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葛根黄芩黄连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处]《伤寒论》 [组成]:葛根半斤(15g),甘草二两炙(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摘自: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方解]:外感表证初起,邪在太阳,理应解表。但表证未解,误用攻下,虚其里气,以致表热内陷阳明而下利不止,故称“协热下利”。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胸脘烦热,口中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肌表则汗出。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药。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合用,共成解表清里之剂。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里之力锐,使表解里和,身热下利自愈。
  [运用]:
 1、本方简称葛根芩连汤,对于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2、腹痛者,加炒白芍以柔肝止痛;热痢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3、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均可加减应用。
  4.使用注意  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尤怡《伤寒贯珠集》卷2:“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病,故其治亦宜表里两解之法。……葛根解肌于表,芩、连清热于里,甘草则合表里而并和之耳。盖风邪初中,病为在表,一入于里,则变为热矣。故治表者,必以葛根之辛凉;治里者,必以芩、连之苦寒也。”
    [临床报道]
   常氏用葛根芩连汤口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疗效标准:参照1992年第四届全国消化系统学术会上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标准。本组56例,用药2个疗程,痊愈28例,显效20例,好转8例,疗效较好。[常建国,等.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体会。甘肃中医  2000;13(3):36]
 
-----------------------------------------------------
 

三八、「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原本有桂枝表证,被医生攻下,或不小心吃坏肚子造成下利,结果利下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末解也,也就是病人被攻下,血都往下跑,血往下力量很强,脉会跳得很快稍微停一下,这时葛根汤没用,要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有表证,误下,造成表邪,就是表面的病毒渗透到汗腺里,进入肠子,血往下走,病毒跟着下来,像阿米巴痢疾,可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黄芩、黄连是非常寒凉的药,所以它能去热,热就是炎,所以也是消炎的药,黄芩黄连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敷,如果皮肤破,可用黄芩黄连。如果化脓,可以加去湿的药,黄芩杀菌的力量很强,阿米巴痢疾的时候,大肠的壁都破洞了,下利都是血,下利久了人会脱水,所以用葛根升水,用炙甘草,把肠子的津液补足,用黄芩、黄连解毒,黄芩、黄连等量,小儿之痢疾炽热难用下剂之证多效。

表邪未陷者,重于解表,已陷而成为里热者,重于清里,本来是桂枝汤证,结果下利,这时候要重于清里,改成「葛芩连汤」,虚寒者为脉微无力,实热者为脉数有力,为什么摸到脉数?就是里面有东西堵到了,发炎了,病人会发烧。虚寒者舌苔淡白,实热者为舌红苔黄,实热者为舌苔黄的,黄的再进就红,再进就黑了,就是壮热了。虚寒者为下利不热,色黄淡,实热者下利热灼,色黄赤而臭热,肛门没有灼热的感觉,就是不热,实热的大便很臭,而且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苓三两    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阿米巴痢疾的时候,大剂的用,葛根可以用到六七钱,如果不大量的用葛根,病人下利不止会脱水,如果没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寒利可以灸肚脐,热利的时候针「曲池」、「合谷」、「天枢」、「关元」、「三阴交」。有临床上的案例西医所谓的肠病毒的案例,其实就是表邪下陷,到了肠子变成热利,所以有葛芩连汤证的时候,结果病人喝到葛芩连汤,病人觉得不苦,反而觉得很甜很好喝。

倪海厦中医师

 

-----------------------------------------------

 

中国中医药报
    [原文]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提要]

    论里热挟表下利的证治。

    [阐论]

   太阳病,桂枝证反用泻下法,是为误治。“利遂不止”,乃误下后损伤胃肠,邪气内陷所致。“脉促”,即脉数而促迫,非数中有止之促脉。此脉反映其人阳气盛,有抗邪外达之势,表邪未能全部内陷,故曰“表未解”。既有表邪未解,又有里热下利,故可称之谓里热挟表邪而下利,或称“协热下利”。表里热邪迫肺,肺气不利故喘。里热逼迫津液外越故汗出。综上分析,此属表里同病,里热挟表下利之证,治疗采取表里两解之法,用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

   葛根芩连汤中的葛根为主药,其味辛性凉,既可解肌热,又可清肠热,还可升胃肠津液。黄连苦寒,苦能胜湿,寒能胜热,能降一切有余之实火,通腹痛之滞下,故为治痢之最。诸苦寒药多泄,惟黄连,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湿而止泄利。黄芩、黄连合用,苦寒专清里热,坚阴止利。甘草和胃安中,协调诸药。四药配伍,能外解表热,内清里热,故为表里双解之剂。

   据条文来看,本证成因是太阳中风误下所致。但从临床观察,此证的发生,很少有中风表证误下,而常常是病之初起既现。因此,审证时不可拘泥于条文所述。

   本证病机是表里皆热。“协热下利”的表现是表证占三分,里证占七分。辨证要点应掌握:外有身热,内见下利,大便黏秽,肛门灼热,并伴有口渴,苔黄腻,脉数等。条文中的“喘而汗出”不是必备之症,如陆渊雷曰:“凡有里,而病势仍宜外解者,皆葛根黄芩黄连汤所主,利与喘汗,皆非必俱之症,黄芩黄连,俱为苦寒药,寒能泻热,所谓热者,充血及炎性机转是也。”

