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会使人健康吗
userphoto

2011.04.14

关注
教育信息
申请项目
提出建议
联系我们
下载书稿
《是什么给我力量》第一册
作者:卢安克
寻找学生的梦想
2002年6月,林广屯没有上过学的青少年(14到18岁的女孩)请我教她们普通话。开始教她们的几天,屯里的大人来帮着翻译(壮话普通话)。他们总是喜欢对学生说:"卢老师真伟大。他会解决我们村里的文盲问题,也让我们村富裕起来。"但是,这就是我做不了、也没想做的事。
我不想给他们教知识,而是想帮助他们学会创造自己的生活,通过行为和感受给他们一种比知识更基础的力量。比如为了帮助解决在自然环境中乱发挥的、难控制的思考,他们需要一个很有规律的环境。物质环境中的规律会引起思考中的规律。但为了不让头脑里形成的规律是一种理论化不使用的,给环境带来规律的建设任务一定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去找,不能搞那种专门为了小孩假造的任务。
有一天,屯里的人请我帮他们建一座桥。我就想,我虽然不能解决经费问题,可是这才是个跟学生搞实际活动的机会。我想做的是现在的普通学校做不到的:把生活中的事情当成学习机会,从发现环境的需要来培养学生的做法。
每天上午在学生农活不忙时,我就请她们和我做一些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的设计工作。我希望学生能脱离她们由于社会过于固定标准而造成的思考模式。为了发挥尽可能自由的新想法,我先不管现不现实、让她们乱发挥想像,后让她们在我的帮助下想像得越来越具体、画出图型,然后再做模型、做实验来设计我们屯需要建的一座实用的桥。
我们用的学习资料先由我免费提供。如果这些还要学生买,她们就不会来。
可是她们又觉得:画图和创造只是玩,自己计划、设计和想出的都不会有什么价值,也不会有用。他们也欣赏不了自己做出的东西,甚至不敢让自己所做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东西存在,一做出来,又把它消灭掉。只有标准的与自己无关的设计,他们才觉得有价值。所有从自己的感受来发挥的,他们就否认。
所以我问学生:"这是你们自己想建设的还是别人想建设的桥?"她们说:"我们希望有上面的人来安排,让我们来做。"我再问:"你们的生活是你们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可是翻译的人无法翻译这句话。后来有一段时间,她们没有来参加我在上午的活动。
为什么我的学生希望我只让她们做几亿人已经找到过结果的作业题,而不愿设计自己真正需要的桥?如果我给学生别人已经找到的或者完成的一些结果,学生自己永远也找不到新的、别人还没找到的做法。但是他们晚上来学普通话。
我每天让一个"学生"给"同学们"讲自己的故事,一个小学毕业的青少年男孩帮我翻译成普通话,我再用拼音把故事写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自己的、与同学不一样的拼音课文,而且因为她对自己的故事很熟悉,在我们练习念的时候也不需要再说出课文的意思,她们很自然地已经知道。
因为我发现城里孩子缺少的是动手,而我的农村学生缺少的是思考中的计划工作,所以在学生告诉我学普通话是为了去打工时,我就让她们比如以讲述文章的方式来计划她们梦想的整个工厂。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只有我还没对文章结果的具体想法,学生讨论题目的过程才能发生。所以我在备课时只考虑问题,而不考虑答案。
过了一个月,学生偶然回来参加上午的设计活动。为了桥的设计、为了了解建桥需要的力学,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模型。我们用纸、泥土、铁等材料做成的模型来做实验并把它画出来。我们根据实验得到的知识在图上作了修改后,又画了更规范的、按比例的图,再根据这个图做出了一个很细的、更好的桥的模型。这样,我们多次把实际立体模型的结构转到了抽像平面的设计图,再把抽像的设计转到实际立体做出的模型,让学生越来越具体地控制自己的想像力。
有一天和学生们用纸做成房子的模型后,我说:"这是我们这幢房子,那你说,我们邻居的房子应该怎么放?"然后我让学生把整个屯的房子都放在它们的位置,又画出怎么走到她们各自家门口的路。再后我叫学生从上往下看,并把整个情况画了下来。这成了她们见到的第一张地图。第二天,我们又上到一个山坡,根据我们看到的情况修改地图。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学生,怎样才能在我们的图上计划改造我们屯里的环境。学生说最难受的是小路在雨天走不了,晒太阳时又热。于是我们画了一条理想的路线,并考虑到了人和牲畜走路的需要,再设计了几处需要种树的中心地带,给整个设计一种比较自然的、像中国画所表现的那种形态。
然后我们做了实验来看怎样的路和台阶走起来最舒服,再设计我们为了实现所需要的一些工具。
我哥哥知道学生的方案后,用3800元人民币鼓励我们实现学生的计划。下一天我们就写了一个改造广拉屯的项目报告。广拉屯的人看到报告后就开会,然后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修自己屯里的小路。我的学生也为自己成为这个项目的设计师而感到骄傲。她们第一次为了我们的设计课紧张起来,忙着参加她们本来说没有用的学习。
在我们去河边运沙子时,学生说:"下午我们不上课吗?"她们还不懂:我们的设计项目变成真的了,我们的思考工作已经转入动手的程度,这都是我们的活动。
我们这时在晚上的课上开始学数学,且因为根据模式(数学)的思考她们接受得特别快,我们很快就算出了修屯里的小路需要多少袋水泥、多少钱、多少沙子、每个人要扛多少等。
学生缺少独立的意识
我原来希望我们的活动能让学生经历到自己的才能、自己最适合什么,使她们发挥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和责任感。但学生做的事情不仅与自己要有关系,同时也要联系到改变整个人类发展的事情。我想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和世界的需要,从这些意识找到自己梦想的项目,然后才根据他们自己的想法去实现。不过,我没有成功。她们还是找不到,也没有自己的梦想。所以我认为,我的实验失败了。
他们还是依赖(脱不掉)自然环境的某些力量、传统的思维方式、民族、村庄和家庭集体的感受(集体的灵心)。这些因素会必着(控制)他们做某些事情,使得他们无法自由独立去思考,他们都跟环境融为一体。虽然他们也会觉得自己的社会不理想(破坏、打架等),不过他们无法意识到:这个社会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如果自己不支持它,它就会消失掉。他们想的是,新东西都从外面进来,用完后会有新的。
这里的人与现代意识所造成的结果(高级技术品和钱)接触时,他们还没有接触到能造成这些东西的意识本身。结果,这些技术和钱就像迷信一样会控制他们,并把他们的生活变得没有真实根据的。正常的和心理健康的过程刚好相反:先发挥新时代的意识,然后才跟这种意识造成的东西接触。因为他们经历的过程相反,从什么都没有的状态直接到达结果,并没有经过创造这些技术的过程,所以他们对于生活的看法就变得不实际。
本来,我在偏僻山村做教育实验的目的就是把这个过程再倒回去,使山区的人能经历正常健康的过程。我想让学生先发现自己的梦想和我们班里的任务,再发明,最后才让他们跟自己做出的结果接触。我认为从青春期开始,任务是每个人自己才会发现的,再也不可能由别人安排。
如果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生活任务、又不能参与到别人的事情,他就不懂得该做什么,会感到很无聊。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生活任务,他只能根据别人找到的看法、理想和价值观去做,而这又会影响到他做事的兴趣和质量,也不支持每个人自己要发挥的责任感。根据别人的要求而做的事会让人感到好像自己没有了力量,只留下了应付上级的做法。所以,根据别人的看法、理想和价值观去做事还会使人放弃社会、会使人进入腐败的想法。但是,如果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做,这会给人带来很大的行动兴趣,使得很多的事情就变成有可能的。这不仅能代替压力,不仅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能让人感觉不到苦,反而感到快乐。所以我不愿意进行"计划教育",我想观察学生,以便发觉他们自己的理想和任务感。
