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即墨人的口头语

所谓口头语,就是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口头语其实也是方言的一部分,只不过使用频率太高,可以把它单独归为一类。

口头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地域不同,口头语也不一样。比如说,北京人有北京人的口头语,东北人有东北人的口头语。

口头语还有时代性,它追随着时代的脚步,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也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比如,古代有古代人的口头语,现代有现代人的口头语。

有人会说了,你又不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你怎么知道古代也有口头语,这很简单,从以前的书籍中就可以窥见,像《水浒传》、《红楼梦》等著作都能很清晰的看出来。

作为一座千年古城,即墨人也有自己的口头语。笔者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对那时人们挂在嘴边的口头语印象深刻,在此记录下来,权当茶余饭后的闲谈。

一,打招呼的口头语。

那个年代,人们见了面打招呼,一般都会问:吃了?现代人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一见面先问人家吃没吃饭?在这里科普一下,七十年代生活还很贫穷,人们刚刚能吃上饭填饱肚子,所以最关心吃的问题。

两个字的一句口头语,反映的却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还有一句打招呼的口头语:奏什么?在这里,“奏”是做,或者是干的意思,意思是问对方去干什么。这句口头语使用频率也很高。

二,一般性称呼的口头语。

那个年代,男人之间,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可以称呼为伙计。伙计,就是“哥们”的意思。“伙计,借个火。”,“伙计,帮个忙。”经常用。那时有一句顺口溜:伙计们们子,一根灯芯子。意思是说,哥们在一起,要拧成一股绳,就像灯芯子一样,一心一意。

三,骂人的口头语。

那个年代,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文明程度不高,所以经常说一些脏话、粗话,男人整天把“金嫩马”挂在嘴边,女人张嘴就是“酿戈比”。说的人感觉很痛快,但别人听了浑身不得劲儿。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即墨人到青岛去卖菜,在与客户讨价还价中,即墨口头语不自觉的带出来了,买东西那人想来也是个火爆性子,扬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子,打的那人一阵懵,即墨人张嘴又问:金嫩马你为什么打我?那人反手又是一巴掌......如此几个大嘴巴子下来,把那人才打明白了。

四,渲染语气的口头语。

在即墨,女人们在一起聊天,会经常听她们说“安营来如何如何”。这个“安营”算是一个语气助词,一般用在表示惊讶、感慨的语句中。比如:安营,原来是大领导,快请进;再比如:安营来,俺真忘了!

也有写做“安阳”的,据说这跟明朝初期移民有关系。移民们离开山西洪洞县之后,往山东走的一个中转站就是安阳。在安阳得到了一段时间的休整,等进入山东之后,本家 、本族或本村的移民就开始分开了,出于对亲情的难舍难离,一路走一路念叨着安阳。安阳、安阳的叹息声,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这些说法也缺乏充分的论证,只能姑妄听之,不能当真。

即墨人的口头语还有很多,由于仓促成文,难免遗漏,欢迎在文末补充。

作者:高学强,70后,在报刊发表文章若干,擅长情感美文、诗歌,作品多次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即墨话 即墨话是这样讲的 在即墨,高兴叫“恣”,真高兴叫“真恣
你所欠缺的:语言交流技巧
古代青楼女子的“内行话”,如今已成人们口头语,让人无法接受
世相漫录:口头语惹祸
“看”之别
“乃末”“伊讲”……上海话的这些口头语,你最常用哪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