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审专家给基金申请人的一些中肯建议与心得分享

国家自然自然科学基金已进入复审阶段,很多人对评审过程都没有底,下面是基金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的感受及建议,一起来了解一下。


今年五一哪也没去,整整三天我都加班评审基金本子,看完之后的整体感受有以下几点:

1. 本子的撰写是需要时间来反复修改的,有两个是研究所的,明显是没写过或者是虽写过但是没有花费太大精力的,本来研究所的优势是接地气,问题的提出很实在,但是不会写,通篇的语句不通顺之处,很难让我说服我自己让他们通过;

2. 有几个博士毕业刚工作的,博士期间有着不错的文章记录。这次的申请或者研究内容过多,或者是问题的提出全是从看文献中来的,没有真正的亲手做过实验,所提出的问题是想当然的问题,正好碰上了我做过很相关的工作,本子中提出来的问题其实很多听起来是那么回事,但是并不是事;

3. 再有几个小兄弟的本子就是博士期间成果一般般,也不太善于撰写,提不出好问题,方案绕来绕去没有个主线,找不到让人觉得有新意的地方。

我给申请人的一些建议:


1. 申请人踏踏实实地做些科研,别说基金委不是说不强调基础吗,是的,但是你说如果你提出的问题听起来不错,同时你还有一些直接相关的实验/仿真基础数据在工作基础部分摆着,能不加分吗?

2. 细节决定成败,本子还是至少要做到语句通顺,争取全文没有一个错别字,方案框图以及分框图清晰漂亮,在可上可下的情况下,这些做得好可能就上了。


下面是去年递交要面上之后写的一些有关申请的心得,我翻出来与大家共享:


1. 提前半年开始构思,不要说是不是太早了,提前半年都不一定能想出好点子,这都是借口;

2. 在截止日期之前两个月开始动笔,至少1月底得动笔了,笨鸟先飞(一周就能写好本子还能中的,不是因为他的本子有多好,人家的影响在那圈里摆着呢,我们不能跟人家比);

3. 构思好之后,凝练出一个核心关键问题,然后在下一级弄出3-4个子问题,并且这3-4子问题之间是需要有因果关系的,不能完全的并行,谁也不关联谁,那就没戏了,评审人一句“建议以xx内容为核心深入研究”就给你打发了;

4. 在撰写的时候,脑子里始终提醒自己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写,无关的内容一律不写;

5. 好的立项依据决定了本子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贡献率,这块写不好基本上就被扔到找理由毙掉的那一堆申请书里了。因为五个评审人至少会碰上三个大同行,他虽然不是很懂你的内容,但是立项依据是否写出了拟研究内容的重要性,他还是能读出来的。所以说这块写不好,后边他是不会有耐心继续仔细看的,即使第二轮回来再看一遍,也是在你的研究内容中挑一两条作为毙掉的理由写在评语里;

6. 立项依据的意义提出的越早越好,如果立项依据能用国基模板的三页写完,就说明你对你研究的内容的概括能力还不错(不含ref),想做到很难,我这次用了四页多一点;

7. 如果针对研究内容后边都有对应的预研基础那就最好了,每项预研基础都有一两篇正经期刊文章已经发表,加上好的立项依据,这个本子就成了百分之六十以上了;

8. 研究方案部分,我喜欢用一个总流程图说明三至四个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各部分内容再配各自的流程图说明各自的研究方案;

9. 平时多注意收集各种本子专家的经验,仔细体会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点之间怎么区分,不能把A写作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还是A,创新点还是A,即使他们很难严格区分,在语言描述上也得不同才行。

10. 好比练武术,看再多的剑谱也没用,不要说还没想好,明年再说,一转眼多半年就过去了,等明年你肯定还没想好。从现在开始,不成熟也写,好本子是一遍遍改出来的,改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你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

11. 写完之后,现找两个大专家给你宏观的看看,主要看他们对立项依据的“感觉”,如果他们说没读懂你要做什么,那就不行。

立项依据改上两三稿之后,开始找信得过的同事、师兄等(得找真有时间给你看的,不敷衍你的)从专业角度再从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等提意见。这样下来5个人以上看完,你也改了不下七八稿了,等到有人说立项依据成了,那就差不多了。


同行观点

同感。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审阅本子还是很花时间的,花了3天的时间刚审完8篇优青,还有面上、青基、地方共15篇待审,都是一个领域小同行的,感觉本子的水平差异很大,进入审阅状态后就不太关注申请人的单位信息和出身了,相信这应当是正常的审阅状态。


我去年中过面上(全A中的),海外背景不觉得自己是大牛,今年收到的23个本子其中8个优青全是和我自己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评审时心里有底。优青是优中选优,2个明显高出其余的,前期研究基础和水平、项目的系统性创新性完整性、本子的写作都属于上乘,都是独立的项目负责人而不是依附某位大牛,已经显现出学科带头人的潜力,我预计是未来5到10年后各自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再往后我就不说了你知道的。一句话,自身实力和水平决定一切,至少我是这么打分的,其他评审人如何给分就不清楚了。

                           ——andavid2007


受教了,读了您的帖子感觉又长知识了,感谢分享!我是刚毕业的小青椒一枚,从去年入职就开始构思,不断地在改,但是越改越没底气,但愿自己的努力能博得各位专家的认可吧。

                             ——xiaopang8958


楼主的建议很好。提前一年构思,提前两个月动手写初稿。今年我准备比较早,写完初稿不断修改,又找不同专业的朋友帮忙看,最后又找以前的老师帮忙提意见,修改了很多遍,申报过程也很从容。五一期间又打开申请书看了一下,感觉还是有部分地方有待提高,不知今年结果会如何。

听说同专业也开始评审了,希望自己能够好运。若今年没有中标,若专家能够提3-5条意见,明年按照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继续申报也行。毕竟工作还是要做的,生活也这么美好,平常心对待。

                         ——lonerice



图文来源:小木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衡量基金是否能中的两个“铁标准”
干货:我帮4人修改基金本子都中了 这3份交流记录你不能错过
最后冲刺!基金本子这样改,让评委眼前一亮
基金评审季:评审的标准、评阅的感受及给未来申请者的几点建议
2023年国自然申请:如何评估申请书质量,怎么写好立项依据?
我也说说基金评审|专家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