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经典做临床

针灸疗法宏大广博,穷一生难得其要。针灸理论深奥难测,知其一可谓良医。

1、学者需重视经典。

学者需要读经典,若是不读经典,虽然也有所得,然则时间一长,必然流于异端,且不可自拔。正如吴鞠通先生在《温病条辨·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曰:“学者必不可不尊经,不尊经则学无根柢,或流于异端;然尊经太过,死于句下,则为贤者过之,《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

2012年8月30日,我周围的人出现了2个肚子疼痛。这天上午,其中是一个同学,在一起的时候突然说自己肚子右侧疼痛。当时我也未深加考虑,笑说,要不,给你扎一针吧。我随手从自己的针包里拿出了一针,朝合谷穴的压痛点针刺进去,得气后略略行针,同学就感觉到肚子基本上不疼了。到了中午,以前的一个学员给我打电话,说和她在一起吃饭的同学可能是吃饭受凉了,突然出现了肚子疼,揉足三里也不管用,问有什么办法?然后我考虑了一下说,掐掐合谷穴吧,靠近掌指关节一侧。大约半小时之后,接到了她们回复的短信,说按了合谷穴之后片刻,肚子就不疼了。

若问这些治疗经验从哪里来,答案是从经典中来的。当时首先想到了《灵枢·本输第二》中的一句话“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那么这段话说的就是六腑病均可以选择手三阳经的穴位。肚子疼痛,涉及到的经脉会有阳明胃经,阳明大肠经,太阳小肠经等。然则为什么取阳经的穴位呢?其道理在于急性病症首先是入阳经或者六腑。为什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说得好:“邪气之中人也,中于阴则溜于府,中于阳则溜于经。”患者出现了急性疼痛,那么首先是阳经或者六腑的病变。积食入了五脏,那么也会“中于阴则溜于府”,还是回到六腑病证及其治疗。所以我们选择阳经的穴位治疗。那么为什么选择阳明经呢?《灵枢·本输第二》:“大肠小肠皆属于胃。”可见阳明胃经的重要性。选择合谷穴也是由于“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后来凡是遇到腹痛者,皆是一按合谷,疼痛很快即可止住。


2、学者必通经络。

比如失眠,其中有一个类型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这种失眠多是由于晚上临睡前喝酒太多,过度饮食等引起的,表现为睡眠很浅,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其机理是什么?机理如下,《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也就是说胃经有一条络脉直接和心相连。所以当饮食不当,胃气不和或胃气不降,那么邪气就会循着络脉上达于心,从而引起心情烦躁。对于此类型的治疗也要从健脾和胃入手,比如足三里用泻血法。

3、学者需重视经络辩证。

如长期便秘的人也会出现心情烦躁,那么为什么会引起烦躁呢?这是因为长期便秘多是胃肠气血不降。《灵枢·本输第二》:“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大肠、小肠皆隶属于胃,大肠和胃同属于阳明经,阳明主降。现今便秘,阳明不降,那么上焦心肺气血有余,阳热之气偏盛,那么就会引起心情烦躁。中风患者通常大便不通,神志昏迷,不能言语。若是能够将大便通下来(如用大承气汤),那么很快就能够苏醒。所以有人依据此通大便,能够使其神志清醒的现象提出“胃肠主神明”,对不对呢?所谓“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胃经除了一条络脉直接联络心以外,足阳明胃气还入络脑。如《灵枢·动输第六十二》:“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此外,《灵枢·经别第十一》记载:“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还有,《灵枢·经脉第十》:“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所以当胃肠气血不通的时候,则会影响心神,导致神志异常就毫不奇怪了。因此心主神明,而非胃肠主神明。

4、学者需重视异病同治。

例如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原因之一是由于饮食过于辛辣,脾胃蕴热经过经络上达于肺系(咽喉)所致。《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偱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肺系也就是咽喉部位。所以若是中焦脾胃蕴热或者大肠燥热等,那么热邪就会循着经络直接上达于肺系,从而引起咽喉部长期的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在这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失眠,便秘导致的心情烦躁,反复发作的扁桃体发炎病证病种不一,然而均是由于胃肠阳明气不降导致的,所以其治法也是一样,通降阳明气血,即异病同治。

再如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口疮,其机理在于口疮是有火,而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肾水属阴,所以需要辛温的吴茱萸提供热量,使肾水上升,肾经循喉咙,挟舌本,水克火,因此可以治疗口疮。北京张士杰现在《针刺古法举隅》中用太溪穴治疗咽喉疼痛,其机理也是水克火。再如笔者用复溜、太溪治疗发热其机理也是在于水克火。所以不同的病症,作用机理一样,治疗方法基本相同。这也是异病同治。


5、学者须重同病异治。

几年前夏秋之际,有个学生的母亲因为过于劳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久治不愈,请我为其诊治。我根据“劳则气耗,久劳伤肾”而用独活寄生汤补肝肾,壮腰脊,通经络,止疼痛治疗。服药大约2周后,疼痛停止。续服药2周,基本痊愈。大约半年后,学生对我说,“范老师,我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犯了,服你的那个药方半个月了,怎么不管用呢?”然后我问这次腰痛是怎么引起的?回答说:农村里农忙,正赶上浇地,妈妈在地里看东西,睡在凉地上,然后就腰痛了。我看了看时间,大约是三月份,正是农忙浇地的时候。我心下释然,前面的药方主要目的是补肝肾,壮腰脊,通络止痛的药方,不是温阳散寒止痛的,怎么可能会很有效呢?当然也会有一定效果,因为其中部分药是补肝肾。然后给予了温阳散寒止痛的药方(附子、肉桂、仙灵脾等)治疗,大约2周以后疼痛缓解。又过了几个月,学生第三次请我为其母亲诊治疾病。学生说:范老师,我的母亲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犯了,吃了你的上两个药方都不管用,怎么回事?我又问了问这次腰痛是怎么引起来的?回答说:妈妈坐在他的弟弟的三轮车的后面,开车太快,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了,腰痛又犯了。我顿时无语。此为跌扑闪挫,瘀血腰痛,而此前两方与此相关性不大,如何能有效呢?然后予以活血化瘀方,2周而愈。由此可知,病同而治异。

6、学者须通脉象。《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就是说针灸也要先看脉象,通过脉象的变化来看病证的变化。个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在用针前后,患者的脉象变化还是非常大的。

【病例】右膝盖疼痛

刘某某,女,约50岁,2012年8月20日。右膝盖疼痛多年。右腿腘窝处,右腿大腿外侧小静脉曲张严重。舌苔薄微黄,双关脉浮大有力。因为有血络,故在腘窝处以及大腿外侧小静脉予以刺血。刺血时,有两处血液扑射而出,出血甚多,颜色多发暗。刺血过程大约有二十多分钟。刺血后即感到右腿轻快,疼痛去了大约80%。然后再摸脉,发觉脉象虽然仍大,但是已经不如之前有力量了。


《灵枢·终始第九》:“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减,病必衰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脏腑、腧穴及经络学说概要
读《灵枢》13:细说“咳论”之“六腑咳”
“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概述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咳嗽
黄帝内经37——3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