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苏东坡《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晚年遇到朝廷赦免,被从海南召回。他历经两个多月到达江南地区。让他开心的是,他在镇江金山寺遇到了老朋友李公麟。李公麟是北宋著名画家,擅画人物。这次重逢,李公麟给苏东坡画了一幅肖像。苏东坡在画上题诗一首,总结自己的一生。读这首诗,品味一下一代文豪的人生经历。

苏东坡写完这首诗的两个月后,就病逝在常州。人生无常,令人唏嘘。也许冥冥之中,苏东坡已经预感到生命快要终结,他决定亲自完成盖棺定论这件事。

“已灰之木”和“不系之舟”是两个典故。庄子评论过南郭子綦,说这个人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但他的精神状态“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他已经进入到一种“无我”的境界。不系之舟,形容苏东坡宦海沉浮的状态,就像一条在江河湖海中漂泊的孤舟。任凭风浪再大,小舟也不会倾覆,更不会退缩。如果不了解这两个典故,一定会误会苏东坡,觉得他已经心灰意冷。实际上,他还是顶天立地,洒脱不羁。

苏东坡提到的“无我”状态,是封建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超然物外抛弃虚名浮利。此时的苏东坡,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面对人生的风波。他屡次被贬,流放之地一次比一次偏僻。别人以为他会一蹶不振,他却活有滋有味。他能够在苦难中找到希望,在困难中发现生活的意义。

如果要问苏东坡引以为傲的功绩,去看他的三个流放之地就知道了。黄州,位于湖北东部。苏东坡受乌台诗案影响,被贬此地。他初到黄州,也不开心。从他在黄州写的诗文就能看出来,他经历了涅槃重生的过程。从眼中所见是凄风苦雨,到心满意足饱食黄州猪肉,他的内心更加强大。

惠州,位于广东的东南部。提到惠州,人们都会想起那句名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元祐年间,新党势力把持朝政,他们给苏轼扣上了一个“讥刺先朝”的帽子。这顶帽子可大可小,可轻可重,苏东坡没有被击垮。他还是那个敢作敢为的东坡先生,他还要认真对待生活。

儋州,就是海南岛。在北宋时期,流放此地相当于“判死刑”。苏东坡乐观地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是儋州人,只不过寄生到了西蜀。他来到儋州,就像回家那样开心。他甚至觉得老死在儋州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他永远无法被打倒,他始终挺直文人的筋骨直面波折。坦荡无私,洒脱不羁,认真生活,不入俗流,这就是苏东坡对自己的最终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晚年大彻大悟,写下一诗总结一生坎坷,读懂了便能笑对人生!
古诗词日历 |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去世前路过金山寺,写下一诗,短短24字,总结自己的一生
半生宦海多劫难 一蓑烟雨任平生 ——品读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
再读苏东坡绝笔诗有感:一帆风顺的人生,既不可能,也不可贵
(转载)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深度好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