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苦机理浅寻

口苦机理浅寻

中医025班  刘艳艳  指导老师  刘桂荣

   主要从中医角度探寻口苦机理,兼及西医方面的研究,比较二者的不同

关键词 口苦 胆汁上溢 热  肝胆  心  西医

口苦即自觉口中苦味,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有口苦的经历。口苦一症早在《内经》就有记载,与胆瘅,胆胀有关。后代医家的论述也大多沿用此说。

口中味觉与脏腑气血的机能状态有关,五脏津液上通于口,但与脾胃关系最密切,脾胃和则口味正常,一般无病或疾病预后较好。《难经》“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明代申计垣认为“舌通各经内脏,内脏有病属寒属热与舌之味觉有特殊象征。 口舌的味觉变化可以作为诊断或预见疾病的重要依据,如本文之口苦也可提示脏腑气血的机能状态。

回顾历代医家论述,认为口苦主关乎热和胆汁上溢。《灵枢·四时气》“胆液泄则口苦”,胆汁苦,肝胆之脉均会于咽,咽为外使,各种病因导致的胆汁之气上逆,通过经脉和咽上溢于口而可见口苦。《尚书·洪范》曰“火曰炎上,炎上作苦”,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各种原因热证,引起火热上炎,均可致口苦。故五脏六腑的热证可以出现口苦,但于肝胆、心关系最密切。当然,此热当亦有虚实之分。

1 胆汁上溢

《素问·奇病》论“百病口苦,取阴陵泉,病名为何?歧伯曰:病曰胆瘅。”瘅,热也。早在《内经》就认为胆汁上溢与热有关。胆为六腑之一,东垣认为胆为少阳春生之气, 胆气易升易泄。《血证论》又认为“相火之宣布于三焦,而寄居于胆府”,胆火常易上炎,气机冲逆而胆汁随之上泛于口而苦。

肝胆相合,气性相随,肝主升发疏泄,肝气易逆易郁化火,肝疏泄失职常影响到胆,《素问·痿论》认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杂病源流犀烛》亦认为“肝移热于胆亦口苦”。如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影响到胆,肝胆火旺,火炎胆逆则苦。肝胆湿热、肝胆郁热或痰瘀火热阻滞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气不舒,胆汁外溢则口苦。

但胆汁上溢口苦却并非皆由热所致。《素问·奇病》论:“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腧。”多谋则劳,劳伤则胆气虚,胆气虚而不固,胆汁循经上溢见口苦。对于这种胆虚证属郁证者,丹溪治以越鞠丸、甘麦大枣汤,与西医的神经性口苦相似;属不寐者用安神定志丸 ;《证治汇补》治疗胆虚口苦者,用逍遥丸为君,柴胡胆草为使。

肝阳虚或肝气虚,肝疏泄无权,枢机不利,浊阴阻塞上下,胆汁壅滞外溢症见口干口苦、畏寒、手足抽搐、面色黧黑、消瘦、脉沉细弱,张锡纯重用黄芪,少佐理气之品以治之。

虽然临床胆虚、肝阳、肝气不足所致口苦较少,但由此证明口苦并非皆由热而起。

2 热

2.1 肝胆

如前所述肝胆各种热证可以导致胆汁上溢口苦,但肝胆火旺,火邪上炎,亦可为苦,“凡物之味苦,皆火犯所致”,可见火热也应是口苦的一个原因。两者不能截然分开,且常相兼致病,另外肝胆火旺致病常犯他脏,也可出现口苦,由此也说明口苦与肝胆的密切关系。

2.2 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主舌,在窍为舌”,又《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矣”,心居上焦,为阳中之阳,最易化火上炎生苦,故口苦与心火关系亦密切。心火亢盛,上炎,症见口苦口干、或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便干、舌红脉数,治以黄连泻心汤或导赤散加减。

