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91年,地主出狱后写信给上级:还记得我那1000担救命粮吗?

1991年的一天,国家副主席王震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封信,是当年的老战友马希良寄来的。

信的开头赫然写道:“老首长,您还记得1945年,在湖北的环潭镇向一户廖姓的地主家,借了一千担粮食吗?”

王震看后一头雾水,绞尽脑汁也想不起发生了什么事。

自己与马希良多年没有联系,他突然来信,必定是有什么事。

带着疑惑,王震将信的内容一五一十的看完后,才明白了老战友所为何事。

原来当年王震在湖北遇难,被廖姓地主救济,廖家后人托人来求证此事。

那么当年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是真是假呢?

调查此事,回顾当年

王震年岁已高,对当年带兵打仗的事,也只有模糊的记忆。

而且,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46年之久,很多当年经历此事的证人都已过世。

对于信中提到的事件,必须找到相关人员求证才行。

如果信中所言为实,那决不能寒了廖家人的心,这件事必须要弄清楚才行。

王震第一时间,就去找了当年三五九旅的战友询问情况,但对于当年具体发生了啥,都没有人能答得上来。

王震又从信件入手,很快他发现了异样的地方。

原来这封信并非马希良所写,只是他代笔,真正写信的是个叫廖复初的地主。

王震立马对廖复初进行调查,可调查结果着实吓了他一跳。

廖复初的资料上,赫然写着1951年因迫害我军战士而入狱,直到40年后因为年老才出狱。

而且资料上还写着,在解放前,廖复初是湖北环潭镇的首富,几乎垄断了当地的制盐产业。

为了保护自家生意,廖复初的手下还派人打伤过当地的民众。

这就更让人纳闷了,从履历来看,此人就是无恶不作的地主,为什么会和自己当年的军队扯上关系呢。

正当王震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代笔写这封信的马希良。

立马拍了拍自己的大腿,说道:“对呀,我怎么把他给忘了,这封信是他寄来的,相关情况只有他最清楚。”

于是王震立马动身,找到马希良当面对质。

但马希良称,对此事也印象模糊,不甚清楚,只是作为廖复初的代笔。

但他提到了一个人,成为了破局的关键点。

这个人曾是鄂北行署专员,他的名字叫李实。

可惜的是李实也已逝世,无法证实廖复初的说法。

但李实这个名字,让王震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他想起了当年的一件事,与这位地主所提到的借粮颇为相像。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1945年。

廖家解围,雪中送炭

1945年初,当时处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阶段。

时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的王震接到中央命令,需要南下开拓根据地,随时准备与蒋介石作斗争。

而王震率领的部队主力为八路军的359旅骨干,从陕北离开后,便一头扎进了湖南地区打游击战。

而此时长江以南正是蒋介石的腹地,每天面对他们的就是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王震的部队处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

1945年8月,签订了与日本的停战协议后,国民党不再分心于日军的牵制,一心一意地围剿我党。

见开拓根据地不成,王震接到上级指令,决定暂时北上,在湖北地区休整。

虽然在之后经历了重庆谈判,可情况并没有好转,蒋介石只是在拖延时间,实际上正在暗地里悄悄包围我军的中原解放区。

在与国民党周旋了数月后,虽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包括在双沟、 唐河、湖阳、祁仪等地的胜仗。但由于人数实力悬殊,最终于1945年底在洛阳店休整,准备向环潭进兵。

可谁知道在向环潭行军时,遭遇到了暴雪天气,路面被大雪所掩盖,外面的粮食根本运不进来。

士兵多月疲惫作战,已经无法承受断粮之痛。

无奈之下,只能寻求地方的帮助,王震找到了行署专员李实,向他阐述了当前的困境,希望他能帮忙解决问题。

李实虽然一把答应下来,但他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

李实认为,到国统区购买粮食虽然看似可行,但由于大雪封路,时间上来不及,且军费的财力也没法实现。

眼下只有一条路子了,那就是就地取材。

还好李实常年工作于鄂北地区,对当地情况很是了解,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环潭首富廖家。

据了解,廖姓地主平时为人宽厚,每年有多的余粮都会分给十里八乡的乡亲,并非像传统印象中吃人血馒头的地主,这给了李实一丝希望。

尤其是抗战时期,廖姓地主多次帮助革命军队,经常性地捐赠物资给抗日前线。

可目前已经是内战时期,李实没法把握廖家是否会支持共产党。

但从之前的一些行为判断,他对蒋介石的国军也不是百依百顺,曾经多次面对国民党的招安都没动摇,也从不巴结国军。

李实打算抱着侥幸心理,去廖家试一试。

李实走进廖家大门,却发现主人廖复初并不在家,家里能做决定的只有廖复初90岁的祖母毛老太了。

李实无奈只能向老太太开口借粮,对着眼前的白发老人说明了来意。

老太太虽然一把年纪了,但行动还是很利索,脑子也很清晰。

得知了李实的来意,立马招呼手下把粮赶紧拿出来,给军队送去。

老太太对着李实说道:“你们军队帮了我们老百姓太多忙了,这次遇到问题,我们岂有不帮的道理?”