   本方证之下利,与葛根汤所治之下利不同。葛根汤证以二阳合病的表实证为主,辨证的关键为无汗;本证以里热为主,辨证的关键为汗出。故葛根汤证重在解表,本证则重在清里。

    笔者临床应用

   (1)急性肠炎:证见发热口渴,泻下臭秽,肛门灼热,尿短而赤,苔黄腻,脉滑数等,可酌加金银花、马齿苋、黄芩、芍药等清热利湿之品。

   (2)菌痢: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身热腹痛,苔黄脉数,酌加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芩、芍药等清热解毒止利之品。

   (3)小儿腹泻:便稀日行数次,口干苔黄,溲赤,指纹紫,可酌加茯芩、白术、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若挟食积,酌加鸡内金、麦芽、山楂、神曲消食导滞之品。

   (4)慢性结肠炎,属于湿热下注者:可酌加金银花、茯苓、白芍、薏苡仁、秦皮、车前子等清热利湿之品。

   (5)咳喘:咳喘胸闷,伴有大肠湿热便稀泄泻,宜本方加桑白皮、桔梗、贝母、茯苓等。

   本方是治身热下利之主方,虽为表里双解之剂,但以清里止利为主,故用于热痢、热性腹泻等,不论有无表证,皆可应用。若兼腹痛者,酌加白芍、木香缓急止痛。若兼呕吐,可酌加半夏、陈皮、竹茹以降逆止呕;若热痢神昏者,可酌加牛黄安宫丸以清热解毒,芳香逐秽。

    医案选录

    医案一:急性胃肠炎

   丛某,1岁,男,1985年10月8日初诊。病已一周,身有低热(37.4℃),腹泻呕吐,稀便日行20余次,挟有不消化食物,食入即吐,吐为胃内容物。某院诊为急性胃肠炎。经服用解热消炎等西药,效果不显。检查:发育正常,营养尚可,腹部胀满,心肺听诊未闻异常,指纹略紫,舌红苔淡黄。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脾胃失和所致。治宜清热利湿、调和升降,方用葛根10g,黄芩3g,黄连3g,茯苓4g,淡竹茹5g,炙甘草3g,清半夏3g,神曲6g,水煎温服,进三剂而愈。(《聂惠民医案》)

    医案二:泄泻

   安某,男,26岁,学生。1976年9月初诊。患肠炎近2月,初起身热,腹泻日数行,伴有腹痛下重感,经西药痢特灵等药物治疗,身热虽退惟腹泻未愈,便行每日四、五次,稀便恶臭,腹痛则泻,肠鸣腹胀,便下滞而不爽,肛门灼热,口干不欲饮,小便短赤,形体壮实,脉见滑数,舌苔厚腻,根部淡黄,证属夏秋之季,饮食不节,积滞蕴热,湿热下注,传导失常,以致泄泻。治以清热利湿止利。宗葛根芩连汤化裁,处方:葛根15g,黄芩

   9g,黄连9g,杭芍10g,木香3g,甘草3g,茯苓12g,藿香9g,水煎温服,进药六剂,诸证锐减。前方进退,继服药六剂而愈。(《聂惠民医案》)

    医案三:痢疾

   裴某,2岁,男,1988年5月30日初诊。患儿饮食不节,患痢疾三日,服药不效。下利日六七次,黏液便,腹痛哭闹,舌红少苔,指纹紫。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壅迫大肠而致下利。治当清热止利。宗葛根芩连汤加味。处方:葛根12g,黄连6g,黄芩10g,马齿苋10g,茯苓10g,炙甘草3g,白头翁6g,白芍12g,水煎温服。进药三剂,利止便和,调理而安。(《聂惠民医案》)

    医案四:喘证

   白某,男,60岁,1996年5月初诊。患咳喘病数年,诊为过敏性哮喘,每年夏初之季,咳嗽,喘息发作,咳嗽有痰,时伴黄痰,胸闷气短,甚则平卧诸证加重,服中西药治疗,但仍有复发。患者素体较弱,惟喜饮酒,大肠湿热,经常腹泻,大便每日1~3次。近日喘咳复作,脉沉略滑数,苔淡黄。证属大肠湿热,薰蒸于肺而致喘,治以清热利湿,理肺平喘。宗葛根芩连汤加桑白皮、川贝、茯苓、炙百部。七剂水煎服用,药后喘咳渐轻,守方调治二月,喘利皆平。次年未见复发。(《聂惠民医案》)

   按:《伤寒论》中所述之喘,病位有表里之别,病性有寒热之分,病证有虚实之异,而发病的机理主要在肺和肾,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五脏华盖;肾为气之根,主摄纳,与肺同司气之出纳,所以喘证的发生,既可缘于肺,又可因于肾,或由它脏病变累于肺而致。喘在六经病症中,既可见于外感,亦可见于杂病。

