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来:需要我们关注的90后

未来:需要我们关注的90后


  青少年至少生活在三个系统中:家庭系统、社会(学校)系统和同伴系统,这三个系统有些部分是重叠的,只管一个系统是不够的。学校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很多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因为碰到好的老师,也可以成长的很好。同理可以适用在三个系统之中。这是对青少年成长环境作用的一种心理学看法。对现实生活中的这三个系统的交互作用的考察,正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的去理解90后的孩子们,理解他们所拥有的未来。
  
社会(学校)系统:与教育本质相背离的评价体系

  小A的妈妈正在上班,班主任突然打来电话叫她立刻赶到学校,她吓了一跳,推掉了所有应酬驱车赶往学校。班主任让她看小A的成绩,数学91,语文86,很好啊!小A的妈妈不解,班主任气急败坏的说,这是全班倒数第一,班里的平均分是97分!小A的妈妈很无奈,她想说小A这样的成绩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但又怕说了之后班主任会对小A采取孤立的做法,会让小A被同龄的孩子们嘲笑。
  
  在成绩决定一切的环境里,成绩不好的孩子有可能失去一切……有研究指出,一个5岁男孩语言区的发育,只有女孩儿3岁半的程度,非要男孩儿在小学阶段就名列前茅,无异于在扼杀他们好动、探索的天性。遗憾的是,目前形成的评价系统对男孩子越来越不利,“拯救男孩儿”甚至成为了教育学家们强烈的呼吁。
  
  小A的妈妈回到家之后,拿着小A的卷子仔细看,语文卷上的阅读题要求写写“你的感受”,小A的妈妈看了小A写的,觉得很不错,可是老师却给画了个红叉。她很困惑,难道“你的感受”还有一个标准答案吗?
  
  在咨询室里询问每一个90后的孩子,“当你们成为社会主导的时候,最想对这个社会做什么方面的改变?”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改变教育体制。沉重而沉闷的教育负担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事实上,在标准化考试推行几十年后的今天,标准答案和分数一起构成了扼杀教师、学生想象力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健康的身心,有创造性的只是,而不是将评价系统当做目的本身。学校的做法,不过是整个社会竞争焦虑的缩影。作为执行者的老师,一样被这样的体系评价着、制约着、并因此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样一个社会异化下的学校评价体系,极其类似企业不断追求利润的模式,但这正是一种让孩子逃离真正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让孩子不再能够称其为孩子的方式。固定的评价体系,是老师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无论怎样,教育总是要以人为本,以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这时,家长要替孩子扛一些压力,帮孩子走过最泥泞的那段路。
  
家庭系统:被质疑的信任感

  五一前夕,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三年级一班的42名小学生集体写了一封给家长的信。信中说:“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不要让我们学成书呆子,给我们一点儿娱乐的时间……不要光把我们跟别人比……让我们把话说完,不要说话不算数……”听完这封信,整个教室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家长们需要时间来平息内心的震撼,他们的表情很复杂。
  
  如今,每一个孩子的身边几乎都包围着4~6个大人,这些大人们,就是孩子们解读真实世界的媒介。他们清晰地洞察着大人们的真诚与虚假,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慢慢染上各种适应色彩。对一个孩子而言,家长怎么做比他们怎么说更重要。孩子对于家长的公信力如何看待,也直接决定着孩子对社会的感受。
  
  家长是认同学校的评价体系,还是在体系面前,真正的站在生命的立场为孩子考虑,也是时代给家长的挑战。大多数不敢冒主流之大不韪的父母,在自觉或是违心的配合下,都在无形中,强化着孩子对体系的适应和认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有83.6%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前15名。这个数据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除了让两代人痛苦。
  
  很有可能,我们的孩子在体会来自父母的爱时,将异常复杂。他们需要一遍遍的确认:那么努力地满足我的生活条件的父母,为什么把分数看得比我还重要?事实上,当今大部分的父母都没有理解现在孩子的基础,中国5000年的农业社会,100年前的经验和100年后的经验都可以用上。但是从来没有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凭我们的经验无法教育现在的孩子。孩子们对大人的怀疑是很重要的,这是他们生活在这个变动不居的社会的生存本能。家长们如果没办法让自己真实、不虚伪,那么就无法要求孩子们对他们信任。家长或许只有学会陪伴孩子一起来探索这个世界,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同伴系统:理想中的自己

