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有两句词的一首歌,《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中记载了战国末年的一件大事,荆轲刺秦王。秦国灭了赵国之后,开始攻打燕国。燕国太子丹找到了著名刺客荆轲,密谋刺杀秦王嬴政。太子丹送荆轲出使秦国,二人在易水之滨送别。易水在河北西部,过了易水就走出了燕国的边境。在这里,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唱《易水歌》。这首歌只有两句歌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在这首歌中表现了英雄丈夫的豪情与英勇无畏的决绝,还流露出淡淡的悲戚。这种复杂的感情,表达得如此精准,可谓千古绝唱。萧萧二字常用来描写秋风秋景,秋天草木凋零,一片肃杀景象。在这样的日子里,要送别友人实施刺杀计划,计划能否成功先放到一边,荆轲肯定是一去无回。这是一场注定的诀别,男人之间的诀别也有深厚情感,这种感情融合在歌曲之中,阳刚爷们也会黯然神伤。

《史记》中有一篇文章叫《刺客列传》,其中记载了五位刺客的故事,分别是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在这五位刺客中知名度最高的是专诸和荆轲。专诸刺杀吴王僚,在鱼腹中藏了一把匕首。专诸的刺杀行动成功了,他用的那把匕首被称为“鱼肠剑”,成为千古名剑,但是专诸这个人却湮灭在历史之中。刺杀行动到底有没有用呢?带着这个问题,再次审视一下这首《易水歌》。

大家都知道太子丹为了笼络荆轲,送给他无数珠宝美玉。在一些野史中,太子丹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荆轲。有了这些财力上的付出,最终打动了荆轲的心,荆轲决定完成太子丹的计划。仅有计划还不够,还需要找到一个“缘由”。恰好当时秦国叛将樊於期投靠燕国,秦国正在通缉他。太子丹砍下樊於期的人头,让荆轲带人头和割地舆图觐见秦王。

这本身就是一个悲情的故事,燕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为了拯救燕国,太子丹的所作所为成了一个“小人”,樊於期身死,荆轲赴死。在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情感的发泄点,这首《易水歌》出现的时机十分恰当。歌以咏志,歌还可以抒情,无尽的情感、复杂的心绪,概括在这两句歌词中。有了这么多附加内容,让《易水歌》流传千年。

后人觉得这首《易水歌》只有两句,听起来不过瘾,有人补写了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不过,这两句歌词过于直白,多了豪情,少了悲情,未免有点画蛇添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生只写一首,全诗仅两句,却成为中国诗歌上的千古绝唱!
《易水歌》,荆轲刺秦为什么没成功?主要是客户逼的
令人发指
荆轲易水歌
千古一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湖(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