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域文化】丝路商都与探险家眼中的风情--喀什

  《丝绸之路上--外国探险家的足迹》第七章

  丝路商都与探险家眼中的风情--喀什

  本章共二小节

  在新疆,人们都熟知这样一句话:“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因为历史上的喀什,在新疆的各个时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堪称“新疆历史的活化石”。今天的喀什,是新疆的缩影,最具新疆特色和维吾尔民族特点。

  喀什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新疆的西南部。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绵亘东西的喀喇昆仑山,东部为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诸山和沙漠环绕的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犹如绿色的宝石镶嵌其中。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关口,这里曾是过往商旅的必经之地和休息调整的理想处所,也是新疆最早的国际市场和门户之地,因而有着“丝路明珠”之美称。如今丝路胜迹仍然遍及喀什各地,喀什的巴扎(集市)物品丰富,无奇不有。喀什是维吾尔民族的摇篮,是一部浓缩的西域经营史。喀什是古代几大宗教的主要传播地区之一,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曾在这里盛行或流传过,而且都曾留下珍贵的遗迹。

  西域探险考察的大本营

  由于喀什在塔里木绿洲的重要性,不仅历代王朝把这里作为经营西域的重镇,而且到了近代,也成为列强各国关注的要地。其中尤以俄英两国在此势力最强。当时沙俄与英属印度都在喀什驻有领事馆。英属印度驻喀什的总领事乔治·马嘎特尼(中文名字叫马继业)与沙俄驻喀什总领事彼得罗夫斯基,都是喀什的著名人物。二人都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不同程度上为许多来华的外国探险家提供帮助。比如马继业就一直积极支持斯坦因的探险,并在斯坦因第二次来疆时为他推荐了一位能干的中文秘书蒋孝畹。而斯文·赫定首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探险,也是由喀什起程,由麦盖提进入沙漠的。不论是马继业还是彼得罗夫斯基,斯文·赫定都曾是他们的座上客。

  


  三耳陶罐(4世纪~5世纪),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采集。

  


  位于塔什库尔干的清代(17世纪~20世纪)蒲犁厅遗址

  


  今日喀什人民广场

  


  红其拉甫7号界碑

  


  慕士塔格与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

  


  艾提尕清真寺内景(喀什市)

  


  干果巴扎(集市)

  深入大漠探险,必须有充足的给养,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一般来说,外国探险家装备的科学仪器等现代化设备,多是从境外运来,而日常生活必需品,都要在当地筹措。喀什作为毗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可以为大规模的探险考察队提供足够的食品、草料、牲畜以及其他一些探险所需的生活品,而且喀什也是他们把在古遗址中所获得的文物珍宝集中整理包装后运往国外的聚集地。有时他们会把经历了探险考察后已疲惫的骆驼与马匹卖掉,用来筹集经俄国前往欧洲的运费,或是留待下一次探险考察开始,再购买新的牲畜、物品。

  由于过往的人多,人们相聚的机会也就大了。喀什为不同的探险家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遇。斯文·赫定于1895年首次来到喀什时,便是在马继业的领事馆中结识了年轻的英国军官杨哈斯本。至于与马继业同为英属印度政府服务的斯坦因,来到喀什的领事馆更是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

  当时英国驻喀什总领事馆的住地被称为“秦尼巴克”——中国花园。从第一任领事马继业,到最后一任领事艾瑞克·西普顿,这里接待了许多各国的探险家,并给他们留下深深的记忆。马继业的夫人凯瑟琳·马嘎特尼曾这样描述这里的花园:“花园分为高低两处,沿着一个台阶就从低处走到高处了。高处的花园里长着果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这里各种水果争奇斗艳,有桃、杏、无花果、石榴,以及白的或黑的桑椹……低处的花园里郁郁葱葱地长满了柳树、榆树、白杨树,还有一种喀什噶尔本地的树:吉格达尔(沙枣)。”