  “我不喜欢标准答案,我需要的是指导。但不是老师,而是理想中的自己。”高阳这样对我说。他在高一的时候组建了自己的乐队,“我特别追求人性而自由的东西,希望过一种激烈的生活,我接触到一些自由的思想,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感觉自己生活的特别不像一个人,实际上我真正喜欢摇滚乐,因为那里有人性真正的精彩,你没有见过的人的无数可能性。”高阳不相信也不接受他父母对他的训话,却可以接受他的同伴甚至于我对他的指导。
  
  所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要有一个同伴相互影响的过程,同龄人的团体是仅次于家庭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个小团队中会有一个高浓度的相互认同,一个稚嫩无比的孩子,在社会上没有人认同他,但是到社会去之前,必须要有一个认同,才会树立自信心。这些小团体就是孩子超越了作为父母的宝贝身份的一个实践。“我会变成一个社会人,我会因为没有血缘关系而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样的观念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重要。
  
  物质的富裕和全球化的视野,也让90后的小团体精彩缤呈。正是这些各式各样的小团体,让孩子们在确认自己归属感的同时,有了发现自己梦想和实现的可能,并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威,训练自己的能力去接近人生目标。当然,他们同时还会受到“性”和“情感”的困扰!多元文化意识对孩子们的世界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然而,那些让我们震惊的90后视频事件,也只不过是残酷青春的一部分,差别只在于,我们对于性的看法,如此的不同。
  
  事实上,如果老师、家长不被信任,小团体文化就会成为影响孩子最重要的力量。那些全身赤裸对着镜头骄傲的说:“从今天起,我不再是异类,我,是真正的90后非主流——我破处了!”的女孩儿,只是不想17岁了还是处女,不想因此而在同学中被看不起。她的压力,家长知道吗?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先理解孩子探索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的需要是正常的,如果不去探索才说明他们没有发育。但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自我保护,也正是父母们要为孩子们设立的一些基本底线,在鼓励孩子认识社会的同时,知道自由与限制的平衡在哪里。
  
  了解之后,才可以沟通和交流,不了解,就无法真正的走入他们的世界,也将永远会被他们摒除在外,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还并不成熟的小团体文化,影响着孩子们,让他们为青春付出残酷代价。
  
未来:别骗我,我不相信你。

  在十年前,80后们还是人们热议的焦点,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发展成为社会所有目光的集中地。然而,十年之后,第一代独生子女、第一代追星族们也终于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10年前,身为著名的80后代表韩寒,因为偏科、辍学、出书而让无数的家长们着实出了一身冷汗,一面关注着议论着韩寒的种种,一面严防死守不让自家孩子读韩寒的书、看韩寒的事儿、听韩寒说话。然而,十年之后,韩寒入选了《时代》人物,成为了“最后良知的社会公众知识分子”,另类教授张鸣赞誉他:“现在的中国大学教授加起来对公众的影响力,都不如一个韩寒。”著名的画家陈丹青说:“韩寒每篇文章的背后都有一句话,就是——你别骗我,我根本不相信你。”
  
  而90后的孩子们呢?小荣在自己的中考作文中写着:“当我成人之后,我会大力改变政府及媒体,巨大的GDP是无用的,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小康的……”这些话,我们看起来会觉得幼稚,然而却也有着在我们当初那个年龄里根本不会有的见识。
  
  都在成长,60、70、80、90后们……每一代人,成人后就开始忧心孩子的问题,但也许这就是每一代要经历要承受的生活。也许成人的努力都是错的,只有孩子自身发展出来的能力才是对的。在韩寒的这个年纪,60、70后们对归家和社会的认识到不了这么深刻的程度。并不是他们没有智慧,而是没有人可以穿越时代。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就带上了这个时代给我们早就的品质和技能,在时代的潮汐中长大之后,用时代赋予的特质,却影响这个社会,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这,就是我们可以期盼着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和“小混混”一起玩?——孩子是如何变“坏”的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为素质教育?
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体系
学生心理安全情况调查报告
努力≠成功:“乖孩子”的生存困境
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