   喘证的辨证方法:首先要抓住呼吸困难、喘息等主症,结合其他兼症辨别其病性,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喘证按病理性质分为虚实两类。实喘责之在肺,虚喘则之于肺、肾两脏,如叶天士提出“在肺为实,在肾为虚。”但为了临床实用,提出以下辨证特点:

   1.表邪之喘:由风寒束表,内犯于肺而致,辨证关键在于表证兼喘。有两种类型:一,为“无汗而喘”,此属表实兼喘;二,为微汗而喘,此属表虚兼喘,二者总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微汗出,脉浮紧或浮缓为辨证特点。如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

   2.水饮之喘:由于水饮内停,肺气上逆而致喘,辨证要点在于水饮为患。水邪致喘有三种:其一,寒饮射肺:寒饮停聚心下为主要病机,喘咳干呕为其主症,并在望诊上,面部常有不同程度的水邪特征,如①有水色,即面呈青黑色,或下眼睑及周围呈青暗色;②有水斑,即面见类似色素沉着样斑点;③有水气,即面见虚浮,眼睑浮肿,下睑如卧蚕状;④有水滑苔。其二,水寒凝结:水邪与阴寒之邪相结,逆阻肺气,证见寒实结胸而兼咳喘,以无热证为特征;其三,水热胶结:水邪与热邪相结,逆阻肺气,以热实结胸兼喘为辨证依据。如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等。

   3.热实之喘:由热邪壅肺或肠腑燥结而致喘。其辨证特点,一则在热,一则在实,若热邪壅肺致喘,则见“汗出而喘”即喘汗并见,同时伴有口渴,身热或外无大热。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若燥热结实致喘,则见“腹满而喘”、“喘冒不得卧”,以腑实证兼喘为辨证特征。如麻杏甘石汤、承气汤等。

   4.阳脱之喘:由阳衰阴盛,真阳欲脱,肺肾两竭致喘。证属少阴病危重之候。表现为“息高”之象,此乃呼吸浅表,急促带喘,是肾气绝于下、肺气脱于上的危候,如四逆汤。

   喘证的治则:《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提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据此治喘当首分虚实,实则祛邪利气为主,虚则扶正摄纳为宜。《伤寒论》治喘之法,依其不同病机,大致有:外邪则散之,火热则清之,痰壅则豁之,水饮则蠲之,气郁则开之,燥邪则攻之,气虚则补之,阳脱则纳之,等等。此外,仲景治喘又采取了治表、治里、或表里同治;祛邪扶正、或攻补兼施;清热或寒热并用等法,可见其治喘原则,不但继承了《内经》之旨,而且又创立了灵活多变的法则。(聂惠民)

 

----------------------------------------------------

 

      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芩二两(有的作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以上为原书中的用量与煎服方法。近人的用量如下可资参考。
       
葛根15~24克、炙甘草6克、黄芩6~9克、黄连9~12克,用水约1200毫升,先煮葛根,煎至1000毫升,放入其它药,再煎,煮取40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次服200毫升。
       本方为解表清里之剂。主治伤寒头痛发热,恶风自汗,本应用
桂枝汤解表,医者误用下法,致虚其肠胃,热邪乘虚入里,而造成病人下利不止,脉促(为表邪仍未解),喘而汗出(里热气逆)之证。此为邪热留于太阳、阳明,协热下利,可兼见身热口渴,胸脘烦闷,自汗气喘,舌红,脉数或偶有一止(促脉)等症。
       方中用
葛根专解阳明之肌表,又能升阳明清气,而治泻利,作为主药。辅佐以芩、连,寒清里热,苦坚里虚,并燥肠胃之湿。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相合而成解肌表、清里热之方,表解里和,不治热,热自退,不治利,利自止,不治喘,喘自平。此为太阳阳明,表里两解之变法。
       现代医学的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病,如出现上述诸症时,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效果甚佳。
       我常用本方加
木香9克、厚朴10克、焦槟榔12克、炒白芍12克、马齿苋10克等,用于急性菌痢出现肠胃湿热证者,可收良好效果,请试用。
       本方与
黄芩汤均治伤寒病出现下利者。但要分清本方所治为太阳病桂枝证误不遂下利不止,喘而汗出,脉促者;而黄芩汤(黄芩白芍甘草大枣)则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既有太阳证之身热、头痛、脊强,又有少阳证之耳聋、胁痛、呕而口苦、寒热往来。自下利,「自」是指未曾误用下法(本方所主为误用下法所致)而自出现下利之症,病在半表半里,故以黄芩汤和解之。
       如下利带有脓血,血多脓少,腹痛腹坠,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窘迫使频,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而弦者,可以本方加
白头翁秦皮马齿苋、生地榆等,有佳效。
       寒湿下利及里虚寒下利者,均禁用本方。
焦树德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葛根芩连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葛根芩连汤∥每日一经方
《伤寒论》方药解析: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汤方证应用汇总
葛根芩连汤证探微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34
伤寒论.第34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