这样的一种任务感也就是属于现代的意识。现代人会意识到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动作给环境造成的后果,就是一种好像自己在世界上有任务的感觉。这种任务感或者意识不可能是从现实的生活产生的。为了产生,我们一定需要接触到除了现实生活之外的因素,就是精神。如果不加这种精神的因素,人根本发挥不了意识的力量。反而现实的生活会让人失望并失去力量。
如果一个人虽然知道这些(如有这方面的知识),可是却不改变自己的做法,并且说"我控制不了自己",那么他具有的只是聪明的智力,不是意识。智力比意识低级一些。智力只是聪明、很聪明地考虑怎么说服别人、利用别人、让别人去做自己没有力量去做的事。没有意识的智力容易让人变成骗子。也许智力会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但它不能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意识就不一样。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如何造成好或者不好的生活环境,他就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并以好的方式影响到周围的环境。虽然这种意识只能在头部里达到,可是它会去控制四肢的行动。
我身边的人缺少的就是这种感到自己有任务的意识。他们的感觉还是在无意识的四肢中发生的,还没有转到有意识的头脑中去。我不是说要尽可能早发挥尽可能多的意识,过早发挥的意识会引起不好的自大虚荣的特点。我只是说,要培养一种与自己行为分不开的意识。
在做活动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明显地发现:这里人的感觉不同于我的感觉(我在这里所说的"感觉"不是"情感",而是"知觉")。比如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如果砍木材,我能从它裂开的样子感受和意识到它生长的过程;在坐车时,我能意识到车(老车)的某些地方接受的力和车轮压着路面的土。在用一台机器时,我能意识到它的生产过程和把它用坏的可能。在看到腿被绑住、头朝下的鸡时,我能感受和意识到它是多么难受。可是别人想象中存在的复杂的情感关系或者心里和面子的伤害,我又不能感觉到。
如果这里的孩子要唱7声的歌,唱出来的实际上只是5声。根据他们的内心状态,他们只能感觉到传统的5种声音。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感觉范围扩大?同样是对于很美的一个线条的感觉。还有颜色方面:他们只能意识到所感觉到的颜色的两种基本方向,就是红黄的和绿蓝的两种基础方向,并意识不到更细节的区别。甚至,从他们没有送气的发音就能知道他们无意识的状态。他们的感觉器官又发挥得那么好,甚至能感觉到城市人感觉不到的事情,那么他们为什么感觉不到7种声音和线条的美呢?只能是他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到,可是却意识不到。
这里的人并意识不到环境中的很多因素,他们在感觉中没有发挥意识,没有发挥那种让他们难受然而改变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意识。意识不到状态,他们当然想不到改变。
因为我的感觉不同于他们的,因为我在这方面碰到了很多问题,我就越来越对感觉的研究产生了兴趣。一方面,如果他们自己能意识到不同的事情,从自己的感觉来做事,这种意识就能代替那些破坏理想和责任感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和标准让人放弃自己所意识到并想改变的事情。我还梦想着:如果能意识到环境的需要,如果能培养美感等感觉,不美的就会让人难受,使得他们再也不想破坏环境,而是创造并爱护自己所创造的环境。我认为,如果先培养感觉中的意识,物质环境的改造就是免不了的,而如果仅仅拿钱去改变物质的环境,这个环境很快又被感觉无意识的人破坏掉了。
也许,如果意识到周围环境需要改变的事情,这也会使得这里的人太难受,因为在他们的环境中有太多没人管所以让人难受的事情。感觉到那么多是太累了。所以也可以说,他们意识不到、变得麻木,是一种保护自己的需要。只是,这样怎么还能产生他们自己想做什么事情的想法、怎么还能发生改变呢?怎么还能产生自由独立的思考和意识呢?
这种恶劣环境长期以来的影响不仅使人麻木起来,也造出了一些让人麻木的"文化",比如喝酒。小孩首先还不属于这种文化(社会),不过在上学前,他会吸收这些。在上小学时,他会去反抗这些以喝酒为主的大人社会,因为他不想变成像这些已经麻木的大人一样,可是同时,他又在这些大人中去寻找一个能依靠的权威。到了青春期一般要出现理想的时候,封闭山区的大部分孩子在内心中就已经输掉了与环境(文化)影响的"战争"。因为在小学年龄时没有找到依靠,他们在青春期时也已经失去了自己理想的力量,并变成与大人一样。
从而,身边环境中的思想怎么样,他们自己的思想也就怎么样。自己的,他们都已经放弃了。对一个没有个人独立思想的、已经放弃的人来说,所有的知识或压力都起不了作用。能起作用的只有相反的,就是拉力。我能给的拉力是:我在没有希望的屯里实践跟屯里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给他们看,让他们参与。
在我有追求的时候,他们有希望,因为他们同情我,在心中感受了我的追求。对我的生活他们没有放弃。如果想让他们心里孕育什么,我只能先追求自己的项目,让这里的人在心里同情我,给他们一个参与我做法的机会(活动)。再后,他们的思维才有可能参与到他们的活动(做法)。
就是说,屯里的孩子只能先去行动,通过行动去感受我的项目,让长期的感受变成他们的动作习惯,最后,他们的思考才会被这些动作和做法而引起的感受得到启发、出现。虽然这样要很长时间,不过这才能真正引起追求,这才是拉力。
为什么能做到这种事情
在我所生活的地方,很多的父母都去广东打工,让孩子自己留在家里。毕竟他们的孩子是给爷爷奶奶生的。
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不敢谈心理话,只敢命令和骂,特别是女人。有的父母只懂得用"凶"这个教育手段来破坏孩子的心。为了达到"听话"这个效果,很多农村父母就会骂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而在放弃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听话。表达自己弱的地方是他们受不了的。因为总是把情感缩回,他们的鼻子也不像西方人的鼻子那么凸出来。
由于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苦的劳动,我能理解这样的现象,但是小孩是很需要跟他们说心理话的人。虽然他们因为被父母骂而难受,但当父母要求他们从4岁起就自己生活在学校里,他们为了离开父母的事也很痛苦。他们又需要自己的父母,又很难进入这个凶的包括自己父母在里面的社会。在这种矛盾中,因为比不过社会因素,也只能跟着走。
在心理深处,小孩不希望像大人那么凶,不希望那样排斥情感的表现和为了维持面子去做假事情。他们的情感跟外来因素在战斗。可是他们是出生在这里,而他们的父母也属于这个社会。他们虽然不想加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可是为了生存,为了不失去自己的父母,他们必须适应这种方式。因为没有脱离这个环境的力量,因为还是要生存在这个环境中,最后他们都是要输给环境。最后还是要失去自己弱的的感觉和自己的做法,用传统野的行为把自己的永远隐藏起来。
在青春期产生理想的年龄时,很多小孩又不想放弃自己,所以他们容易想到断开、想到离开自己的家,但又没有能力离开。真的能去什么地方,比如去打工时,他们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为了不要放弃自己、为了寻找自由就不会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情况。
这里我想给大家看跟我一起生活的一个16岁学生的信:"我叫韦道跑,读初一年级。这本应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华,可我却只有迷茫和苦恼……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小学时那么容易相处了。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关注我、他们对我寄大的期望,我真不想背着这么重的精神负担。于是我开始对我原来愿意关心的事都感到……无所谓。学习时缺之动力,效率很底,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我觉得这样不行,努力找一些事做,让自己忙碌起……可不长,每几天又感到没意思,坚持不下去。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人。我该怎么办?"
