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绍琴临证400法》呕吐九法】13

十三、呕吐九法

有声有物为呕,无声有物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皆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常因外邪时气、饮食不节、气机不调,或胃虚、胃寒等原因而发病。

(一)芳香疏解,平胃定呕

外感暑湿之后,表气闭塞,胃失和降,发生呕吐,头疼寒热,周身无力,舌苔白腻,脉象滑数。用芳香疏解方法。

苏叶6克  藿香10克(后下)  法半夏10克  大腹皮12克  厚朴6克  竹茹10克  煨姜3克  白蔻仁3克  灶心土30克(包煎)

加减法:

若兼有内热时,可加马尾连10克、黄芩10克。

若湿郁较重时,加苍术3克、郁金6克、杏仁6克、砂仁3克。

(二)苦泄折热,以定呕吐

热郁于胃,胃气失于和降,心烦口干,呕吐味酸且苦,吐势急迫,小溲赤热,夜寐梦多,舌红脉数。用苦寒折热,以降逆止呕,用黄连温胆汤法。

姜川连5克  竹茹12克  枳实6克  黄芩12克  炒山栀10克  半夏12克  灶心土60克(包煎)

徐徐冷饮之。

加减法:

若属胃肠滞热,大便干结时,加大黄粉1克(冲),或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俟大便得通,腑气下行,胃气不逆,呕吐自止。

(三)疏调木土,以定其呕

恼怒之后,木郁克土,胸闷胁胀,恶心,甚则呕吐,舌红口干,脉弦略数,或沉涩不畅。用疏肝和胃方法以定呕吐。

苏梗10克  半夏12克  厚朴6克  茯苓10克  马尾连10克  吴萸1克  旋覆花10克(包)  代赭石12克  盐水炒砂仁2克(研冲)

加减法:

若属气郁腹胀者,加青、陈皮各6克、佛手片10克、木香6克、大腹皮10克。

若胁痛较重时,加片姜黄6克、香附10克、绿萼梅10克、代代花6克。

若舌根厚腻,乃湿郁食滞之象,加神曲10克、焦麦芽10克,鸡内金10克、槟榔10克。

(四)温化痰饮,降逆定呕

痰饮内停中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以致呕吐痰涎,头眩心悸,胸闷漾漾欲呕,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当用温化痰饮方法。

半夏15克  陈皮10克  苍术10克  茯苓15克  煨姜6克  泽泻12克

加减法:

若属阳气不足,水饮停蓄中焦,呕吐清水,四肢不温,可用温阳化饮之品,方中加桂枝6克以通阳,白术10克、泽泻10克以化饮定呕。

若阳虚气弱之体,可用桔半枳术丸、苓桂术甘汤或香砂六君子汤等。

(五)消导积滞,平胃定呕

由于恣食生冷不洁之品,以致停滞不下,胃气失降,反而上逆,呕吐厌食,吐物腐臭,嗳气吞酸,胸脘胀满,得食愈甚,大便味恶,舌苔垢厚,脉实大而两关独滑。用消导积滞方法以平胃定呕。

半夏曲12克  青陈皮各12克  马尾连12克  焦三仙各15克  花槟榔12克  竹茹12克  枳实10克

加减法:

若食滞较重,积滞化火,舌红心烦,夜寐梦多,可加清热之品,如生石膏20克(先煎)、知母10克。

若苔黄垢厚,口味甚重时,加增大黄粉1-2克(冲)入药内,既可清其腑热,又可荡其积滞。

(六)调气和胃,降逆定呕

呕吐日久,胃气逆而不降,心烦恶心,胃不思纳,舌白苔腻,脉来力弱,略带弦象。可用调气和胃,降逆定呕方法。

旋覆花10克(包)  代赭石12克  煨姜6克  半夏12克  陈皮6克  党参10克  灶心黄土60克(包煎)

加减法:

若脉来弦急,乃肝郁之象,用疏郁展气方法,可加佛手10克、香橼皮6克。

若舌苔黄腻时,加用苦寒以泄热,并佐消导之品,视其体质,酌情用药。

(七)香运温中,以定呕恶

胃虚气弱,脾阳失运,中脘闷满,周身酸楚乏力,食后每欲呕恶,甚则呕吐食物,舌胖苔腻,脉象沉迟濡弱。用香运温中方法。

木香6克  砂仁3克(研冲)  党参10克  茯苓10克  苍、白术各10克  甘草6克  高良姜4克  半夏12克  陈皮6克

加减法:

若属老年中阳不足,甚则朝食暮吐者,可加党参至15克、黄芪20克。

若属肾阳不足,命火衰微,下肢逆冷,六脉沉伏,舌白胖而苔滑腻,面苍白且有浮肿,当加附子10克(先煎)、干姜10克、吴萸3克、炒桂枝10克,甚则加肉桂心1克(研冲)。

(八)温胃理中,求其吐止

中阳不足,胃虚且冷,中脘喜暖喜温,胃不思纳,遇寒即呕,得温则减,四肢逆冷,二便清利,舌胖苔白滑腻。可用温胃理中方法。

川桂枝7克  白芍10克  炙草3克 炮姜6克 肉桂粉3克(冲) 炒小茴6克 淡吴萸6克 白蔻仁1.5克(研冲)

加减法:

若阳虚寒重,脉来沉迟,舌苔滑润,可用前方加重桂、姜,酌情再加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附片10克(先煎),川椒目3克。

若舌苔垢厚时,可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

(九)芳香疏解,平胃定呕

胃阴不足,虚热内扰,口干咽燥,呕吐反复发作,不思饮食,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用本法滋养之。

沙参12克  麦门冬10克  法半夏10克  五味子10克  花粉10克  代赭石10克  姜炒竹茹12克

加减法:

在阴分不足早期,多有虚热化火之象,若脉弦实有力者,可酌加苦药,如黄芩10克、竹叶3克,黄连3克(研冲)。

若有湿郁时,加化湿宣阳之品,如防风6克,佛手10克、郁金6克、杏仁10克。

若苔黄且厚时,加焦三仙各10克、花槟榔6克、水红花子6克,或用保和丸18克(布包),入药同煎皆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呕吐九法
赵绍琴临证400法2
呕吐的辨治体会
赵绍琴治胃脘痛七法
《丁甘仁医案》
温胆汤,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