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91年,地主出狱后写信给国家副主席:还记得我那1000担救命粮吗
userphoto

2023.03.15 江苏

关注


1991年,一地主出狱后,给国家副主席写信,信中只有一句话:

您还记得在我家借过1000担救命粮吗?

当时担任国家副主席的,正是王震。但王震看到这封信后,他却怎么也不记得自己找地主借过粮食,更何况,这还是个坐过40年大牢的地主。

据说,这名地主殴打过民工,他还残害过我军将士,对于这样穷凶极恶的地主,王震又怎么会和他们扯上关系?

另外,地主在信中说自己借过粮食给王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点个关注,一起揭开这名地主的真实身份。

国家副主席和地主的往事

1991年,国家副主席王震正在处理公务,这本是普通平常的一天,但当他走进办公室时,桌上却放了个奇怪的信封。

王震打开信封一看,里面竟然写着一句:

首长,你还记得在湖北地主家借过的1000担粮食吗?

王震

看到这行字,王震是一头雾水,他早些年带兵打仗,虽然多多少少经历过粮食不够的情况,但他顶多也是让战士们节衣缩食,找地主借粮,还一次性借1000担,这种事他是绝对不会做的。

既然王震没有借过粮食,那这封信又是从何而来?

王震看了一眼信件的落款,写信人竟然是他的老战友——马希良。

一开始,王震还以为这封信送错了人,但看到信件是由马希良所写后,王震心里清楚,马希良绝对不可能找错人。

为了弄清楚事实,王震将这封信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遍,很快他便有了新发现。

原来这信封只是由马希良代写,真正写下这封信的,是一个叫廖复初的地主。

紧接着,王震对廖复初此人做了一番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廖复初可不是普通的地主,他在1951年,因为迫害我军战士而入狱,直到40年后,他才因为年老而出狱。

上世纪街头

并且,廖复初在入狱之前,他还是湖北环潭镇大名鼎鼎的首富。整个廖家几乎垄断了当地的制盐业,为了保证盐厂的安全,廖复初手下的保安队还打伤过当地民众。

从廖复初的履历来看,这个无恶不作的大地主,他是根本不可能和王震扯上关系的。

想到这里,王震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虽说他不认识廖复初,但不代表他的部下不认识,这1000担粮食,会不会自己的部下找廖复初借来的?

随后,王震便对当年行军的战友们进行了咨询,但得到的答案都是:

不认识廖复初,没找过地主借粮食。

既然部下并没有借过粮食,那这名地主又是如何通过马希良,准确无误地找上王震的呢?

思来想去,王震决定,找马希良当面对质,务必弄清楚我军和地主的关系。

不料,马希良对此也不是很清楚,他只记得,帮廖复初代写信件的时候,廖复初曾提起过一个人,那个曾是鄂北行署专员,他名叫李实。

只可惜,李实早已因病去世,他无法证实廖复初的借粮说法。

王震

倒是副主席王震,听李实的名字后,他便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一件事。

不出意外的话,这件事恐怕正和大地主廖复初有关系。

时间回到1945年,当时新中国还未成立,王震也还没当上国家副主席,当时的他,还在带领我军359旅和蒋介石抗争。

从延安到湖南,再到湖北地区,王震在毛主席的指导下,一路打了不少胜仗。

就在众人以为359旅即将凯旋归来的时候,战事却发生了意外。

1945年11月,整个359旅经历了太多征战,为此这时的359旅已经元气大伤。

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蒋介石的兵力大肆出动,他们从南边陆续北上,直到逐渐包围了359师。

要想突围,我军就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等待主力部队救援,二是补充体力,和敌军硬拼。

王震想都没想便抛弃了第一种方案,原因很简单,抗战才胜利没多久,我军实力本就不稳固,此时若要动用大量军力来支援,那么蒋介石肯定会趁虚而入。

我军战士

因此王震决定,带领359旅杀出一条生路。

可现实却是,湖北的冬天十分寒冷,整个359旅并没有棉大衣御寒,除开恶劣的气候外,359旅的粮草也即将消耗殆尽。

在绝境之中,王震找到了鄂北行署专员李实,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出现,王震才会和湖北地主扯上关系。

湖北首富,解救我军

1991年,一地主找到国家副主席,询问:你还记得我家借给你的1000担大米吗?

