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志
五招让孩子拥有自控能力
彤彤上周开始上幼儿园了,幼儿园的生活自然和家里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就拿每天看电视只看一集的习惯来说,在家里,彤彤已经习惯了自己控制时间,一集电视结束,彤彤就会自己站起来关掉电视,我从来不管也不需要提醒。带着这个习惯进幼儿园,第一天从幼儿园回家,彤彤告诉我:“幼儿园放电视了,一集完了我去关电视,老师不让我动电视,老师自己把电视关了。”一边告诉彤彤在幼儿园要听从老师的安排,一边也表扬了彤彤自觉控制看电视时间的行为,更表扬了彤彤当妈妈不在身边时,依然可以这样坚持执行的做法。这件事,也让我回忆起了一路约束彤彤看电视时间的一些细碎的记忆,更深深体会到,约束孩子的行为靠孩子的自控力永远比靠家长督促效果持久。
一、约束的动机
彤彤大约从1岁半开始接触电视,和很多孩子一样,彤彤很喜欢看各种电视节目,从最早的音乐启蒙(可点击),到后来一系列的英文启蒙动画片(可点击),还有《机器猫》、《猫和老鼠》、《倒霉熊》……彤彤几乎是看一个爱一个。还经常把这些形象融入生活中,不是要求讲朵拉和彤彤一起荡秋千;就是要求TOM猫和彤彤去摘蘑菇;仰或是讲倒霉熊和彤彤一起吃饭……总之,动画片对彤彤的吸引力之大让我震惊,彤彤的痴迷程度在一开始就让我意识到控制彤彤看电视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但,这种控制应该怎么做呢?当过孩子的我深有体会,如果大人管的多了,自己就会放纵自己,在电视的吸引下把整个心思用于如何与大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所以,我觉得最不可行的是让彤彤感觉控制看电视是我的事情。
让孩子理解看电视太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个道理很重要,只有孩子理解了这个道理,才可以产生自愿去控制的愿望,如何把这个道理给孩子说明白呢?记得前不久,我写过一篇博文《3岁宝宝看世界什么最重要》《中谈到了我对孩子眼中世界和大人不一样的一些感悟,3岁以内的孩子更容易理解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与孩子沟通要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少用形容词,多用简单的描述。比如:“看多了电视,眼见会坏掉”这样的话,对于孩子就不起作用,因为他们不理解“坏”的含义,也不能想象出“坏”的样子。相比之下,不如告诉他:“看多了电视眼睛会坏,坏了就会看不见东西”,然后,用手把他们的眼睛蒙上,告诉他们这样就是眼睛坏了的感觉,孩子就会更容易理解。
根据孩子这样的特性,简单的说教与绘本图文并茂的演示相比较,彤彤对于绘本讲道理更愿意接受。因为,哪里不但有图文并茂的讲解,更有符合孩子口味、吸引孩子的生动图画。于是,我给彤彤买了几本关于保护眼睛的绘本,《加古里子的身体科学绘本--我会保护眼睛》、《可爱的身体--眼泪小精灵,谢谢你》,还有《眼睛兔子》这样的滑稽可爱的,即便不是主要说戴眼镜不好,但通过眼睛兔丢失眼睛的那些滑稽事情,彤彤也能够理解戴眼镜不是一件好事情。和彤彤一起读这些书,通过里面略有夸张的描绘,彤彤更加理解要保护眼睛的道理。因为惧怕眼睛的伤害而约束自己,应该是自控能力产生的最好动力吧。
二、规则的制定
有了约束的动机,就需要制定一个规则。和孩子共同设定一个合理的标准,提前约定规则很重要,提前明白规则的孩子更知道应该怎么做,触犯规则的时候也会产生内疚感。
对于看电视这件事来说,我希望和彤彤约定一个合理时间限制,但,当我面对一个还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的时候,我发现,我和彤彤很难在时间限制要求上产生共识,往往是我说“10分钟”,彤彤同意了。可到时间的时候,彤彤就会和我产生争议,她认为没到时间,而我认为到时间了。这也让我觉得,如果想和彤彤在时间上达成统一的意见,首先需要统一的是我和彤彤的时间观念,我在《三个方法让幼儿理解时间观念》中也记录了我的一些心得。
再回到看电视的问题上,除了我以前提到的通过小闹钟设定时间的方式以外,我和彤彤更喜欢用一集结束作为时间的,因为,我感觉看着一半就关闭电视,即便是我自己也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我也能体会彤彤,每次只看半级一定非常不舍得。因此,一般对于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短小动画片,我们都会用一集结束作为约定。一级介绍的定义彤彤在1岁多就可以理解,还记得1岁多的彤彤就可以在看见字幕的时候告诉我:“完了”,所以,我们不会在结束标准上产生分歧。但对于一些时间比较长的节目,比如1个小时以上的动画片,我就会和彤彤商量两种解决方式让她选择,第一是,因为这个电视时间比较长,因此,今天看完明天就不能再看电视了,并且,这个动画结束后不可以再要求看下一个动画;另一个则是借用定时器工具,让彤彤和我在时间上有一个相同的标准,事先约定闹钟响起就结束。并且把两个选择的利弊说一下,比如,第一选择因为时间比较长,对眼睛可能会有一些伤害,而第二个选择会比较健康,然后,鼓励彤彤自己选择。如果彤彤选择了第二个,我也会非常及时的表扬她这个选择的正确性。这样,一般情况,彤彤都会选择第二个,但如果,她经过考虑仍然坚持第一个,我也不会反对,因为,我一直会告诉彤彤,保护眼睛是自己的事情,妈妈只负责给她参考意见,最后的决定就由彤彤自己做主。
三、惩罚的方法
任何规则的执行都需要一个约束条款,才可以保证规则的顺利进行。因此,除了事先订立规则以外,更需要注意与孩子提前讨论好一个惩罚方法。虽然,孩子是因为惧怕不良后果产生了自我约束的需求,但,毕竟眼睛坏了的惧怕后果,不可能立竿见影的给孩子教训。而当孩子无法约束住自己的时候,事先说好的惩罚方法则会起到让孩子可以马上受到教训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惩罚对孩子更有作用呢?