  喀什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发布中心。自从英国军官鲍尔追捕逃犯,经喀什、阿克苏到库车获得了令世界东方学界震惊的古代写本以后,有关民间流传着大量古代写本、抄本,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埋藏着神秘的古城和价值连城宝藏的消息,就不断通过往来商旅、民间渠道、官方信息等多种方式,从喀什传向帕米尔高原的另一方,传向中亚的广大区域,传向遥远的欧洲。而许多探险家把他们西域探险的第一步迈入喀什,以获取更多更切实的信息。这一切都大大地激发了各国探险家对西域探险的兴趣和将探险考察进一步引向深入的决心。

  当然,各国探险家们来到人群熙攘、各色人等混杂交汇、各民族聚集的喀什,不仅能从官方与民间获得有关信息,而且还可从朴素而又繁杂,平静、迟滞而又变化多端的中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获得古今相通的灵感。

  


  木雕佛立像(6世纪),巴楚县图木舒克佛寺遗址出土(德国探险队挖掘)。

  


  泥塑菩萨头像(6世纪),巴楚县脱库萨来佛寺遗址出土(伯希和挖掘)。

  喀什地处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间。对于探险考察者来说,不论是翻越一道道达坂,饱经高寒缺氧的困扰、大小“头痛山”的折磨,走出“生命的禁区”,突破帕米尔群山和喀喇昆仑峰峦的羁绊,抵达回到红尘的第一个通衢大邑,还是穿过一道道早已干涸的河流与一望无际的沙海,倍受干旱缺水的煎熬、沙尘与烈日的攻击,脱离“死亡之海”,冲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重重屏障,见到充满希望的第一片绿洲,喀什噶尔都是他们调养身体、抚慰心灵的圣地。斯坦因这样表述他的感觉:“经过两个月匆匆行程的整日劳累已极度疲乏,在朋友家中精心安排的环境里休整,真是个令人高兴的变化。暂时从野营生活的琐碎事务中摆脱出来,在他们友好的陪伴中,我可以享受到所有能与欧洲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和有趣的思想观念。现在,我摆脱了一个普通的欧洲人似乎难以避免的外界干扰和忙乱,生活得安然自在。”正如一位研究者所形象比喻的那样,如果说18~19世纪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那么,当时的喀什噶尔就是探险家的“世外桃源”。

  


  帕米尔吉日尕勒古驿站

  


  艾提尕尔清真寺(喀什市)

  


  伯希和到喀什噶尔李道台家访问

  


  喀什城区的北门(法国考察团摄)

  


  法国考察团在喀什附近测量

  


  俄国驻喀什总领事彼得罗夫斯基(左)

  


  喀什老城(斯坦因摄)

  


  大谷探险队在喀什的英国领事住房门前与当地官员及领事馆人员合影

  18~19世纪,整个南疆地区的医疗条件是相当落后的。但当时的喀什相对来说条件“优越”,不仅可以找到中医、维吾尔医,而且有熟悉西医的医生与药品,还有瑞典传教士所建的医院,这可能是整个南疆地区最“现代化”的医院,也是外国探险家可以享受到的最好的医疗待遇了。当年,斯文·赫定在冲击慕士塔格失败并得了高山病后,曾在喀什得到治疗,并曾在此调养热病。而德国探险家格伦威德尔在第三次中亚探险刚一开始,就病倒在喀什,经医治,健康好转后才动身前往图木舒克。

  提起图木舒克,法国人伯希和在这里的经历颇具文学色彩。1906年伯希和经由俄领中亚来到喀什,经过6个星期的准备,计划前往库车地区,在图木舒克做短暂停留,发现了一处遗址。其实这处遗址以前也有其他探险家造访,只是或未能引起注意,或是像德国人一样准备留待以后发掘。而伯希和无意中用马鞭一挖,居然掘出一个有着希腊风格的小佛像。虽然当时他们的行李包括冬衣在内已运往库车,可是伯希和还是决定在此做进一步的发掘。6个星期之后,虽然他们倍受寒冷的折磨,但是却满载着彩色佛像和大批文物前往库车。

  


  喀什的英国领事馆外景

  


  阿帕克霍加麻扎的高低清真寺

  


  卖馕的维吾尔族巴郎(小男孩)

  正因为喀什的独特性,几乎所有过往西域的外国探险家都曾品味过喀什的风韵,并且留下了深深的喀什情结。正像一位研究者所言:“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喀什噶尔,西域探险史就完全是另一个结构了。”