说起这1000担大米,这就不得不追溯到1945年。

当时359旅弹尽粮绝,国家副主席王震为了救急,他只好找到行署专员李实,他请求李实从仓库里拿一些粮食给我军。

但事实却是,湖北行署才建立没多久,因此仓库里并没有多余的粮食。

看着奄奄一息的359旅,再看看心急如焚的王震,李实自己也心如刀绞。

上世纪街头

他知道359旅是我军的胜利之师,如果他们因为缺粮而被俘,这将是李实万万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给359旅弄到粮食,他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天,他首先想的是找当地百姓筹集粮食,但抗日战争刚结束,这些百姓连自己都喂不饱,更别说拿出多的粮食给我军救急。

筹集不到粮食,李实甚至想到了高价购买粮草,但这方法依旧行不通,因为行署资金告急,他根本拿不出钱去采购物资。

一边是急需救援的359旅,一边是粮草短缺的窘境,李实几乎将所有可行的办法都想了一遍,最终他将目光放在了湖北廖家的身上。

在湖北随州环潭镇,廖家就是此地的首富,廖家发家于民国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如今已经是名动一方的大地主。

李实打听过廖家的情况,据说廖家的女主人是个90岁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姓毛,毛老太虽然出生在清朝,但她却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等到毛老太嫁到廖家后,在她的指导下,廖家开创了制盐厂,为了打理这些盐业,廖家创建了“廖信记”、“廖爱记”和“廖信记”三家产业。

除开经营能力外,毛老太还是个实打实的爱国商人,当初抗日战争打响时,蒋介石的部队曾来到廖家避难。

面对突如其来的部队,毛老太并没有赶走他们,部队在廖家待的那段时间,毛老太包揽了一切花销。

在听说部队正在抗日后,毛老太直接拿出了上百斤牛羊肉,说是送给部队补充体力。

到了1940年,我军有战士路过湖北环潭镇,毛老太更是二话不说,直接赠送了我军1万斤食盐。

这还没完,面对我军组建的抗日组织,毛老太也从不吝啬,为了给我军购买装备,毛老太一出手就是1万日元。

联想到毛老太的这些事迹,李实心里稍微有了些谱,紧接着,李实便打听到了毛老太所在的廖家,1945年11月底,李实敲响了廖家大门。

上世纪初街头

在等待开门的时候,李实心里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毛老太大方,但那也只是在抗战时期,如今抗日战争已经胜利,面对两党纷争,毛老太还会出手救助吗?

再来,1945年的毛老太已经90多岁,廖家掌权的其实是毛老太的几个孙子们,其中廖复初这个小孙子,更是常年在外地经营家产,此时找到毛老太,她能做主借粮吗?

就在李实担忧的时候,廖家的大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来的,正是毛老太和随从。

见到毛老太,李实立马真诚地表示了我军359旅的困境,随后他担保只要廖家肯借粮,事后我军一定会重谢。

但面对李实的保证,毛老太根本没当回事,她笑着说:

我这有1000担粮食,你们全拿去就好,只要廖家能做一些贡献,重谢不重谢全都不重要。

看到如此大方的毛老太,李实心里十分感动,他当即便拿出了一张欠条,说是要把廖家的恩情记下来,等我军度过难关,一定会将这1000担粮食还回来。

可李实没想到的是,毛老太一见到欠条,便一把将它撕碎。

本来撕毁欠条是仗义之举,但也正是因为欠条被撕碎,毛老太的孙子才会被捕入狱。

借完粮食,含冤入狱

1945年,一地主借给我军1000担救命粮,事后地主却坐了40年大牢。

当时毛老太借粮食给我军时,她并没有收下李实的欠条,她一边撕毁欠条,一边斩钉截铁地表示:

我虽然年事已高,但我心里明白,共产党才是真的为老百姓做事,今天这1000担粮食,就是廖家自愿捐赠的,你们不需要还,赶紧拿去救急吧!

