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出土的佛造像

    佛造像的出现,应该是在公元一、二世纪受古希腊文化影响的印度和西域文化相混合的『犍陀罗』文化的产物。但是,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在世时候,他是反对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所以虔诚的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释迦牟尼生前的教训,不立偶像崇拜。

    后来,佛像的出现同信仰佛教的希腊人后裔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把希腊诸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引进到佛教中,塑造了具有明显的希腊人脸型的佛像,供奉在『伽蓝』(佛教寺庙)里,以形象的艺术形式来突出佛的神圣性,开始背离了释迦牟尼生前反对偶像崇拜的遗训。这些史证在古代犍陀罗遗址(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遗址发掘时,就出现了一枚迦腻色迦时期的钱币,钱币上铸有穿着希腊服装的释迦牟尼像。从这个时候起,佛像开始逐渐在佛教的伽蓝中普遍地供奉起来。并开始由大月氏经过疏勒、高昌、于阗、龟兹等地逐渐传到河西四郡(敦煌、张掖、武威、酒泉)和中国内陆。

    当佛造像东进阳关之后,逐渐与汉族地区的文化所融合。随着佛教逐渐中国化,佛的面庞也逐渐汉族化,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龙华寺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龙华寺为南北朝至隋代古寺庙遗址,他对于研究南北朝至隋代的寺院规模、布局和佛教流传、佛教文化及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山东省博兴县龙华寺始建于北魏中晚期,隋代重修龙华寺。1926年龙华寺遗址挖掘出土隋仁寿三年(603年)御造龙华碑。后在19761983年分别出土北朝石造像七十多件、北魏至隋铜造像一百多件。还出土石刻、素烧瓷造像,包括造像碑、佛头、佛座等72件,有明确纪年的9件;101件铜造像,有铭文的45件,有纪年的33件。除一件老子像外,其余皆是佛教造像。发掘中还有南北朝中北魏、东魏、北齐和隋代残碑断碣、石刻造像、金铜造像、白瓷素烧佛像等200余件和暗釉瓷罐、瓶、壶、碗、盘、杯、泥质灰陶瓦当、滴水、板瓦、筒瓦、砖以及北齐和隋代铜钱等大量陶器、瓷器、铜器。

    出土中有一尊东魏『味妙造佛像』534-550年),他是1983年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出土主尊佛像为高肉髻,面型方圆,眉目细长,略带微笑。内着僧衹支,外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胸部以下衣纹呈U字状平行下垂。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跣足立于莲台上。莲台下有细榫,可插下面带有卯孔的覆莲座。覆莲座正中下部浮雕博山炉,两侧对称浮雕狮子。佛像背部带榫,套接带有卯孔的舟形背光。背光中部有两周同心圆头光,内浮雕忍冬纹,与主尊头部相接。下部为两周椭圆形身光,内浅浮雕莲花。身光下部两侧有焊接痕迹,应焊接两胁侍菩萨,现二菩萨皆缺。背光上半部雕刻火焰纹,中有化佛三尊,均结跏趺坐。背光后刻铭文:“比丘尼味妙自愿身口孙口保佛.......”此像为分雕合体而成,主尊佛像、光背、覆莲座均为单独铸造,通过主尊佛像上的榫与背光上的卯孔插合而成一体。

    龙华寺遗址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外,更多得益于历年来出土的大量有纪年题记铭文的佛教造像。他的发现是张官村村民张立山1976年清明节前的一天在村东南角盖房子,由同村的张文臣张立俊在其院子里帮忙挖土垫地基是发现,很快从地里挖出三尊巨大石佛造像,头西脚东、南北并排地躺在地下,最大的一尊有2米来高。三尊佛像头虽然断了,但还和身子对接在一起。后1979年博兴县文管所开始对这批文物进行抢救、征集,先后历时3年多。1983年后该遗址又发现了大量铜佛造像,9月博兴县崇德村18岁的贾效国与一村民结伴前往村头拉土,在村头小路上走时被无意发现这批铜佛造像。直到20065月,龙华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从隋代毁弃后,到清代、民国时期龙华寺遗址上尚有龙华寺建筑,但规模较小,到新中国成立后,寺院原址也因为村民取土弃拆,寺院渐成一片洼地,一座千年古刹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被掩埋在了一片耕土荒草之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毫光焕彩・耀满一堂:思沃格伉俪藏佛像
战国双胞胎铜人带路:上海博物馆金铜造像系列巡礼
国博新展 | 石雕、金铜、白陶……119件博兴佛造像与你相约国博
泥金佛像
信仰永恒,铜鎏金,释迦牟尼佛造像
修德寺白石馆 故宫博物院 藏 曲阳石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