最开始,我曾经和彤彤约定过,如果今天多看一集,那么,明天就不能看。但,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惩罚存在问题。彤彤每次看得高兴的时候,会告诉我,妈妈,我明天不看了,我再多看一集;然后,又说,我后天也不看了,我再多看一集……直到我不能忍受,直接告诉彤彤今天不能再看了,彤彤才无限依恋的关闭电视。虽然,彤彤的确可以做到后面两天不看电视,但我也实在不能接受彤彤一天突击看太长时间。并且,这样的方式,每次都是我说不让彤彤看电视,这违背了我想培养彤彤自控能力的愿望。
通过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与大人有多么不同,我才意识到,我的惩罚措施制定的不合理,不能让孩子马上感觉到事情带来的后果,孩子因为缺乏对长久未来发生事情的理解,对于彤彤这么大的孩子是缺乏控制力的。于是,我改成了,彤彤如果多看一集,就自己从家里墙上的表扬栏里面扣掉一枚奖励贴纸。家中的表扬栏是彤彤给圣诞老人换礼物用的,彤彤每次表现好,我们都会在那里贴一枚贴纸,我们告诉她,如果整个表扬栏在圣诞前夜贴满,圣诞老爷爷就会在圣诞夜给彤彤带来一个彤彤最喜欢的礼物。因此,平日里彤彤非常珍惜那上面的贴纸。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我强掉,如果不执行说好的约定,彤彤每多看一集,就要自己扣掉一枚贴纸,而不是我来扣掉。
这个惩罚方法设立后,由于立竿见影,对于彤彤有了更好的约束作用,因此,自从这个惩罚方法设立以后,彤彤在也没有多看过一集。
四、正向的滋养
任何事情要想长期坚持,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我知道惩罚可以约束一时,但随着孩子的心智不断成熟,这样的方法早晚是要失去作用的。所以,如何把这样的行为化成幸福的习惯,也是我考虑的内容。
首先,要让孩子喜欢做某件事情,简单的惩罚是绝对不可能达到长远目的,对于彤彤这么大的孩子离不开的是家长的认可和鼓励。为了让彤彤建立对自己明确的认识,平时,会有意无意的经常说彤彤是个“自觉”的孩子,让彤彤对自己这个优点深信不疑,就好象是一种心灵的培养吧,不能不承认,家长的期望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我深信彤彤是一个自觉的孩子的时候,随着,我不断的重复,这个优点也根深蒂固的种植在了彤彤的心里。
其次,给彤彤最及时的表扬,每次彤彤看电视,每到快结束的时候,我会让彤彤感觉我好像没有注意,甚至故意跑到其它房间去做点其它的事情,假装并没有盯着彤彤是否关电视。但,只要她可以自己主动关掉电视,即便我在房间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也会马上跑出来表扬她,让她感觉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时刻被关注着,从而,产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家长的辅助
孩子毕竟年纪小,再简单的规则,再完备的惩罚,要想完全撒手让孩子执行也是不可行的。难免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督促作为辅助,但,家长的辅助原则上还是要保护孩子的自控力的形成。一旦出现孩子没有主动关闭电视,最忌的是直接指明孩子的错误,比如:“说好了关电视,你怎么没有关?”这样的方式说多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出现负面印象,更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的负面情绪。最好的方式是多用询问的方式,比如:“每天可以看几集呢?”“如果,多看一集应该怎么样?”让孩子自己思考行为对错,如果需要履行惩罚,最重要的也是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履行行为的惩罚后果,并且,表扬孩子是一个可以说到做到的好孩子。这个惩罚过程,更多的是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不过分指责和批评。要相信孩子,她会自己体会到这样的惩罚带来的不快,从而在下次行动中产生约束控制自己的愿望。
要注意的是家长的督促作用是辅助提醒,绝对不能越主带庖的采取简单的制止措施,或是过分指责的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家长的情绪应该更平和,不急躁。孩子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任何规则制定以后,都要求孩子立刻不可能完美的执行,惩罚是用来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机会,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就更容易包容孩子的错误。
用对孩子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孩子心灵里种植一棵自觉控制自己行为的种子;用实时的关注和及时的赞许,滋养这颗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用孩子理解的规则为小苗支建攀爬的滕架;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错误,避免拔苗助长。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似乎什么也没做,不经意间小苗就长大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爱看电视,你有办法让他自控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搞定“熊孩子”,先提高他们的自控力!
在家庭教育中惩罚的慎用原则
3~6岁幼儿文明习惯养成对照表
内心强大的孩子是怎样管教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