  探险家眼中的喀什风情

  早在元代(13世纪~14世纪)马可·波罗途经喀什时,便对这一丝路都会的情况做了描述:“(喀什的人民)他们从事商业和手工业谋生,特别是纺织业尤其发达。他们拥有美丽的花园、果木园和葡萄园。棉花、亚麻和大麻的产量也很丰富,由国内的商人运销世界各地。”尽管人们对马可·波罗记述的准确性尚存在着疑问,但是我们从今日喀什作为新疆最大的产棉区,瓜果品种之多、质量之好在全疆首屈一指,巴扎(集市)繁盛,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独树一帜等方面,仍可遥想当年马可·波罗所见情形。

  日本探险家橘瑞超曾这样的评价探险发现意义上的喀什:“尽管喀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较大的城市,已经有几名怀有和我同样目的的外国人尝试做过一些发掘,但是没有发现一样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喀什的人文环境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聚集在喀什的人种之多,简直可以说是人种的展览会。首先从国籍看,可以举出中国人、俄国人、英国人等;而俄国人中又有安集延人、撒马尔罕人、塔什干人,也有纯粹的俄罗斯人;中国人、英国人也是同样。所以各方面、各种各样的人种聚集在一起,好像在开种族博览会似的。”

  


  描眉的少女

  


  巴扎上的塔吉克妇女

  


  塔吉克织毯

  


  塔吉克族见面吻手礼

  喀什作为南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商品交易的繁盛,使这些见过世面的外来人,也大感吃惊。由于历史的原因,喀什市有新城和老城之分,人们又根据人员居住和活动的情况称之为汉城与回城。新城原本主要是用来驻军,但随后围绕驻军的商业活动频繁起来,并逐渐形成规模。尽管斯坦因像大多数欧洲探险家一样,总喜欢把东方的一切事物同欧洲文明联系到一起,但他毕竟看到了这里商业的繁荣和与中原内陆的密切联系:“一路骑行穿过新城北门,郊外完全是鲜明的中国情调,到处都有成群的中国士兵和异域不同民族的妇女。小商贩大都是中国汉人,货摊陈列的货物也都是迎合汉人口味的。”而商品品种之多,也出乎他的意料:“穿过城门后我们踏上宽阔的街道,更使人感到如置身于古罗马城堡之中,除各种公用建筑外还有兵营和主要市场,街道把整个新城从南到北一分为二。这里的中国店铺比‘老城’要多得多,光线明亮,看起来也整洁而诱人。”以致像斯坦因这样本不喜欢把购物作为一种消遣的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开始一路寻找带回家乡作为礼物的商品,“似乎时间都不够用了”。

  作为一个有耐心的探险家,斯文·赫定善于与各方协调好关系,因而不论是喀什的中国官员,还是俄国领事、英国领事,都与他私交甚好,各种应酬是免不了的。他曾这样记述了“上流社会”的出行与一些礼数:“我到喀什噶尔以后,第一件事情是去拜访张道台。……第二天,他来回访我。他的五光十色的队伍排着走进领事馆来,实在是非常好看。最先是一个骑马的传令官,每走五步很响地打一下铜锣。后面随着一队步行的人,拿着鞭子和短刀给他们的大人清道。道台坐了一辆好骡子拉着的小轿车。两边还有人拿了很高的伞和带黑字的黄旗随着走。最后是一队骑着白马、衣饰讲究的卫兵。”当赫定与俄国领事一同应约赴宴时,他描写道:“我们的俄国式队列比中国的简单些。一个中亚老商人骑马开道。一个骑兵拿着俄国国旗在我们的车子前面走。我们后面随着两个卫队官和十个穿白军衣的哥萨克兵。我们走过全城和各种商场……到了道台门卫的时候,响了两声礼炮。主人和他的随员在里面的院子中迎接我们。”这种中西混杂、半官半民的礼仪,大约也只有在19世纪末的喀什才能见到,但真实地反映了喀什的特点。

  


  巴扎上的民族特色物品受到各国顾客的喜爱

  


  喀什老城的民居

  


  制作陶器

  


