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杂病论

六经次序问题

手头的几本书: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高校教材《伤寒论讲义》1983年版;刘渡舟《伤寒论通俗讲话》1980年版;冉雪峰《冉注伤寒论》;都是以太阳-阳明-少阳次序排列篇次。

唯独姜春华《伤寒论释义》以太阳-少阳-阳明次序排列篇次。

姜师在正文内没有说明排序理由。在附录:《伤寒论六经若干问题》有“六经次第问题”一节,可以推测其排序理由。原文较长,摘要如下:

1,清代高学山氏肯定原书不分篇,所持的理由是可信的,他说:“仲景《伤寒论》原书必不从六经分篇,当只是零金碎玉,挨次论去耳,分从六经者,其王叔和之臆见。盖病虽不能逃六经,而六经亦何能限病哉?既从六经分篇,则一病之界于两经之间,及一条而有二三经变证者,将何所收受乎?且不必逐条冠之曰太阳病、阳明病等之字样也矣。”姜师说,仲景书每条之上冠以某某病,正说明其原始不分篇。高氏之见极是,后世争论少阳与阳明之先后次第者可谓多事矣

2,明代王肯堂认为,王叔和分三阳三阴六篇,凡仲景标明太阳病的,阳明病的---各入其篇。凡未标明六经名目,只提伤寒某病用某方主之的条文,“则病属阳证、发热、结胸、痞气、蓄血、衄血之类皆混入《太阳篇》,病属阴证厥逆下利呕吐之类皆混入《厥阴篇》也。惟燥屎及屎硬不大便大便难等证,虽不称名,独入《阳明篇》者,由此证类属阳明胃实,非太阳厥阴可入,故独入阳明也。”

3,姜师说:王叔和据《内经》次序。因为《内经-热论》有:一日巨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的次序。王肯堂以为六经条文分篇不恰,尚未知《伤寒论》中混有杂病条文,而杂病篇中亦混有伤寒条文,不仅六经分篇之不恰也。举例言之,痙湿暍诸条之太阳病,中风历节篇之少阴脉浮而弱,水气篇之太阳病,黄疸篇之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云云。---

4戴元礼:“太阳在表,少阳在表里之间,阳明在里;自外渐入内,次第正当如此;果如《伤寒论》所说,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岂可第二日在里,第三日方半表半里乎?”丹波元坚《述义》,其次第一为太阳,二为少阳,并说少阳为半表半里之证,---今先列于阳明者,使人知传变之叙而已。

5,因为为了保持所选版本的原貌,所以讲义等书,仍守原来次序。姜师伤寒论释义,是以类方、类证、类法结合表述,所以有意变更次序?

 

六经统百病说

柯韵伯:“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节制。” “盖伤寒之外皆杂病,病名多端,不可以数计,故立六经而分司之。伤寒之中最多杂病,内外夹杂,虚实互呈,故将伤寒杂病合而参之,正以合中见泾渭之清浊,此扼要法也。”

姜春华评曰:治同一理是对的,说咸归六经之节制则非。---柯氏说结胸、脏结、瘀热发黄等,或因伤寒或非伤寒,这是对的,说伤寒中多杂病,也是对的;因为结胸可由杂病误下而成,发黄亦见于杂病,而伤寒过程中因患者某些脏器之素虚,病邪因其虚而传入,则见杂病之证。惟杂病终不得与伤寒混淆,因杂病、伤寒均各有必见之“正证”,不得因其变证而混淆病之“正证”。---夫此区区六经之提纲,能司不可以数计之病耶?柯氏苟平心思之,当知其不可通也。

 

六经统百病说,现下仍有人提倡,可惜我没有看见具体资料,没有看见是怎样使用六经辩证方法来辨治百病的。至于使用仲景辨证论治精神,使用六经辩证的法方药来治疗百病,应该是普遍现象,和六经统百病不是一回事。

 

为了解当代名医在临床上运用六经辩证的具体情况,我翻阅了手头的《董建华医学文集》。

在专著《温病讲义》里,有“温病与伤寒的关系”一章。   在专著《温热病论治》里,有“温病与伤寒的异同”一节。   在《医论》部分,有“浅谈伤寒论少阳病的证治三要”一节。   看来董老是不同意六经统百病说的。至于伤寒论对于温病学的贡献,自不待言。

刘渡舟是伤寒大家,可是我的手头就有刘老的《肝病证治概要》一书,可见其不是六经统百病。

 

仲景开创的辨证论治精神、原则、方法(广义的方法论),是中医的普遍真理;具体的六经辩证方法、方剂、药物自有其临床局限性,尽管现在和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提高的潜力,毕竟有其特定的适用范畴。所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其中的“法”字,也应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解读。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否认前者和夸大后者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伤寒论何以很少提及脏腑经络名词?

通读全书,提及脏腑经络名词的条文除了胃以外极少。

1,提及最多的是

胃和、胃不和;胃气、胃气和、胃气不和;胃中冷、胃中寒冷;胃气生热、大热入胃;胃气弱、胃中虚、胃中空虚;胃中干、胃中燥、胃中干燥、胃中水竭;胃中有邪气、胃中有燥屎、水渍入胃;胃中燥烦实;属胃也;

2三焦:多处提及,仅次于胃。

33:脾家实;肝乘脾。脾约属病名,也算吧。

42:肝乘脾,名曰纵。在一个方剂的后面注有:并泻法。

51:肝乘肺,名曰横。

6膀胱2:热在膀胱、冷结在膀胱关元。

71:邪结在肠中。

膈,胸多见,不能算脏腑,只是部位。

并且上面所列,有的是否出于仲景尚有争议。

经络提及:针足阳明;灸厥阴

穴位:风池、风府、期门、大椎、肺俞、肝俞、关元;

荣卫、津液、血室。

 

比较而言,则金匮开篇即五脏生理病理就都提到了。

这是不是就是大家说的伤寒以六经辩证为主,杂病以脏腑经络辩证为主的区别?

虽说仲景时代不得不省文,也不至于惜墨如此呀?比较而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则几乎无处不在。当然我们现在不得不使用中医基础的名词术语来解读伤寒论一书,舍此别无它途,但是六经辨证很少提及脏腑经络名词的现象,毕竟是心有疑惑?我这个统计提示了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胃与六经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篇(【3】【4】【5】)
《伤寒悬解》清黄元御著太阳传经 五章(转载)
中药漫谈|葛根解肌退热,又升清阳,有解项背强痛之专能
《伤寒论》. 第115条
《伤寒论》六病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