下一天他写自己怎样帮别人建房子,做大家最不愿意做的事,弄得又脏又脚痛。不过,这天的事是大家一起做的。最后,他感受到大家完成了一件很难完成的事,而且这种对于"完成"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一种很快乐的感觉。但他不敢给父母看他的信。
另外一个同学的脚受伤后,有人不让他做事,使他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由于受伤而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他的背变得又硬又歪,成了比脚更严重的伤。直到后来,我要求他参与生活的时候,对生活的感受才部分恢复了他背部的伤。
比骂人更带来负担的是大人的好意,是大人不断对孩子的关注和担心。为了恢复学习动力,学生需要一个没人关注的生活空间,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也需要属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在父母担心安全而限制孩子的活动时,青少年都会想:我不是他们的"宝贵东西",只是我自己的。我需要属于我自己的经历。可是他们还是束缚了我。没有自由、不能去感受的生活还有什么价值呢?
如果避免了所有的灾难,我们同时也就避免了所有的心理能学习的机会。小孩为了心理的发展必须去追求有时包括危险的体验和感受。比如我去学校的路需要蹚水过河十几次,有时水流还很急。这样得到的对物质的感受是最好的,知识教育也代替不了它。其实,打架等所有用身体接触的做法,都是一种追求感受的表现。如果在外界不让追求,学生就会用吸毒等手段。通过体验,孩子想感受到他们愿望的精神(真理)的力量。如果不是通过外界包含的真理,那就是通过毒品带来的幻想。
这是我在农村见到的,而我城市的朋友给我说的要悲哀得多: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有物质条件好的工作,而为了这个目的,他们给孩子安排了一切,整个生命都被父母安排完了。孩子需要做的只是听话。可是这种别人会"羡慕"的"好工作"和生活真的有那么好吗?能得到自己非常渴望的那种感受吗?这种生活是为人好还是为钱好?
它往往只是从物质的观点能羡慕的。但我朋友们追求的根本不是物质。在这种只有物质、可是失去了理想意义的生活中,他们会觉得失去了自己。如果还是要按照父母的计划把这种没有理想意义的生活过下去,他们只能放弃理想和自己,并变得麻木或者直接哭泣起来。我想,只有自己已经放弃理想、已经没有了情感的父母才会把孩子的生活看得那么物质化,为了物质上的好处就逼着自己去做一些让心里难受的事。
农村的小孩在表达感情时马上就被骂。城市的学生对我说,他们都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好象自己是一个不断运转的机器一样。有的说,自己好像一个电脑那么麻木运转。也许,一种要承受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的情感、感受和生活意义要多得多。
学生经常需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我能不能承受父母对我的期望?"其实我认为家长应该问自己:"我能不能承受孩子的兴趣、才能、命运和他不同于我梦想的那种生活任务?"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梦想,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我身边的人经常会问我:"那,你不希望你的研究工作在你死之后通过子女会传下去吗?"我觉得,他们这个想法很不实际:做我这种研究需要有特殊的兴趣,才可能做。跟我同样兴趣的人又不多。自己的孩子正好跟我有同样兴趣的可能性很小。如果逼着他接受我的兴趣,他不仅无法做得好,我也耽误了他自己的、不同于我的生活任务。在让小孩接受我们给他的角色时,他自己的兴趣、理想、动力等等都会被压制。如果我们要求他接受,他又很难有主动力。
社会和家长为什么要让小孩适应他们对于小孩的想象呢?是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得到物质上的好处?每次在我或者我的朋友说"这并不重要"时,他们就会很着急地尝试说服我们,以便让我们这种"不正常的人"追求与他们一样无聊的事情。为什么他们又受不了我们发挥与他们不同的追求呢?既然我们已经被淘汰了,为什么还要跟着跑呢?被淘汰了之后,我们不是可以自由,可以去追求其它目标了吗?
家长们那么怕小孩的未来吗?怕一个他们不可能知道的未来?这不是在阻碍未来吗!
如果我们不要消灭孩子为了学习、也为了以后在生活上主动接受重要任务所需要的兴趣,我们作为家长就要承受这样的事实:每个小孩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才能、兴趣、命运和生活任务的人,我们能做的,只是给他为了完成这些所需要的经历。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小孩只是他们基因的一个产品,我也没办法。不过这样的看法不仅没有帮助,还会让小孩放弃自己。
其实,蛋白质中的基因不会根据物质的规律形成;蛋白质专门把矿物的结构消失,而让非物质的力量来调整基因的结构。所以刻砻出来的人也不会是父母的作品。
那么,为什么我和我哥哥会做一些别人不能做的事?原因不是我们的才能不同,肯定不是。很多我的朋友具有的力量比我具有的大得多,只是父母给他们带来的阻碍也比我的大得多。我们能做的原因更是,我们的父母允许我们这样做。在他们发现我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把个人的生活安排得更好时,他们就放弃了所有对于我和我哥哥的期望。他们放弃了期望,实际上是给了我自由,使我能做一些我认为在世界上需要有人做的事。现在我爸爸给别人说:"人不能什么都要,人要做选择。如果我的儿子想做一些别人不会做的工作,他就必须放弃成家的事,因为这分工作不能养活一个家。"
只因为他们放弃了,我才能接受为了人类的任务,而父母在看见我接受一些为了全人类的任务时,他们突然为我感到骄傲。这样,我父母放弃了期望再也不像一种损失,而更像是一件没想到的、让人高兴骄傲的事:"我们的儿子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只因为我不是我父母占有的一样东西、不用完成他们的事,我才有我所需要的自由,可以来广西农村做教育实验。我这个人只是我自己的,我可以利用我自己的生命做事。如果我的父母像我朋友的父母一样希望我要完成他们完成不了的事,我只能受到限制和压力,不可能做到我认为需要有人来做的事。
清醒的感觉是难受的
因为我在屯里的实验失败了,因为我发觉不了这里人的梦想,我现在的兴趣和新的研究是感觉、意识和做法(我想说的感觉不是心里会产生的那种,而是身体的感觉器官客观感觉到外界中的事物,那种感觉)。想研究这些是因为我已经发现:农村孩子往往意识不到能做什么,而我和我哥哥意识到太多需要做的事。他们怎么意识不到呢?他们好像还在一种原始的睡眠状态中生活,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怎么度过的。
在下面写的内容,实际上也就是我为了准备下一个活动而做出的研究。我想做实验当然不仅是为了让小孩的感觉器官能感觉到什么。人所有的感觉器官(知觉器官)都不断地在工作,有的甚至在睡觉时也在工作。这是免不了的。而且,农民的感觉器官比城市人的还要灵活。不过,没有意识的话,他们就好像没有了感觉一样。要达到的其实是,让小孩去意识到他们的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事物。
在发达城市,人的生活空间比较封闭,就像人的头(头的骨头)一样。在城市,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就像头里的、别人看不到内容的空间一样。在这种环境中发挥意识去思考,比在农民集体的又在自然中的生活容易得多。农民的思考被自然有生命的环境分散和吸收。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力(构造生命的力量)对人起到非常强的作用。自然环境进入并活着在人中,它把需要死神经的思考排斥出去,让血液活起来并让人不清醒。在自然中的人,他们的思考打不过这样的作用,就只能接受着它。
