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 作者:朱郁华    

  许多中小学,尤其创办时间不长的学校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部分优秀教师退休或调离本校,经验相对缺乏的新教师逐步充实到学校的教学岗位上。学校、教师的发展进入了高原期。如何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办于1985年的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一中正是如此。为尽快“走出高原”,我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依托省教研课题《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策略研究》,探索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之路。经过三年多的行动推进,初步构建了能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模式”。到目前为止,我校“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建构实践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一、规范化-任务驱动阶段
  所谓规范化-任务驱动阶段,是鉴于在推行校本教研制度的初期,教师对校本教研制度本身及其实施方式的认识都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我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的校本教研模式。这种模式在行政任务驱动的方式下在各学科教研组得到推广,并在实践中促进教学研究方式的改进,教研质量得到提高,教师专业得到发展。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从“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模式”中提炼出“两个阶段、五个环节”的实践流程。
第一阶段:试教-初研阶段
1.学习、备课。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围绕校本教研主题展开理论学习,一方面为执教教师的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另一方面为观察课例、研究课例的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视点,让观课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避免分析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具体做法是理论学习负责人根据校本教研主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应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问题解决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全组教师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在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执教教师和观课教师一起讨论课例的观察视角。
  2.试教、观课。执教教师根据教学方案进行试教,观课教师根据各自的观察视点记录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师生互动情况,并尽可能详细地记录相关的数据和现象,以便深入研讨。
  3.研讨、改进。观课之后,首先分观课小组围绕各自的观察视点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初步分析,然后每位教师针对研讨主题,运用理论知识就课堂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剖析,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改进策略。

第二阶段:再教-深研阶段
  本阶段教研是带着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入的,也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的深化研究和结论归结。
  4.再上课、再观课。执教教师根据第一阶段观课教师提出建议和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在另一个班级再教,观课教师分小组再次对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
  5.研讨、反思。首先分观课小组统计数据、分析现象,并作具体汇报(小组组长作典型发言,组员补充)。其次,校本教研主持人作总结性发言。主持人归纳总结各观课小组组长的汇报及部分教师的补充发言材料,围绕教研主题,就再教与试教相比有哪些成功之处、还存在哪些问题等作总结性评述。在这一环节,要突出两个方面的研讨反思:一是比较再教和试教,有哪些教和学的行为得到了改进,获得了哪些实践性智慧;二是对再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并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经过近两年的行动推进,形成了主题多样、课例多种,视角统一、视点各异,主持轮流、研究延伸的教研特点。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得到改善,教研组学习文化、研究文化初步形成。
二、特色化-有效研究阶段
  所谓特色化-有效研究阶段,是针对任务驱动阶段存在的问题,真正从教师、学校本身的实际问题、条件以及内在发展需求出发,进一步发挥其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以形成特色化的校本教研制度和方式。随着第一阶段校本教研的纵深推进,我们发现各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有如下一些问题:形式基本雷同,缺乏特色,不能满足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师个体的不同需求;骨干教师掌握话语权,部分教师难于有效参与;时间和空间局限在校内,专业引领局限在同组骨干教师的互助支持,缺乏更高层次引领和纵向发展。
  2005年9月,我们对全校教师作了“校本教研活动的需求”的问卷调查,经过归纳,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还是非常欢迎的,但是大部分教师都迫切希望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角度来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例,希望听到课改专家有针对性的点评。同时,很多教师都希望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观摩优秀课例,以期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于是,我们购置了一批优秀视频课例供教师观摩。在优秀视频课例观摩研讨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基于优秀视频课例引领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模式,并提炼出五步实践流程。具体是:
  1.观摩课例、选择视角
  我们把优秀视频课例上传到学校网站校本教研专栏,让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观察角度。
  2.组建小组、学习理论
  教研组长根据每位教师所选择的观察角度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组建3~4个教师小组,每个小组由4~6位教师组成,其中一位教师为小组长。每位小组长根据本组的观察视角,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等方式寻找相应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优秀视频课例学习、研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本组教师学习,并要求教师在优秀视频课例的二次学习、专题研讨中尝试运用这些资料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3.研究课例、对比反思
教师小组组长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优秀视频课例的二次学习和合作研讨。在学习、研讨优秀视频课例的过程中,首先是每位教师围绕各自选择的视角再次学习观摩课例,记录相关数据和现象,然后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释现象,深入探讨名师为何这么上课,从名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考察名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同时,将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与名师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借鉴。研讨之后,聆听专家对课例的点评。
  4.优化策略、行为跟进
  通过对课例的学习、研究和对比反思,结合专家的点评,每位教师对自己下一阶段的教学进行了设想。在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之后,每位教师在同伴的帮助下优化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例实践,并邀请同组教师对自己所借鉴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观察。
  5.专题研讨、反思自我
  首先由各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汇报和反思。在教师个人汇报、反思之后,同组教师围绕研讨主题,运用理论知识和优秀视频课例的研究成果对课堂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度对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策略,并将课堂实践和合作研讨中生成的新问题,作为下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继续展开研究。
  经过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校本教研模式的优点是:
  (1) 高端引领和同伴互助相结合。通过优秀视频课例观摩研讨、实现了名师、专家、理论引领和同伴互助引领有机结合,初步解决了以前校本教研过多依赖本校教师互助而带来的视野狭窄、“提升”不够的弊端。
  (2) 自主学习和集体研讨相结合。优秀视频课例既便于教师个人随时下载观看学习,又可以与同组教师集体研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遇到争议或新生成问题时又可以再次播放观看、讨论。这就突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教师个人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解决了以前校本教研时空局限和个人化、肤浅化的问题。
  (3) 个性需求与分层组合相结合。优秀视频课例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智慧,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不同层次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观看课例,视角相同或相近的教师自主组合成小组进行理论学习再次观看研讨,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讨反思。
  (4) 多维解读和课堂实践相结合。优秀视频课例蕴涵丰富,又可以再现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多次多角度去观看,选择不同的视角进行课堂教学模仿、创新实践。同时,与自己的课例进行对比,反思改进,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
  “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模式”为我校教师群体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为我校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教师群体尽快走出发展的高原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一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尤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
“翻转”:让教研更高效
课例研究:聚焦真实课堂
创新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怎样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方案《数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