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巍: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研究

加急发《素质教育》2018年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研究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胡巍      邮编:445000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深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从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语文教学;应用与反思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开始的时候,笔者也比较推崇多媒体的大容量和直观性,但是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普及,看到学校举办的多媒体优质课大赛,听过好多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自己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实践经验,笔者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反思,开始思考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在这里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语文教学是历史的必然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多媒体技术融入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带来了优美的视听享受和新鲜感。其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主体演示功能,使一些传统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愉悦中感知意,感悟情,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在语文课上获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相应产生了,这些都是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的整体思路会比以往更加清晰,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把握语文课堂所讲的内容。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会大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解放,真正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目前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或问题
  多媒体教学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落伍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应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些教师只是借助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却仍然墨守着传统教育的陈规,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只不过是将“人灌”变成了“机灌”,换汤不换药。
  2.公开课必用多媒体,华而不实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明显优点,因此 “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普遍存在,这也无可非议,但是有的课件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有的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然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3.视听代替朗读,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受限
  多媒体课件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兴趣,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运用多媒体的语文课上,很难或者很少再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高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况且有的文章是非读不能明其真谛的,只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才更容易使学生感受文学形象,揣摩作品语言,领悟作品的艺术价值。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
  4.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思维受限
  由于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随机性很大,师生们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课堂上得出的结论,有时不能和课件设计的结论完全吻合,甚至会有全新的见解。可是,有的教师为了把讨论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往往会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这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的。教师教学行为是重要的隐性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从教师的形体语言中,包括板书、目光交流、教学仪态等,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做人的风格和做学问的钻研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学风格的影响。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教学行为明显减少,没有情感的大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自然地减少了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熏陶。
  5.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课件设计质量不高
  有些问题不是多媒体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不当的问题。如将讲稿变成电子教案,课堂教学照着电子教案念;直接利用引进课件,不加选择、改造,与自己课堂设计不符或是相去甚远;过分依赖多媒体,精力集中于鼠标操作,忽视屏幕投影效果与学生反应等等。
  有的课件设计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如字体过小、数量过多、色彩花哨、屏幕背景颜色与文字颜色、图形颜色不协调,人为地导致屏幕的可读性降低;课件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缺乏条理性,华而不实;一味追求动画及声音效果等等。
  这些都会淡化上课的内容,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策略
  南国农先生强调:“重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教学媒体,可以取代教师,只重视研究计算机多媒体的教育应用就行了,不必再去研究其他媒体的教育应用。如果有这种认识,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还可以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人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互动性,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社区内的使用者,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电脑网络交互式小说的兴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随意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结局。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因此,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即时性与动态性巧妙结合,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适时地用,适当地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辅代主,代替文本阅读,代替教师讲解,代替课堂交流,代替学生讨论,让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学校课堂教学环节,并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亮点。为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信息技术走进语文教学是历史的必然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还可以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人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互动性,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社区内的使用者,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电脑网络交互式小说的兴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随意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结局。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注意几个问题
  1、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文本阅读。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2、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教师讲解。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
  3、课堂的不可预见性,注定了多媒体只能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就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的艰巨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师支持下学生用技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案例
浅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运用情况及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