夏天时,自然环境拉我们到它绿色的梦中去,夏天的自然世界像生命一样是睡眠中的。冬天的时候,自然环境停止生长,而这种像神经一样的、接近死的状态更适合清醒的思考。
知识分子的思考被死的建筑物质(环境)集中,而且被死的电子技术(媒体)集中成幻想。电子产品与头脑中的神经有共同的特点。在这种死材料的世界里,知识分子模式化的思维不会受乱,容易发挥有逻辑的规律,从而感到安全可靠。可是农民不一样。村里的劳动让他们非常难受,阳光炙热难耐,而且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感觉就好像被它吸收了一样。因为受到自然环境的这种"吸收力",人很难避免让自己的情感(在这里所说的"情感"包括各种各样的情绪、好感、反感等推动我们的力量)和注意力以接近做梦的方式融入环境("睡"在环境中)。在承担体力劳动时,自己的思考只能跟环境融为一体而没有了意识。在体力劳动时,属于自然环境精神的力量来控制人,而属于个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被排斥出去。通过行动,我们都把自己与环境联系在一起,同时麻醉自己。如果一个人要思考,他就需要把自己的头脑封闭、独立起来,才能造出能有思考的内心世界。所以农民就觉得,自然环境造成乱,而死的水泥能规范,就不乱。假如农民在体力劳动时还要思考怎么做,这只会使他们受不了而停止工作。农村人非常难思考,大自然不断通过四肢的动作吸收并消灭了人想封闭着思考的内容,联整个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被吸收和消灭掉。
在环境中劳动着的人以睡眠的状态融入到环境,主要是以他们的四肢参与到环境和从环境来行动。他们没有除了环境来的其他想法。虽然可以说,这样是一种很原始美好的状态,不过不能说,他们这样做的对环境都是好的,因为他们睡眠在环境中的时候不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我认为,所有的环保问题和社会不公问题都是我们感觉(知觉)不真实、感觉不到事物所包含的本质而产生的。当然会有人反对说:环抱和社会问题都是物质环境、现实的社会和人的欲望造成的,但我还是认为,除了物质环境、现实社会和欲望还有另一种能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只要我们允许,它就会起作用并改变一切,使得人还会发现:物质环境、经济和政治都是我们人造成的。这个重要因素就是精神。精神会帮我们超越对物质的欲望、物质条件等约束,而在实现了这一点时,我们就能说:所有的环保问题和社会不公问题都是我们感觉(知觉)不真实、感觉不到事物所包含的本质而产生的。
比如我们在屯里种的树总是被村民无聊、没有意识的手去折断,或者年轻人无聊的手痒就想欺负儿童,也是一种没有真正意识到儿童的本质而产生的问题。感觉没有意识而得到的结果最后必然是:我们破坏甚至毁灭自然环境。过去的人只是没有破坏的技术和能力。现在有了能破坏的技术,所以现在的人也需要有对社会环境和自己给它们造成什么后果的意识,人们才可能保留生存的机会,才可能建立一个比现在更好的社会。同时,我们获得了全球交流的技术,所以我们也能够全球合作并承担责任。如果不能感觉和意识到外界的、甚至别人心中的东西,我们就免不了无意识地把它破坏。
根据原来的情况,这里的人与环境是融为一体的,他们还没有一个能把自己从环境分出去的个人独立的意识。所以他们在劳动的时候受到宇宙(气场)力量的影响太多,无法从这样的影响分出来。自然活在他们中,使得他们也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城市人看不见的力量,就说是鬼引起的。这种宇宙和自然环境给他们的力量,小孩在晚上天刚黑的时候特别能感受到。这时在自然环境中玩的话,他们就感受自己好像能半飞的样子,使得他们很疯狂的样子去行动。但这些力量往往不会给他们自由。这种原始生活状态中的人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因为是环境通过他们来起作用,是环境通过他们表现出来。
所以,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感觉和意识到他们环境和时代的需要,再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才能,使他们能找到自己的改变世界的生活任务。如果他们能学会有意识地与精神工作,把精神拉入自己封闭的头里,属于环境的精神就已经没有必要无意识地与他们工作(来控制他们)。
以前,传统的利益代替了自己有意识并做计划的思考,可是现在传统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力量和作用。因为传统已经失去了作用,可是有意识的做计划的思考也还没有出现,现在的农民就没有了什么根据--花钱和做事的方式没有了根据。现在,传统的含义和现代欲望中的幻想都在影响这里人的做法。同时,新时代的意识创造的技术已经进入了这些还在原始的、沉睡在环境中的、理想状态的人的生活。自己的意识还没有从环境分出去的人,就被这个意识造成的技术所控制。所以,我的教育要唤醒这里的人,要破坏他们原始的没有意识的舒服状态,要把他们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睡眠状态分出来,他们的做法才会是自由选择的,他们才会自己去创造环境和时代。
其实,不仅意识能避免破坏,同时也有相反的过程,就是破坏能造成新的意识。也可以说,我们不仅能通过有意识的思考让自己从自然环境分出去并获得独立,反过来我们在一个从自然环境分出去的状态下更容易地达到有意识的思考和认识。我们的意识,都是通过破坏原始无意识的状态而得到的,比如环保意识就是由于环境受到破坏才产生的。不仅外界中的破坏(断开)才能唤醒意识,身体内的结构也是这样的:只有得到的感受在神经中被破坏后,只有在神经断开的地方,我们才能获得认识(意识)。
可见,坏的事情也有它们的必要,因为通过坏的事情,我们才能获得意识,通过物质的消灭,我们才能发挥精神。需要破坏的比如是农民因为没有意识所以比较舒服的睡眠状态,也是他们与环境的联系。只有断开了这种原始的联系,他们才能从外面来看、才能获得意识。不过,如果破坏了,他们就会像城市人一样受不了原始的生活,又使得他们不能不改变。除了必然地造成意识的手段(破坏)之外,只有在自己去创造的做法中慢慢"醒过来"的、可是不一定自然发生的手段。
为了达到意识状态首先需要做的,是把自己与事情断开。断开(独立)都能引起意识,而科学就是那种断开的手段。发明自然科学的东西(不是利用这些东西)可以发挥属于新时代的意识。思考自然科学的高级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思考从环境的作用分离(解放)出来,让思考再也不依赖环境或者迷信的作用。不过,为了达到这样的独立的意识状态,学生需要理解他们使用的技术。如果不了解就使用、如果相信自己不理解的技术,这只能引起新的像迷信一样的、不过其实是对技术的依赖。还没有发挥意识的人,如果在接触到现代意识创造的技术的同时不加快独立意识的发展,这就会造成新的迷信,就是说,他们被现代技术所控制。
我希望给这里的学生带来独立自由思考的才能。只是,农民不喜欢意识到他们环境的一些因素,因为这都是让人比较难受的。男人天天喝酒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感觉变得麻木,让自己受到物质的控制,让自己又进入到环境中去,从而不自己去思考。
酒精的作用就是把自我的意识从物质事实的身体分离出去。在自我的意识失去控制时,属于物质身体的力量就获得了控制,也就是物质的身体、构造生命的力量和心理动力。另外,头想发挥的物质身体的特点和作用也强过自我意识的作用,而头想发挥的特点就是各种各样动物的特点。同时,人自我的意识不能通过感觉器官(动作感)进入自己身体的动作和外界。外界的信息又不能通过感觉器官进入人的意识。这样,他们就不需要感觉和意识到这些让他们痛苦的事。在这种意识不到累和痛苦的状态下,他们更容易去劳动。这样,农民的意志力和能坚持的力量比较强。只不过,在这种麻木的状态下,他们就进入不想感觉到的对于自然力量的依赖更深,包括自己身体的自然。
