已的武力论述,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他对社会、对众生的悲天悯人情怀——而这一点,正是人类在物质急速发展的今天,逐渐遗失的最宝贵的精神宝藏!因此,现代化程度再高,学历教育再普及,直到今天,人类的战争依然无法避免!这是因为:知识的增加与欲望同步,而与慈悲背道而行了!

老子心中对整个人类社会没有任何分别好恶之心,他考虑问题只从是否对整个人类社会有利的角度入手。在这种维度上,没有是非对错,只有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因果的敬畏。但当用兵者没有这种高度时,如果他不能充分考虑到刀兵之祸的危害,而只是从建功立业的角度上看胜负输赢,或者仅从技术层面上推演军事问题,一旦战争爆发,双方都杀红了眼的时候,受害的可不仅仅是双方或者局部地区了,那将是整个地球、整个人类所创造的文明都将遭受致命打击——那时,摆在眼前的将是文明整体的倒退与人类种群的大灭绝!

当今世界,正是因为有核武器的存在,所以我们处在一个极不安全的时代。因此,众多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奔走呼吁:不要再研究任何科学意义上的核试验了,哪怕它确实能造福人类!剑固然双刃,甘蔗却没有两头甜——这是一笔可以算得过来的账!只要它未来对人类具有毁灭性的威胁,哪怕眼前具有再大的功利,也将微不足道、得不偿失!

再次,人人得道成圣的社会,才能回归真正的和平。

战争是破坏力和死亡的象征,不仅人类厌恶它,而且其他生命也不喜欢它;而和平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也是万物众生的期望。只是,有时和平却需要借助战争去维护,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矛盾。所以,人们为了和平,又不得不去发展军事力量。特别是在道德沦丧、物欲横流、人性扭曲、良心泯灭的年代里,强大的军事力量确实会成为约束敌对方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比如核弹、氢弹,也的确可以让那些好战者不敢轻易发动大规模战争,让世界得以维持表面上的和平。

但越来越多的核武器,对人类,乃至对地球,始终是个巨大的威胁——核武器越多,人类灭亡的危险就越大!现在的核武器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一旦计算机或掌握计算机的人失控,那对整个地球而言,就是灭顶之灾!所以说,用军事力量来维护的和平,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太平。要想获得真正的天下太平,必须要从道入手,从人心入手,人心齐,才能泰山移。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本章老子虽然谈及了军事礼节,但并不是要以这种礼节为军事准则;而是要表明一种观点:即便社会滑落到了“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的“礼法”时代,战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绝不可以美之、乐之!因为美之者是乐杀人,乐杀人者,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可见,真要得天下,只有遵道贵德、使人成圣这唯一一个途径了。因为天下不是你打下来的,而是大家心甘情愿送给你的!这个地球,只有人心回归大道,人人向着得道成圣的方向走,才能回归真正的和平与吉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与道德经的历史真相三十四
《道德经》解析
《道德经》全文(翻译 ) --8
玩火者必自焚,多行不义必自毙!有道之士,是不会依靠武力的……
道德经丁口论第三十一章之三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