上世纪街头

一个90岁的清朝老太,竟然如此深明大义,李实心中很是感动,他本想再三感谢毛老太,但由于359旅急需救助,为此,李实只好跪谢完毛老太,便立马赶到359旅和王震汇合。

王震看到李实搬来的粮草,里面不仅有大米,甚至还有牛羊肉,靠着这些丰富的物资,359旅很快便补充好了体力。

在接下来的突围中,359旅成功击溃国军防线,当我军北上和毛主席的大军汇合后,王震也因此受到了嘉奖。

可以说,没有这1000担粮食,359旅的作战便会大打折扣。

只不过令人唏嘘的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借粮的廖家却逐渐走向了没落;当王震凭借赫赫战功当上国家副主席的同时,毛老太的孙子却锒铛入狱。

王震

从湖北环潭镇首富,到破产流落街头,廖家究竟经历了什么?毛老太的小孙子——廖复初,又是如何被捕入狱的?

这一切还要从1947年说起。

当年借粮给359旅后不久,毛老太便因病去世,整个廖家便只剩廖复初几人来打理。

廖复初有心将廖家发扬光大,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国军竟然会找上门来进行敲诈。

由于廖家帮助过359旅,这让国军在我军手下吃了不少苦头,为了报复廖家,国军很快便找上了廖复初。

在武力压迫下,廖家只好不断拿出大量黄金来平息事端。

可这还不够,在蒋介石的带领下,整个市面上通货膨胀,由于廖家产业庞大,为此在通货膨胀下,廖家损失了不少钱。

上世纪商家

更要命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制盐技术也随之成熟,这样一来,廖家的食盐产业便不再占优势,等到1950年左右,廖家已经濒临破产。

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就在廖复初准备重整旗鼓的时候,他又莫名其妙遭到了举报。

原来,廖家的竞争对手为了打击廖复初,他们揭秘廖复初,说是廖家殴打民工,同时还伙同国军迫害我军战士。

廖复初心里那叫一个冤枉,廖家从始至终就没做过这些事,至于殴打民工、迫害战士,这些都是国军掌控廖家后犯下的罪行。

也就是说,廖复初成为替罪羊,眼看自己即将入狱,廖复初只好找人为自己作证,但可惜的是,廖家仇家太多,在恶意造谣中,廖复初只能含冤入狱。

这一入狱,廖复初整整待了40年才被放出来,等他被释放时,已经是1991年。

出狱之后的廖复初,他本打算去武汉和家人团聚,但由于他没有户口,离开湖北随州便成了痴心妄想。

街头

最终,走投无路的廖复初想到了寻求我军帮助,他开始疯狂寻找当年借粮的军队,只可惜,毛老太借粮的时候,廖复初还太小,他根本不记得借粮的是哪支军队。

再加上李实早已去世,廖复初手上又没有欠条作凭证,因此不管他如何解释,都没人肯相信廖家曾借过粮食给我军。

直到1991年,359旅的一名战士马希良,他在李实的笔记中看到了借粮一事,他这才追本溯源找到了廖复初。

看到流离失所的廖复初,马希良当场便热泪盈眶,他完全不敢想象,当年为部队捐赠牛羊肉的恩人,竟然只能流落街头。

为了帮助廖复初,马希良立马便帮他代写了一封信,随后这封信便辗转来到了国家副主席王震手里。

经过调查,廖复初的罪名终于被洗清,而王震也终于见到了46年前的大恩人。

王震带着马希良,亲自对廖复初表示了感谢后,他立马组织人手帮廖复初平反,等一切落实之后,王震替廖复初办理了户籍,最后他还不忘嘱咐马希良,说是让他带着钱财前去慰问廖复初。

在王震和马希良的照顾下,廖复初终于见到了走散多年的家人,在1992春节来临之际,廖复初还在大门上贴上了一副对联:

半世沉冤化甘露,一生喜泪颂党恩。

46年前我军遇险,廖家倾力相助;46年后廖家后人落难,我党也必定保其周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91年,地主出狱后写信给国家副主席:您还记得那1000担救命粮吗
1991年,湖北大地主出狱后托人致信王震:还记得那1000担救命粮吗
91年湖北地主出狱后,托人写信给王震:您还记得那一千担救命粮吗
1945年,解放军359旅断粮,湖北一“地主婆”说:你们说个数吧!
1991年,地主出狱后托人写信给王震:还记得1000担救命粮吗?
1991年,地主出狱后写信给上级:还记得我那1000担救命粮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