没有喝酒的原始状态有点不同,它是一种睡眠的、理想舒服的、意志很强的状态。为了发挥意志,我们也需要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睡眠状况。所以农民的意志很强,可是这个意志受不到自我意识的控制,就不好用。
由于睡眠与清醒两种状态的矛盾,意志(睡眠)和意识(清醒)是不能同时达到的。在我们意识不到环境的因素、也意识不到自己对于环境的做法时,我们的意志力虽然很大,可是我们却无法去认识,所以也无法改变任何情况。当然,"有感觉"甚至意识到所感觉的事情没有"麻木"那么舒服,但是一个麻木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无法让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的发展需要。
如果我们能真正地意识到感觉器官能感觉到的因素,比如自己在影响环境的做法,感觉的过程就会变得很痛苦。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自己对待环境的做法确实是很痛苦的,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更是如此。为了能坚持体力劳动、为了受得了自己的生活情况,山区的农民就必须进入无意识的状态,可以用喝酒的手段来麻木自己、来排除感觉中的意识。而且我们也不能在劳动需要发挥意志的同时又去发挥意识。意志和意识是两种对比的状态,同时发挥的话,我们的灵心就会生(心理)病。更需要的是意志和意识之间的一种变换。
我在这里就把意识和意志力写成两种不能同时达到的状态:
意识 意志力
反映、认识、反感 ---- 行动、睡眠、好感
头脑、神经 ---- 四肢、血
封闭、个体 ---- 集体、合作
与环境分开 ---- 与环境融为一体
通过坏事而引起的认识 ---- 认识不到自己的坏
不舒服、清醒 ---- 舒服、麻木
从过去而来的 ---- 创造未来的
城市人虽然容易去思考,不过他们也不喜欢感到太多,就用科学的手段(设备)来避免感觉到环境的因素太多。如果城市人有钱,他们花钱的方式往往是为了避免感觉和刺激感觉。比如坐空调车是为了不要感觉到温度、路的表面、风等等,然后在车内他们搞假造的感觉,比如音乐等。又是受不了,又是找刺激。这样,他们也感觉不到世界的需要。
我要承认,我们生活中很多的过程是需要睡眠状态的,如果意识到的话,我们就会受不了。比如像肠子的蠕动工作等人体里的一些过程,都是如此。发挥意志的行动也只能在睡眠状态中发生,比如走路时在腿部肌肉里的行动。我们不可能每一步都有意识地去感觉和安排肌肉中消灭蛋白质的过程。这是自然的一方面。
不过,如果我们从来都不去发挥意识,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不了计划,也改变不了任何情况。为了改变,我们有必要不仅让感觉器官在做梦的状态中去感觉,也要意识到自己做法跟环境的关系,意识到环境和社会的需要。否则的话,我们就无法把自己的行为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
灵心和精神是什么
在这里我就想给你们翻译你们很可能现在还无法理解的情况,可是为了以后的理解它是有必要的。翻译之前我还需要警告:不要盲目地相信翻译的内容。我在这里发表它的目的只是一种能解放思想的思考练习。如果没有理解就相信这些内容,这个练习就达不到解放的效果,反而还会让人依赖(受控制)自己不清楚的东西。不如仅仅把这里所介绍的看成是一种可思考的可能:
在想象中存在的意识是与事实的环境断开(在封闭的头里)出现的,而无意识的行动是在事实的环境中(与环境融为一体)发生的。智力有意识的想象是反映精神(真理)的,也是反映过去的,不过他不是精神本身。精神本身是主动创造的一种力量,而思考想象工作是不能主动的。真正的精神是现代的人在生活中还不能发挥出来的,将来的人才要有这个能力。现在的人只能在与事实断开的想象中反映出精神(真理)的像。
同样,头脑中所发挥的思考也只是真正思考过程的象征。头脑中的思考只是主动性思考的被动象征。但真正的,在骨头和肌肉中主动的思考是无意识的,只有它在头中被反射出来的被动的象征才能达到意识状态。这样在头里被反射出来的象征又没有了任何的行动的力量。思考的行动力(意志)是在肌肉和骨头的真正的思考中才能发挥的。
想象思考才是有意识的,意识是在被动的状态下才能达到的。主动过程本身不能直接进入到有意识的头脑中去。只有我们把主动过程反映到头脑中去、把它变成仅仅是象征,它在这种已经不事实(不能行动)的状态下才能变成有意识的。
在这本书里所说的"灵心"(灵魂)和"精神"(真理)是有情感和认识真理的范围。我们以我们的身体参与物质的范围,以我们的情感、好感、反感、欲望、情绪等参与灵心的范围,以我们有意识的思考参与精神的范围。物质的世界是有空间的,而灵心的世界是有刺激、欲望和愿望的。灵心世界的主要力量是让我们与某种事物融为一体的好感和让我们排斥某种事物的反感。把灵心(内心世界)看成事实不是迷信,看不见的情感世界却是存在和起作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认为灵心是像物质一样能看见或听见的,那就是迷信。
"灵心"也可以说是人最具有个人特点的内心世界,而精神像真理一样不依赖人的个体。更准确地应该说:情感是灵心留下来的作用,思考是能反映精神的或者是精神的象征。对"精神"没有兴趣的人也一样地以自己的思考反映精神,以做法支持或者影响精神的实现。这是免不了的。不能说,某些人具有比别人更多的精神。不是这样的。只是,某些人学会了感觉并意识到自己在精神中的行为,使得他们能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别人感觉和意识不到自己在精神中的行为。
比如说,人们喜欢在古老的街上、在古老的房子前坐下来和欣赏,但没有人喜欢在一个新开发的刚建设的街和房子前坐下。那么,为什么老街那么舒服呢?欣赏的是什么呢?就是走过这条街的人给物质环境留下的精神。只因为我们能感受到每一块石头从几代人吸收的精神,古老的街才那么舒服。这是拆迁的房地产老板应该知道的。
人应该发挥的特点就是把物质(身体和行为)和精神(意识和真理)两个范围联系起来,在物质的环境中认出精神的真理,根据认识的真理去改变物质的环境。如果人没有这样去做,那就很可惜。
想像、情感与真实
7岁之前的小孩很容易投入到自己的想象中,使他们很善于玩耍,内心世界也丰富。如果小孩在跑步的时候想象自己是一个摩托车,他们就感觉不到累。不过,小孩的想象力也容易给他们带来痛苦感。6岁之前的小孩认为世界是(为他)好的,如果碰到一件对他不好的事,他就无法理解,结果他就哭了。比如有的小孩在需要洗澡时就生气地哭和反抗,好像自己是被杀的猪一样。小孩长大的过程经常会经历这样的痛苦,因为根据小孩投入的想象,很多有必要的事情看起来就好像是在害他似的。
一般的小孩在长大的过程中会学会更客观地观察。不过,有的小孩想象力太固定化。他们很难脱离一种想象或者幻想,并受到它的控制。每次在发生一件本来引起过这种想象的事情时,都会引起同样的让他生气的幻想和疯狂的哭。这也就是他不同意事实,要把事实适应自己的想象。当然也有其它使小孩哭的情况。比如,如果是因为感受的一种哭,那是因为他感觉到而接受的进入了他整个身体,那不是想象造成的。
有的大人也会以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迫害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好,在第一次要自己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想象着自己多么痛苦。其实,别人天天要做同样的事。还有一些大人,他们完全生活在想象中。比如他们根据自己上过的电视节目或者得到的文凭就以为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或者他们爱上了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这个想象当成所有行为的根据。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这个想象就想把整个世界都搞反,把整个世界都适应自己喜爱的这个想象。可见,想象会挡住真理。