  待售的甜瓜

  瑞典著名东方学家、外交家贡纳尔·雅林曾于1929和1978相隔近半个世纪两次访问过喀什。初来时他是一个血气方刚、对东方充满向往的青年,再访时已是一个著名的东方学家、资深的外交官。在他那追溯时光的笔下,《重返喀什噶尔》这部著作反映了浓郁的异域风情、古朴的民间习俗、色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真实地记述着一个考察者的经历和成果,也抒写着一位学者独具慧眼的感受。

  


  斯坦因获取的楼兰文物,从阿不旦经喀什运回英国。

  


  考察者在沙漠上安装帐篷,喀什(法国考察团摄)。

  


  泥塑菩萨像(6世纪),巴楚县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出土(伯希和挖掘)。

  


  巴楚县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伯希和拍摄)

  


  须达太子本生图(浮雕)(6世纪),巴楚县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出土(伯希和挖掘)。

  


  三仙洞,喀什市(斯坦因摄)。

  


  塔什库尔干的古堡,自东南望(斯坦因摄)。

  1929年,雅林一到喀什,便感觉好像置身于为拍摄电影《一千零一夜》所设置的场景中。“狭窄的小巷子里到处都是不同民族的人流。有钱人和贵族骑着气度不凡的马,马鞍子上蒙着绣有精美图案的毯子,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穿梭而过。那些不太富裕的人骑在毛驴上,而穷人们——他们是这城市人口中的大多数——则步行。”“刚到喀什噶尔,我就被这里的毛驴迷住了。这些毛驴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的动物。在喀什噶尔的巴扎上,人们可以看见装得满满的口袋重重地搭在毛驴背的两侧,它们的主人骑在上面,还抱着一个或两个孩子。没有必要给毛驴戴上笼头,只要驴主人骑在驴身上,手里提一根棍,就可以引导他的驴穿行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喀什噶尔各个巷子的两边都是铺子。铺子的主人盘腿坐在铺着的地毯上,等待顾客的到来。他们用不着吆喝着拉客。吆喝着拉客是那些街道上没有固定摊位的小贩们的特权。”“在巴扎上,每一个行业和工艺行当都有它们固定的场所。在编织巴扎和地毯巴扎,宁静而且没有嘈杂声,这与铜匠巴扎上的噪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食品巴扎地处特殊地段。这里集合了各式各样设备简陋的饭馆和露天小吃摊子。在食品巴扎上你可以买到现成的吃食。大师傅们会给你端来可口诱人的各种饭菜:烤在炉子上的肉、切成小方块的肉、米饭和香喷喷的抓饭以及非常好吃的馅饼,应有尽有。凡是维吾尔人厨房里能做出来的或是汉族人烹调手艺所能做出的食物,在巴扎上都有。”

  


  菩萨本生(泥塑)(6世纪),巴楚县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出土(伯希和挖掘)。

  


  贴金木佛头像(5世纪)

  巴楚县图木舒克佛寺遗址出土(德国探险队挖掘)。佛像的头部,包括肉髻部分均雕饰以左旋的螺发,额中央有白毫。面部贴金箔,头发、眉、眼白、唇分别涂绘成青、黑、白、红等色彩。头略低,双目微睁,俯视,似在沉思,深受印度笈多艺术风格影响。

  


  莫尔佛塔,喀什市东北郊(斯坦因摄)。

  读了雅林这些关于喀什风情的描写,即使现代曾到喀什一游的旅行者,似乎也会觉得这种场景、这种感受,就是在为自己写的喀什游记。不论是古朴宁静的恰萨老街,还是术有专攻的各色巴扎,甚至是那夜市上的小吃,穿行而过的毛驴,竟好像现代社会在半个多世纪前的翻版。只是当我们看到那集市边林立而起的高楼大厦,宽敞平坦的公路上驰过的汽车以及用手机通话的行人与你擦肩而过时,方会意识到,历史的车轮在一瞬间已经历了一个甲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津和号”西域传奇-和田喀什阿克苏深度八日
敦煌石窟寻宝记:藏经洞里究竟藏着什么?
他是英国籍犹太人,因为熟读《大唐西域记》,骗取了大量中国珍宝
楼兰古国
揭秘︱一位国外探险家的百年“和田采玉”往事!
沙漠藏有千年古寺,大量佛像和菩萨像被盗,西方探险家就是土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