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夏冶金业
西夏鎏金金铜卧牛。资料图片
西夏建国后,西夏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西夏冶金在学习中原技术的同时,借鉴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的优良技术,不断摸索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先进的冶金技术。西夏陵出土的鎏金铜牛及西夏时期的兵器、铁器都是西夏冶金业工艺精湛、做工优良的见证。
西夏境内缺乏矿产资源,又经常遭受辽宋的禁运,以致西夏对冶金业进行了严密的管理,西夏冶金业基本是“官办”性质,根据材质不同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分别有“文思院”,专门掌管金银玉器等制造;“铁工院”,专门掌管铁器制造。
从榆林窟第3窟东壁西夏壁画五十一千手观音中的《西夏锻铁图》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西夏锻铁的情景。西夏当时已采用先进的竖式风箱,这种风箱可推拉互用,连续鼓风,风箱风量大,燃料得以充分燃烧,提高炉火温度,增强冶炼强度,不仅加快了锻造速度,同时也提高了锻造质量,为打制精良的铁器提供了技术保障。
西夏金银器制造
西夏政府机构中设有“文思院”,作为官府手工业作坊之一,专门负责金、银、犀、玉等高级用品的制造,用以满足统治者在日常生活和礼仪制度上所需的各种工艺制品。《天盛律令》中就详细记载了铸造金银器的消耗标准,“金耗减法——生熔铸:生金末一两耗减一字,生金有碎石圆珠一两耗减二字;熟再熔一番为熟板金时:上等一两耗减二字,次等一两耗减三字;熟打为器,百两中耗减二钱”。由此可见西夏金银器铸造分为“生金熔铸”、“熔熟板金”、“熟打为器”等,即熔铸生金后再熔为熟板金,然后打制成器物。从出土文物金莲花盘、金碗、金桃形饰件和金剔指、马鞍金饰及银钵、银碗、银盒、鎏金银饰等,可知西夏金银器制造工艺水平的精湛。
西夏铜器制造
冶铜是西夏手工业中重要的生产行业,西夏铜器制造技术相当先进,不仅仅需要打制和铸造,还需冶炼、模具雕塑、浇铸、焊接、抛光、鎏金等工艺于一体,技术十分复杂。《天盛律令》卷十七明确规定“铜输为种种打事,则一两耗减三钱,为种种铸事,则一两可耗减二钱”。从出土文物鎏金铜牛、铜钱、铜牌、官印、铜镜等可以看出西夏铜器制造技术的先进和铜质品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土于西夏陵M177号陪葬墓甬道的鎏金铜牛,身长120厘米,重达188公斤,模制浇铸而成,空心,外表通体鎏金,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尤其是打磨抛光过的眼睛,使整个铜牛神采奕奕,宛如活物。鎏金铜牛集美术、模型、浇铸、抛光、鎏金等技术于一身,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西夏铁器制造
西夏铁器主要用于制造兵器和生活用具,包括社会用品、军事用品、生产用品、生活用品等,由于西夏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和社会因素,铁器制造是西夏冶金生产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西夏由于频繁的战争,统治者需要精良的兵器、铠甲等军事装备支撑战争,因此十分重视兵器制造,将它掌握在政府手里。西夏早期境内的夏州,有丰富的铁矿,元昊时期,在此设立铁冶务,主管铁矿的开采和冶炼。建国后,西夏设铁工院,属末等司,专门负责兵器制造,各种兵器制造都有专门的工匠,如弓箭匠、披铠匠、枪柄匠、绳索匠等,并专门设有管理铁匠的部门。
西夏铁器制造主要采用冷锻硬化工艺,其中制造最多、质量最好的就是刀剑之类的西夏兵器。史书记载西夏甲胄“皆冷锻而成,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能及。”宋朝统治者以及文人学士往往以佩戴夏国剑为荣。西夏陵出土的夏国剑,剑长124厘米,仅剑身长88厘米,刃部最宽处5厘米,厚1.9厘米,管状柄,虽腐蚀严重,但仍显示出当时制作工艺的精良。陵区出土的铠甲片,部分外表还有鎏金,有孔眼,薄厚均匀。大量的兵器出土表明了西夏铁器制造业的发达。
西夏冶金业的发展是西夏手工业带动城市繁荣发展的一个印证,它传承发展汉族传统手工艺,学习吸纳周边民族的优秀文化,经过良好地融合,形成先进而独具特色的冶金工艺,在我国冶金历史上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篇章。          通讯员王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风骚:青铜黑铁,人类金属冶炼的漫长历程
一周一器——西夏鎏金铜牛(典型标准器资料库必备欢迎分享、关注)
金柄铁剑,秦军一统天下的利器
大英博物馆独一无二的中国国宝,近年重新出土,不出国门便能见到
秦时的十二铜人去了哪里?
“鎏金铜牛”再现西夏辉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