因为想象太发达而受苦,原因之一是提前被开发的智力(智力是在想象中发挥的)。如果是这个原因,我们就要避免给这些小孩任何逻辑的说明,只让他们做,使他们的想象力在做法和感受中能够接受到外界中的真理。同时,这样的做法也才有利于学生的意志。
有时,原因也会是小孩太注意到自己。比如,如果父母经常说"如果你……,我就不喜欢你",或者其它影响到小孩和父母之间关系的事情,就会使小孩过分地注意到自己。这对他们的心理很不健康,会让小孩很自私地可怜自己,又容易生气。这种小孩需要的,是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到别的真正(不仅在想象中)受苦的人身上。这样地同情别人对自己的心理就很健康。
想象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什么的像。为了把想象当工具用,我们需要让小孩的想象接受事实。这样的话,大一点孩子的想象力在客观地观察某些特点和本质的时候能起到服务作用,因为想象力才能把环境中见到的东西反映到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来。在下面要考虑的是,怎样给想象带来活力和怎样能让它为真实服务。
很多人虽然有"感觉"(情感),可是不是客观的、靠感觉器官的感觉,而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比如一个手持砍刀的农村小孩根据想象感到自己很厉害,不管他在路边碰到什么小树,就会很随便地砍它一下,来感受自己厉害的样子。可是他这样发挥的情感只是对于自己的。
这种做法证明的是,他虽然想象自己而感到厉害,不过他并没有使用感觉器官客观地去感受(感觉)到外界真正发生了什么。虽然他的眼睛也看到自己给那棵树带来的后果,可是眼睛并没有意识。所以他只感受自己厉害的想象但无法接受外界的事实,无法从那棵树的角度来发挥情感。
或者小孩去玩的时候抓了一只鸟,比如猫头鹰。然后他们就把这只鸟当成自己占有的玩具,而且玩它的手段就是欺负(控制)它、来看这个"东西"会不会有什么反应。小孩虽然会说"好可怜",可是直到鸟死时他也不能停止这种做法。到那个时候,他们就把鸟扔到垃圾堆去了。其他东西,比如说别人刚新买的自行车被用的态度也是:"反正过一会儿它都会是坏而被扔掉的"。
虽然"占有"和"控制"也带来一种感受(情感),一种自己好像很厉害的感受。可是这样想象的是,这个鸟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或者自己是不是它的主人或消费者。这就太主观了,对孩子的心理是不健康的。这根本不是对那只鸟的感觉,而是根据想象发挥的对于自己的感受。有的人的情感只建立在自己的想象上,并没有根据对外界的感觉(知觉)去发挥。想象虽然是精神真理的象征,可是在我们不去观察的时候,它完全能脱离手中的鸟。
如果玩鸟的小孩有意识地感觉到手里鸟的翅膀被自己的手弄伤的样子和小鸟希望活着出去而做出的动作,他肯定会发挥另一种情感,就是根据感觉,而不是根据想象(自己有多么厉害)的情感。
引导我们做法的情感,如果没有通过感觉来接受外界的事实,如果只是建立在想象上,它在我们的社会中就会引起很多的破坏。没有去观察的小孩想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物质去控制和占有外界中的灵心。只有让自己的灵心(意志、情感和思考)以接受外界东西的角度去感觉,我们才会根据环境事物的需要来对待它。比如,如果小孩真正去感觉自己手里的鸟,他发挥的想象和情感就会是好感(同感、同情、亲近感),发挥的做法就会是拯救这只鸟。通过感觉器官进入了我们情感的外界才有可能是被爱护的。
中国文化中的想象力特别强。比如写意画的线条和汉字,都是让人发挥想象的。我也经常看到,在中国人要描写某种东西的特点时,他们就说它像什么,比如香蕉树像一个女人、一座山像一只猴子等等。当然,如果小孩能想象自己坐上的被砍的树是一个船,这种感受是非常健康的,可是在观察某种自然东西时,要观察的是它的本质,不是观察自己想象出来的感受。我觉得,在我们要观察一种东西时,如果只说它的外形像什么,根据观察我们还是不知道怎样的对待才适合这个东西。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一棵像女人的树才适合它?这样根据"像什么"的观察对我们的做法是没有帮助的。如果能根据事实去观察大山的稳定,只有在它的表面上才有生命等特点,我们就能知道应该怎样去对待它。山和"稳定"、"表面能有生命"等特点有真正的联系,可是山和猴子特点的联系是幻想的。
根据想象而发挥的情感不是有真理的情感。想象力要为我们服务,不是要控制我们。想象力要帮我们把外界接到内心中来,又帮我们反映出精神的真理。
如果能观察(感觉)到竹子只会开花一次,花结成种子("小孩")的时候,它("母竹")就要死去,这就是感觉到真理而引起了活力的情感。这样不是比"像什么"更能发挥合适的、让我们爱护它的情感吗?根据想象或欲望发挥的情感只会引起消费的态度,而不会引起爱护的做法。如果一个人真正使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他就会从外界(对方)的角度来看。而且他根据物质的感觉还能意识到造成物质反应的灵心和精神力量,就像一个人的悲伤会造成哭泣一样。
当时看见他们玩鸟,在他们玩够了时我就问,能不能把这个鸟给我。我尝试治疗它并送回到它的窝里。玩鸟的男孩看见我这样做,使他来帮我关心和护送这只鸟。几天后他还对别人说我们怎样拯救这只鸟的生命的经历。本来他是无法想到去拯救鸟的,只会把它玩弄死,可是跟我一起做到了救护之后,使他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或者好感。
让情感给想象带来活力
小孩以一种好奇的好感和美感方式想接受所有外界中出现的东西。甚至青春期的青少年也不愿意接受太经济的、没有情感的观点,所以他们就经常造反和反抗。但大人已经适应了社会死板的模式。大人只能经过很多的练习达到灵心涌入想象的效果,可是小孩本来就已经能感觉到:一切东西所包含的力量、规律和思考才造成了这个东西在物质上的形成。对小孩来说,外界中的物质都包含有构造生命的力量、心理动力、思考等有规律的力量。否则,这些物质怎么会形成某种形态等特点呢?比如,一种动物具有的欲望才让它形成了有特殊功能的身体结构。老虎牙齿的形态是由老虎的欲望而形成的,兔子牙齿的形态则是由兔子的欲望而形成。
现代社会很多小孩没有这样的感觉,只是因为我们物质主义的教育过分注重头里的思考。而因为头具有物质的特点,所以所有进入头的精神都会变得抽象逻辑化,已经没有了任何活力的力量。如果所发挥的思考是模式化的,我们的神经就会死掉并形成固定的结构(思维也固定化)。物质主义思想的、没有灵心的课堂也会让学生的情感去追求到物质上的满足,使其感觉能力萎缩。如果所发挥的思考是活力创造的,神经不会死掉(思维还能变)。其实,实现艺术化的课程很容易,因为根据小孩天性的本质,他们并不是物质主义者。
抽象逻辑化的想象在西方国家比在中国还要严重。中国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往往只是不敢表现。西方人只有像自然规律一样存在的逻辑,他们基本上已经脱离了小孩具有的那种活力的特点和情感。小孩模仿大人从物质兴趣做出的事,当然会让他们失去本来具有的对外界灵心的感觉能力和愿望。我们现代人往往只相信哲学逻辑结论出来的结果。很多自然科学的基础基于逻辑的结论,而不基于感觉器官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如果我们让小孩发挥的想象也不是从感受产生的,而完全只是那种抽象思考中的想象,这种想象又会固定(定型)而死。那么,怎样才能给这个本身没有行动力量的、只能做反映(达到意识)工作的思考带来一些活力行动的力量呢?怎样把它变成创造的思考呢?