另外痰火扰心,痰热壅盛,肾虚不能制火导致心火上炎者也可出现口苦等症。

2.3脾胃

脾为湿土,属至阴,脾病本身导致口苦少见 ,多由肝木乘脾所为。脾开窍于口,脾和则能知五味,肝脾有病易见口苦。平日情志不畅,饮食不调,劳倦思虑易致肝脾不调,或肝郁化火,横逆犯脾,或脾虚不运,土壅木郁,湿热内生,症见胸胁胀满,善太息,烦躁或抑郁,口苦咽干,纳呆,腹胀腹痛或便溏,脉弦缓。张景岳也认为:口苦未必悉由心火所致,思虑劳倦,心脾虚则肝胆邪溢而为苦。《证治汇补》治中气不足,木乘土位,口苦,用四君子为君,芍药、柴胡为佐

脾胃同属中土,肝郁化火亦常犯胃,肝胃不和,可见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头痛目赤,嘈杂吞酸等症,治以佐金丸。

六腑属阳,胃为阳明燥土,胃气易逆,胃火易盛上炎也可见口苦。

2.4他脏

肾居下焦,为阴中之阴,不易化火,但肾为一身元阴元阳之根。其人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年老体衰,阴精不足,肾中虚火上炎,或肾亏不能制心,心火亢盛,也可见口干口苦,腰膝酸软,耳鸣眩晕,遗精盗汗等症。

肺居上焦,为阳中之阴,主宣发肃降,但以肃降为主,故肺热口苦少见,但并非没有。肝火盛,木火刑金,出现肝火犯肺之咳嗽,胸胁满闷,急躁易怒,咳痰甚至咯血,口苦干,舌红脉滑数。咳血方可疗。此外痰热壅肺咳吐黄稠脓痰者也可见口苦。

2.5温病

口苦也见于温病初期,热入气分之里热证,或邪伏膜原,或温病后期,肾阴不足,不能制心火,出现壮火复炽,虚实夹杂等证都可见口苦。

另外《证治汇补·痰证》认为“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热者”痰火常相挟致病,由痰而见口苦,总不离火,所以分属于热。

总之,由于各脏的生理特点,阴阳属性的不同,致病也各有特点。口苦一症与肝胆、心关系最为密切。热证是出现口苦的最主要方面,故口苦口干常相伴出现,但口苦却并非其特有症状,因脏腑和火热的程度,个体的不同而不同。

胆汁上溢和热邪致苦虽有不同,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尤其体现在肝胆方面,常相兼致苦,

 3 西医的认识

西医学将味觉分为甘苦酸咸四种基本味觉。主要由分布在舌面上的味蕾细胞产生刺激,经传入神经传入中枢而产生味觉。其中人体对味觉的感觉阈值最低,能够敏感的感知苦味,故肝胆病时,胆汁淤积入血,味蕾细胞可以敏感感知而口苦。舌部的血运和唾液分泌减少,使苦味物质沉积,刺激味蕾细胞产生苦味,这也是口苦常伴口干口粘的原因。甜味起点阈值与苦味存在一定的对立性,如癌症病人甜味升高,而苦味下降,所以部分病人有口苦表现,用中医苦胜甘的理论很好解释。此外情绪紧张,饮食不洁,缺锌,牙齿疾病,服用药物等均可导致口苦,并认为口苦存在年龄、性别、时间差异。虽然西医对其中机理尚不十分明了,但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却简易明了,体现了中医学的优点,也证明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但是西医学的认识也并不完全佐证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味蕾细胞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感知,在舌面有不同侧重,舌根主要为苦,舌尖主要为甜,两侧为酸咸。这种分布与中医舌面五脏的分布存在差异,中医认为舌尖为心,中央为脾,两侧为肝胆,舌根为肾。固然中医藏象与西医的器官并非同一概念,但毕竟有相同之处,因此我认为中医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可以考虑取西医学之长来促进中医的发展,以期求新的突破,相信单就口苦来讲,会有新的认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胆汁上溢晨起口苦,从降胆火入手,清肝利胆、疏肝理气是关键
口苦(呕胆、呕苦)中医辨证治验
口苦(呕吐,呕苦)中医辩证治疗
口苦
口苦的两种病机,两个治法方药
孙丰雷教授治疗口苦验案举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