李实很激动,对毛老太说:“多谢您的援助,等战争过去了,必定连本带利奉还。”

说着就把借条向毛老太递去。

谁知毛老太拿过借条就当场撕毁了,嘴里说道:“不用还了,粮食就当我们廖家捐赠的。毕竟这也是为老百姓做善事。”

李实只得谢过,拿着救命粮回到了军中。

靠着廖家的救命粮,359旅成功熬过了这段艰难时光,为接下来的解放事业保存了有生力量。

廖家没落,锒铛入狱

可廖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在借给李实粮后,不久毛老太便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到了廖复初身上。

可廖复初实在是有心无力,受到战争的波及,家中的生意难以为继,在当地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并且身处国统区的廖家,时不时就会遭受到国民党军队的骚扰,敲诈钱财。

廖复初只得被迫交出大量黄金。

而且蒋介石在经济上大肆放水,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廖家的产业颇多,不免受到波及严重。

可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廖复初还是心系革命。

1947年,国民党在应城县膏盐矿,逮捕了三名共产党员。

而时任膏盐矿的自卫队队长的廖复初,得知此事后,没有丝毫犹豫,决定从国民党手里救出共产党员。

他花了大量银两买通了驻军人员,成功救下了三位党员并将他们护送出城。

眼看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国民党日渐溃退,廖复初明白快熬出头了。

1949年,终于熬到了新中国成立,应城县解放。

凭借着当年援助抗战,资助共产党的功劳,廖复初顺理成章地被推举为膏盐矿区的代表。

由于他善于经营,又在当地有着不小的声望,迅速组织周边的老百姓恢复生产,使得膏盐矿没有被闲置,当地的政府把他当作优秀的典范来宣传。

正以为开启新时代,能重整廖家事业的廖复初,却在这时遭受到了晴天霹雳。

廖复初被选为民意代表后不久,就被人恶意举报,称廖复初是反革命分子,家里藏了不少的枪支弹药,还与国民党狼狈为奸、鱼肉百姓。

事实是,当年廖复初为了保护家中产业不被破坏,确实向国民党购买了几十杆枪,还向国民党申请了几十名士兵,成立了矿井队来自保,仅仅只是如此。

可这支部队最终回到了国民党手下,在反动派的指示下,做出了伤害百姓的行为。

虽然事情不是自己干的,但由于证据确凿,最终廖复初被冤枉入狱,家道中落。

沉冤得雪,善有善报

直到1990年的6月,廖复初在坐了40年牢后,终于被释放出来。

可由于当年给他安的罪名中,包括杀害共产党人,所以他的政治身份没法得到保证,一直带着“反动分子”的名号,导致自己没法上户口。

按照当时的户籍政策,廖复初只能回到故居,也就是应城膏盐矿区,没法与自己在武汉市的妻子儿女团聚。

廖复初只能向法院提出申诉,可申诉被法院驳回,称原判正确,不予受理。

之后他又去上诉,可不断的尝试换来的都是失望的结局。

终于天无绝人之路,1991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廖复初在报纸上看到了李实的文章,文章内容是《我为三五九旅筹军粮》。

这不就是当年来借粮的李实吗,文章写得就是廖家当年帮助军队的事迹。

廖复初一番打听,才知道李实早已去世,这篇文章是由李实回忆,马希良代笔写的。

廖复初就顺势找到了马希良的通讯地址,将自己多年来的苦水,一并在信中告知,希望他能帮到自己。

马希良得知了廖复初的事情后,就下定决心要帮助他,毕竟廖家当年为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决不能寒了他的心。

马希良很快找到了廖复初。

见廖复初的生活十分拮据,马希良便将自己手里的百元人民币奉上,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虽然生活困难,但廖复初为人正直,哪会收这笔钱,连忙拒绝。

马希良只能谎称这是政府的抚恤金,他代为申请的,廖复初拗不过,只得收下。

马希良还对廖复初说,这件事自己一定会帮到底的,请他放心。

之后,马希良直接写信给王震。王震作为三五九旅的领导者,一定知道当年借粮的事,不会袖手旁观的。而且他现在还是国家副主席,也有一定的能力帮到他。

王震

王震在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便将这件事放在了第一位。

他对马希良说道:“我和你一样的想法,当年我们三五九旅弹尽粮绝,廖家人二话不说就拿出了千担粮食,帮助我们度过了危机,一味付出还不求回报,如此深明大义的人,我党绝对不能让他寒心。”

很快,在王震、马希良的共同努力下,又找到了几位当年的人证,助粮的事情得到了证实。

在一切落实后,王震帮助廖复初顺利恢复了名誉,让他得以和家人团聚。

他还和马希良一起,亲自拜访了当年三五九旅的大恩人,向他当面表示感谢。

在做完了这一切后,王震觉得还不够,他希望彻查当年的案件,为廖复初进行平反。

终于在1991年10月,廖复初收到了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他终于洗脱罪名了,并且还收到了政府给他的补偿金。

廖复初在当年种下的善果,终于收到了回报。

这也得益于他不懈努力地寻求真相,相信党,相信359旅的战士们,一定会给他一个圆满的答复。

马希良得知了这一好消息,也是兴奋不已,立马就动手前往廖家,打算一起庆祝。

廖复初见到马希良后,痛哭流涕,既激动又兴奋。

他随即写下一副对联:半世沉冤化甘露,一生喜泪颂党恩。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46年前我军遭遇危机,廖家倾囊相助。

46年后廖家后人落难,我党也绝不会袖手旁观。

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任何一个为国做出贡献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91年,地主出狱后托人写信给王震:还记得那1000担救命粮吗?
1991年,地主出狱后写信给国家副主席:还记得我那1000担救命粮吗
1991年,湖北大地主出狱后托人致信王震:还记得那1000担救命粮吗
1945年,解放军359旅断粮,湖北一“地主婆”说:你们说个数吧!
地主被冤入狱39年,出狱致信王震上将:您还记得1000担救济粮吗?
每日笔记(3月22日)春分遇上沙尘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