想象力是反映过去(已经完成东西)的。它虽然能反映出过去的事实,可是只根据逻辑而发挥的智力、想象和抽象的哲学往往不让我们认识到真理。有反映(反思)精神(真理)功能的这个"镜子"(头脑)也会是坏的,使得从精神真理(无形的思考)被反映出来的想象是畸形的。逼近只靠逻辑的哲学和结论不是观察工作。如果让孩子感觉到"想"形成物质现象的力量,小孩不仅能感觉到这些力量,并且能帮助它形成。
艺术的手段能让灵心(意志、情感和思考)通过感觉接受外界,因为艺术工作让我们通过某种动作去模仿和接受外界中的东西,把它接受到我们心里,再用心中的情感把它表达出来。如果不是描绘,由于物质原料具有的特点,小孩也能感觉到外界中同样存在的颜色规律和美。一起唱歌也会让小孩感觉到自己的和同学(外界)的声音合作得怎么样。艺术这么适合,正是因为它用外界物质的材料来表达灵心的东西。而且因为物质的器官是灵心过程在物质上的载体,接受外界的感受过程(就是艺术)也能帮助治疗物质的器官。这种手段特别适合那种四肢发达、进入物质世界过重的小孩。更适合想象发达的是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聚精会神、好奇、缓和、满足等,都会引起一些理解的行为。
可是,如果我们一开始马上就让小孩模仿和描绘物质上已经形成的固体(画得像),不仅他们在艺术上的感受能力在将来会萎缩,这种联系到灵心的感觉也会萎缩。为了让小孩发挥活力的感受,他们首先需要从颜色或者形态本身去画并感受到颜色或者形态本身"想"形成的样子。
为了不让思维死化,我们不要给学生已经完成的概念,不如把所有的内容从大家一起来做的事情发展出来。如果还是直接给一些思考内容,学生得到的很容易是没有真理的幻想。但如果让学生自己来做到一些事情,一些有道理的或者造出功能的东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做法和功能中的真理。所有在物质上做到的都是有根据的,不会是幻想的。在做的过程中认识到的具有真理,不会是想象。
因为14岁之前的,还具有活力思维的小孩(在城市早一点)很难通过大人的逻辑的理解来接受、因为逻辑的说明不会让他们的心得到满足、因为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只有通过情感,所以我们教育他们和让他们发挥想象的手段也只能是通过活力的情感。为了这方面的理解,我在下面来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内容。
7到13岁小孩的老师要以自己的个性来引导学生的情感。虽然,没有感觉(知觉)根据的情感是不客观的,如果没有让感觉到的东西进入情感的话,我们也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可是,直观客观的观察是随着年龄增大慢慢才要发挥出来的。14岁之前年龄段上的历史课,如果已经达到直观和客观,就没有了利用不同特点的(好和坏的)历史人物来启发情感(好感和反感)的机会。事实和真理要启发12岁之前孩子的情感,使学生不仅能运用做出想象的头脑,也能用整个人(包括情感)来同情他们要接受的知识。
只要老师发挥情感,学生就会跟着,使学习得到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接受的能使他们心里生长,通过(抽象)想象接受的是死的思考。通过想象得到的只是像镜子里一样的一种象征。发挥想象(反思)的头和头里不断死去的神经物质只能反映(反射)出生之前在精神范围中已经存在的(精神)。如果要让有活力的血和肌肉来接受并用上学习的知识(让它变成行动),我们就需要让这些知识进入情感,也进入动作。
比如在物理课上发挥情感,在讲真空泵时,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无空气的空间是多么地难受。这样,就可以让整个人(不仅是头脑,而是手、心、脑)来接受并同情外界中的事实。发挥抽象想象太多的教育家在要培养整个人的时候会幻想并想象出学生要达到的某种标准,比如训练标准的、像军人一样的动作。这样的话,我们就是在把人看成是模型或者机器,而不是把他看成是人。这样培养出的"东西"已经脱离了人的特点。
需要的是,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心里能感受到的真理,比如让他感受呼和吸,再找到适合它们的身体表达,使孩子的灵心引导了物质身体的动作。如果在所有平常的动作(走路等)中都能发挥一种心理(灵心)的感受,这种感受就能培养美丽而有道理的动作。这当然不容易。不过,一个跟自己的能力"战斗"的老师比自己觉得什么都能把握的老师更能培养学生去追求真理所需要的力量。
怎样引导做法
小孩子想象中得到的满足还不能给他们一种真实感。能带来真实感的,是他们身体在环境中的体验和感受。小孩喜欢用身体去接触各种各样他们同情的东西,而且如果这样的接触能影响到自己的身体,这就更能满足对真实感的追求。
我们的做法(动作、行为)是跟感觉(知觉)方向相左的一种过程。经过感觉我们能够接受环境(被动、改变自己),让环境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并让环境的事情继续在我们的内心中发生,而经过做法我们能让环境接受我们自己的想法(主动、改变它)。教育小孩时,我们正是需要让这种交流得到双方的平衡。
如果我们的做法对世界的发展要有利,我们首先需要感觉到这个世界的需要是什么,否则,我们做的就不一定合适。那么,怎样才能让感觉多关注世界的需要呢?显然,注重成绩的学习让学生过分关注自己,所以这样的学习也不能让学生感觉和关注到他们身边世界(包括大家)的需要。
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可他们往往不知道的是:他们能利用这个地位来做一些什么。他们无法给自己找一个适合世界发展又适合自己能力的任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没有学会感觉到环境的需要,也没有发现自己能做出贡献的才能。他们只能乱想象或者依靠别人的计划。可是,谁知道别人的计划理不理会世界(人类)的需要?也许是完全非社会的、非创新的或者非科学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说,社会中需要的本事就是说服别人,让他们送或者借钱。可是靠这样的本事不能帮助国家发展,因为这种做法不会创造新的东西,只会让已经存在的东西换一个主人。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让我们做法适应世界需要的根据呢?说到做法,也要说到意志,因为意志必然也形成做法。没有在行动上体检出的仅仅是想象,不是意志。意志又不是头脑发挥出来,而是在肌肉的动作中发挥出来的,也是在外界中做出的事情里发挥的。意志(行动)中发挥的灵心生活在它自己进入外界而造成的影响和结果中,而不是在自己的身体内。
因为意志在动作中发挥,不在头脑里发挥,神经也不能命令肌肉,而只能感觉到肌肉中发挥的行动。如果一个人神经被破坏而瘫痪,不能行动是因为他感觉(感受)不到自己,不是因为某种命令被断开了。反过来,我们往往在头脑中思考了一件很有道理的、根据道理该做的事情,可是我们并不进行根据这个思考的行动。智力告诉我们需要行动,可是肌肉就是不行动或者发挥的是另外一种与思考认识无关的行动,好像是自动发生。这是因为行动(意志)是在肌肉中发挥,而不是在头脑中发挥的。只有进行的动作和行动才是实现的意志。或者说,意志就是动作的实现。
我们大部分的做法,我们的头脑并不清楚,都是在四肢自己无意识地进行的。比如说,走路的动作、嘴巴吃饭的动作等等。这些动作是通过长期的重复、通过习惯培养出来的,而且做出这些动作的意志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这种无意识的动作在头脑不清醒或者有怀疑时也同样能做到。只有在要改变(调整)已经习惯的某种做法时,我们还是需要去感觉并发挥意识。
如果我们完全行动起来,我们就免不了失去意识。身体的劳动都有一点排斥意识的作用。如果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发挥太多的意识,行动过程就会被停止下来,起码受到阻碍,就像做梦时一样:如果我们在梦里有意识地去思考,梦马上就会结束。意志是睡眠的,所以它不可能在思考中发生。它是一种创造、一种形成过程,所以它只能是属于未来的,而未来才形成完的在现在形成的过程中只能睡眠着存在。不过,这样无意识的意志到底被什么而引导呢?
