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敏:小柴胡汤】

经方来源 

     小柴胡汤一方源自《伤寒杂病论》,其中在《伤寒论》中有18条,分列于太阳、阳明、少阳、厥阴、阴阳易等篇,在《金匮要略》中有3条,分列于黄疸病篇、呕吐哕下利病篇、产后病篇中论述。如《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药物组成

柴胡半斤(25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6g)   半夏洗半升(9g)   

炙甘草三两(6g)   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 

制方原理

     本方系和解少阳之主方。足少阳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一旦邪犯少阳,则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出近太阳则寒,内入邻阳明则热,故往来寒热。少阳又为阴阳之枢,邪犯少阳,容易内传阴经,其出表入里,关键在于正气。因此,也有认为正不敌邪,邪气内入阴经则寒;正能敌邪,邪气外出阳经则热,故见寒热往来。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循经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呕吐。舌苔薄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脉弦为少阳经气郁而不疏之故。总之,伤寒少阳证的病机主要为邪犯少阳,经气不舒;内蕴胆热,胃失和降;邪正交争,邪有内陷之机。治宜疏解少阳,清胆和胃,扶正祛邪。

     方中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其性轻清而升散,能透达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散,又能疏畅经气之郁滞,故重用为君药。黄芩苦寒,长于解肌热,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君臣相配,使邪热外透内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止呕;生姜助半夏和胃,兼制半夏之毒;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以助祛邪,并防邪内陷;大枣得生姜有调和营卫之功效;此四味共为佐药。炙甘草甘温补中,助参、枣以扶正,兼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伍,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体汗出而解。

适用病证

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性肠炎、肺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以及各种无名发热。

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

3、以咳嗽为表现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等。

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行淋巴瘤、艾滋病、癌症等。

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日光性皮炎、湿疹等。

6、反复发作的五官科炎症,如腮腺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口腔炎、角膜炎、虹膜炎等。

7、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8、以抑郁为表现的疾病,如抑郁症、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

临床化裁

1、妇科疾病  经期发热热盛者,加石膏、生地;伤津者,加天花粉、玄参;伴贫血者,加当归、白芍、鸡血藤;行经吐衄,加牛膝、丹皮、茯苓、生地;经前期紧张症,加当归、川芎;产后大便难,加杏仁、当归、首乌;妊娠恶阻,加竹茹、白术、白芍;产后癃闭,加桔梗、茯苓、通草、白芍;产后感染,加金银花、蒲公英、桃仁。

2、心血管疾病  胸闷气短者加桔梗、枳壳;心悸者,加生龙齿、甘松;真心痛者,加当归、附子、川芎;动脉硬化者,加茯苓、荷叶、葛根、丝瓜络;失眠者,加酸枣仁、珍珠母。

3、消化系统疾病  反酸者,加浙贝母、海螵蛸、瓦楞子;呃逆者,加丁香、柿蒂;呕吐者,加竹茹、生姜;便秘者,加枳术丸、桔梗;便血者,加槐花;大便见粘液者,加漏芦、苦参;有排便不尽感者,加布渣叶;腹胀明显者,加厚朴、莱菔子、大腹皮。

4、神经系统疾病  睡眠不好者,加龙骨、牡蛎、茯神、珍珠母、夜交藤;头脑困顿、情绪不佳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合欢皮、丹参;头痛者,加白蒺藜、白芍。

5、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患者,去人参,加陈皮、杏仁、旋覆花、浙贝母、葶苈子、瓜蒌皮;支气管哮喘患者,合用半夏厚朴汤;咳嗽迁延不愈、咯白黏痰者,加干姜、五味子。

6、耳鼻咽喉疾病   大疱性鼓膜炎,去人参、大枣,加赤芍、生地、泽泻;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去人参、大枣,加赤芍、生地、石菖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去人参、大枣,加党参、金银花、桃仁、生地、钩藤;慢性扁桃体炎,加石膏、桔梗。

7、泌尿系统疾病  肾盂肾炎患者,加山栀、连翘、陈皮、金银花、淡竹叶、白茅根;水肿者,合五苓散;小便不利、血尿患者,合猪苓汤。

8、皮肤病   带状疱疹患者,加荆芥、防风、栀子、连翘、川芎、白芍;水痘患者,合银翘散;急性丹毒患者,加生石膏、连翘;荨麻疹患者,加荆芥、防风、白藓皮、蝉蜕、土茯苓、白术。

注意事项

     阴虚血少者慎用。本方不宜长期大量服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肾科验案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尿路感染

患者,女,5l岁,2004年4月10日初诊。患者10年前劳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诊断:“尿路感染”,服用抗生素治愈。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于劳累后出现,均使用抗生素后好转,查肾功能正常。近1周来,患者自觉小便灼热、涩痛,尿急,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小便灼热、涩痛,尿急,腰酸痛,口干,乏力,动则汗出,大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滑。尿常规:白细胞(+),潜血(+),镜检白细胞8-10/HP,镜检红细胞1~2/HP。

中医诊断:淋证(气虚血瘀,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尿路感染

治法:益气活血,清热利湿。

处方:小柴胡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太子参20g,柴胡l2g,黄芩l2g,当归12g,川芎8g,生黄芪15g,茯苓15g,白头翁30g,败酱草30g,乌药12g,车前草30g,黄连9g,泽  泻15g,煅龙牡各3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04年4月17日复诊:患者小便灼热减轻,无尿急、尿痛,汗出、腰酸均减,口干,大便每日2次,舌质暗苔薄黄腻,脉细滑。尿常规:白细胞(-),潜血(+),镜检白细胞0~1/HP,镜检红细胞0~1/HP。原方去败酱草,改生黄芪l2g、泽泻20g,加白花蛇舌草30g,7剂,水煎服。三诊时尿常规正常,小便灼热已无。

三诊:尿常规正常,小便灼热已无。

参考文献:

1、郭旸,霍保民,饶向荣.戴希文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北京中医药,2010,29(6):415-416,441.

2、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80-181.

3、林传权.小柴胡汤治疗脾虚湿热证.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4):597-599.

4、张润珍.小柴胡汤及加减方临床新用概述.山东中医杂志,1992,11(5):53-5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说六经欲解时没用?是骗人的?临床这么用效果很靠谱啊!
柴胡使用指标
小柴胡汤副作用引发的思考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22)
《苏沈良方》解伤寒小柴胡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辨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