不同种意志
我们做法(意志)的根据有很多种。7岁以下小孩的意志很强,他们直接从感觉或者欲望来反应,直接从知觉来发挥意志。比如他们看到什么,就想要什么。如果得不到,就会感到很痛苦、可怜自己并哭起来。他们还不能思考"其实我不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而只能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想象自己得不到是多么的痛苦。
他们还没有建设好把感觉和意志断开的思考结构,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能起作用。所以小孩的反应不能受到自我思考的调整。也可以说,刚出生小孩的精神和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进入他的身体,他的精神还睡眠在他的环境中,睡眠着与环境融为一体,所以还没有意识。虽然意志不是思考中发生的,不过大人的意志能接受自我思考的引导和控制。只是小孩不一样,因为小孩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出现(没有进入身体)。他们建设了思考的神经结构以后,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做法、来安排自己跟社会合作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7岁以下小孩的做法直接被感觉和欲望控制着,小孩必须反应,他们的做法还不自由。
7岁以下的小孩是因为感觉和做法(意志)还没有被思考而分开。可是很多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免不了直接行动来做一些以后会后悔的事情。他们已经出现了自我的意识,他们能够从感觉经过有意识的思考才发挥意志,为什么也会做这些呢?是因为意志本身没有意识,它只能根据什么去发挥,比如根据某种刺激或欲望。这些人的意志就用没有意识的、比自我更低级的根据来代替自我有意识的控制。14岁以下小孩的自我意识还没有独立发挥的能力,所以他们只能直接从环境中的感觉去发挥意志。可是大人不应该是这样的。
可见,进行做法而发挥的意志能受到不同因素(范围)的控制。最低级的能控制意志的范围是身体的需要。被身体需要而控制的意志是本能,只是为了生存。还比较低级的,能控制(引导)意志的范围是情绪。比较高级、理想的情况是,一个人用他自由的思考能力(自我意识)来控制自己的意志。这样的话,他的意志就是动机。下面就介绍被不同范围控制的意志(这里用的词不表达平常生活中的意思,而是表达精神科学中的意思):
被物质身体控制的意志: 本能
被构造生命的力量(身体)控制的意志: (性等的满足) 主欲
被心理动力(身体或感受的灵心)控制的意志: 欲望
被自我(智力的灵心)控制的意志: 动机
被(意识的灵心)或精神(改造过的心理动力)控制的意志: 愿望
被精神 (改造过的构造生命的力量)控制的意志: 主意
被精神 (改造过的人体)控制的意志: 决定
引导我们意志的范围往往是我们身体的本能或低级的欲望。这样的话,我们能发挥的做法就不是自由选择的。如果一个人想真正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做法,他起码要用自我来控制自己的意志,因为自我才是有意识的。比自我低级的因素(范围)都是无意识的,所以被它们控制的意志也不可能是经过自由决定发挥的。我们越能让灵心的意志参与精神(不参与身体),人的行为越高级。如果灵心的意志主要欣赏物质的感觉器官带来的刺激,我们的思考能力只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欲望而用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意志多接受高级范围的控制呢?小孩都很欣赏感受自己在动的身体。我们可以给这种行动的愿望一种高级的引导,让他通过身体表达真理的东西,也就是做艺术活动。不管是表演还是让学生制造自己的作品,如果是从自己的感受发挥出来的,这就能帮助他们的行动(意志)接受精神(真理)的引导。当然,如果不仅让他们从感受,也从对于真理的认识来行动,那就更高级了,只不过有一个问题:
14岁以下小孩的精神还没有完全进入他的身体,所以他的自我意识也还没有独立出现,他没有一个能有意识地控制好自己做法(意志)的范围,而只能从环境(包括身边的大人)中感觉到的去发挥。连小孩的情感也还没有独立出现,所以他也依靠大人在他身边发挥的自我和情感。如果大人不让小孩参与他们的情感,小孩为了得到它就会闹腾。如果大人担心小孩,比如怕他会哭,小孩就靠(感觉到)大人发挥的这种担心,使他真的会哭起来。如果在他身边的大人发挥一种放心的情感和思维,小孩也会放心地去玩。这就是因为大人的情感和自我意识需要代替小孩自己还没有独立发挥出来的情感和自我意识。
意志的培养也就是靠这样的道理:前边已经说了,要控制我们意志的应该是自我意识或更高级的范围。不过,小孩自己的意识还没有独立出现,所以小孩的意志和做法只能是被老师的自我意识控制的。小孩的意志只能通过老师对于它的决定和控制得到培养,那就是通过任务。小孩要听从权威的话就是为了培养他的意志。大人有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来控制自己的意志,可是小孩还没有,他的意志需要从大人的(自我)意识受到控制。
意志的培养就是通过身体重复的练习,通过身体天天同样的行动培养的。完善意志就是让身体学习,让它成为一个好的工具、为灵心服务的工具,使得灵心能利用身体。灵心要学会控制身体这个工具,而身体这个工具要能接受(听)灵心的话。
意志是通过权威去培养的,但思考的培养不同。思考不能是通过权威去培养的,因为思考要反映(反射)精神的真理,而为了能让小孩正确的反映,我们需要让他自己自由地去发现真理。14岁起孩子的思考已经独立了,他们就能用上自己的思考,也能从自己对真理的认识(和感受)来做自己的(艺术)作品或表演,使得他们的自我意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高级意志)。
如果一个大人用自我意识来控制自己的意志,只要他发现自己的做法是错的,他就随时都能停止这种做法(包括吸毒等)。在发现世界上有必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也随时能进行这方面的行动。如果有比自我意识更高级的范围来控制一个人的意志,他就不仅能随时改变自己的做法,他还免不了根据世界的需要去改变自己的做法。
如果有意识地去感受自己的做法怎样影响环境中的过程,我们就会感觉到痛。不过,只有这样做并承受这种痛苦,我们才能获得认识、才能知道我们需要改变什么。只有承受有意识的感觉带来的痛苦,这才会改变我们对环境的做法。如果害怕承受有意识的感觉带来的痛苦,我们就会给环境带来这些我们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痛苦。
世界上还有一些现代人不可能知道的需要。这些事情也不可能由人来故意计划或者引起,因为这种事情发生的根据不基于人平常思考的逻辑或者规律。这样的、超出普通思考的、根据宇宙中的规律所发生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发生的:一个人以为要做什么事,只是最后失败了。不过他的失败引起了自己或者别人的新想法,使他的失败变成新事物的萌芽,就像我的研究工作一样。我不知道下一步需要研究什么,可是由于我碰到的问题,我会很自然地就做到需要做的事。如果我不承受我的命运,而尝试故意去改变它(强迫它要成功),比我思考(自我意识)能力更高级的精神就无法决定引起我的做法。
如果一个人要为这种宇宙中的规律或者为世界的发展需要服务,他就需要让比人的逻辑思考更高级的范围来控制或者引导自己的意志和做法。虽然这些范围在现代人中还没有获得意识状态,可是如果一个人允许一些自己没有计划,也不能理解有什么用途的事情由自己而发生,他就可以对自己说:"我不管别人怎么对待我,也不管我心理被引起的、可能难受或者吃亏的感受,我就接受着,因为我知道别人要完成我的命运,使得我才能做该做的事"。这就是让有需要的事情发生,是承受,而不是强迫。
这样做的话,就可以让跟个人无关的、个人计划不了的需要来控制、利用和引导自己,让自己变成世界做发展工作所需要的工具。我虽然不知道目的,可是发生的过程是完全有意识的。如果不是,如果是一种情感不清楚的、受心理压力的过程,那就有问题。一定要小心,不要让个人的幻想(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的)来代替世界发展的需要。否则的话,人就会做出很可怕的事。
如果一个人在让事情由自己来发生的过程中没有感到高兴、如果他没有好像从外面一样来看自己并好奇地等待下一步要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做法、如果他没有感到自己的命运成为了自己熟悉的"家",他就是让他的意志(做法)受到比自我意识更低级范围的控制。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的做法呢?
我对学生能说的话改变不了他们的情感、主动性等等。能改变他们身体的是我的构造生命的力量(生命力、构造身体的生命循环)、改变他们构造生命力量的是我的情感(心理动力)、改变他们情感的是我的自我意识。如果我在学生面前、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做到我自己有道德的项目,由于我的实践,就能让我的构造生命的力量、情感、自我意识等对学生起作用。
不过,怎样能修炼我这些范围呢?比如修炼我的情感(心理动力):如果我深深地感受到这里人的状态,不管我多么反感这里人的酒文化、爱喝酒和说服别人的特点,也不管我对一些小孩的特别的好感,只是好奇地研究和感受,由于在情感上的理解我就能消灭我所有的好感和反感,使我的情感得到修炼,而且我修炼自己的过程就直接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如果看见学生就有好感或者反感起来,我就无法以我的心理动力去教育他们构造生命的力量。
继续看下一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适合人类的教育补充
德国菩萨卢安克 - 一笑了之 - 博客大巴
儿童意志力的培养
智库音乐
思想形成物质~相由心生(2)
什么是风水?风水和人的命运有什么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