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AD教学】学科融合的起点:与不同学科教师交流

背景

2012年,刘可钦和全国各地34所小学的校长一起成立了全国小学课程改革联盟,联盟的35所学校都引入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探索多学科融合教学。今年的5月20日,央视新闻13套播出了一条新闻,名为“北京:小学教育探索‘学科融合’教学”。该新闻中说到,北京实行课程改革,打破学科界限,带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全貌。目前,在北京的清华附小,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白云路小学等20多所学校展开。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跳出学科界限,从真实问题出发,寻找答案。此外,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在搜狐教育年会上发言称,中高考的教育改革,学科融合是核心,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中国教育报》中,中关村三小发展部主任张文峰却说“过去只需要把一个学科的课上好就可以了,但现在我们要把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在一个活动中完成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可见,关于这个学科融合,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我与一线老师接触时,也开始听到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看到老师们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尝试这样一件事情。那么,这个学科融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做一个梳理,同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学科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学科融合?

百度中对于学科融合的界定比较清晰,“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


从字面上来理解,学科融合强调的是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帮助学生产生创新性成果的一种方式。反推我们现在的育人目标,也是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


再者,学科之间本身就应该是互通互助,彼此促进的。我们很多大家不仅仅是科学领域的工作者,同时在文学或者艺术领域也颇有贡献。据百度百科中的文献统计,在1901~2008年间,颁发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三项)中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占获奖总数的52%,在各个被统计的时间段中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占获奖总数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最近8年这一比例已达到66.7%。可见学科融合与交叉是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途径。学科的融合需要学者经常性地在学科的边界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具有多种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更容易将知识通汇交叉,产生创新的思想。


从实践情况来讲,我们大部分的教师在接受了师范生教育之后,对于学科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步入工作之后,随着周围同行和学校文化的影响,以及自己的逐步实践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风格。这种教学风格像是一个固定的路线,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个路线上面小心翼翼地走,并认为这样走是正确的。然而,每个学科走的路线不一样,于是,英语学科走的是S型,语文学科走的是A型,数学学科走的是D型,音乐学科走的是W型,美术学科走的是Y型,科学课走的是B型。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固定的路线,与别的学科不同?我们学科教研的时候,也只需要跟自己同行的人去探讨就可以,其他学科一起教研没什么用?我们的思路就只能局限在自己的学科里面,不能向其他学科借鉴一些新鲜的东西,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从而拯救自己看起来有点狭窄无趣的课堂教学吗?


怎么做学科融合?

在学科融合方面,我看到的有三种,


一是从课堂层面,实现一节课上,不仅仅有音乐学科本位的东西,也有美术的内容,信息技术学科的素养。


第二种是在现有课程之间的融合。所有学科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例如,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所有学科的老师围绕一个桥的主题给孩子们上课。语文课从诗的角度,音乐课从欣赏音乐的角度,美术课从手工和绘画的角度,科学课从结构和材料分析的角度,在四节课中,分别给孩子们授课。我以前也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北京市翠微小学的基于项目的学习:【第5期】PAD在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四)——基于项目的学习


第三种是开设相关的课程。北京市今年推出的学科改革政策,就是拿出课程的10%来开展综合实践课,培养综合素养。中关村一小就开设了涉及多个领域的课程,设为必修和选修,例如《思维与表达》和《神奇的物理学》。北京第八十中学开设了新体系素质班,它是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提升他在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当然,这种做法也受到了家长的质疑,将其视为音乐特长生才有的课程。


学科融合的效果如何?

据央视新闻13报道,从2014到2016年的课改调研中看到,有41.68%的学生认为课程改革最大的益处就是让他们结交了更多的小伙伴。中关村一小校长在采访时也说到,实施了课改后,学校里不仅有学习,也有生活,学生不仅有学习的能力,也要有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该校教师认为,学生可以更加感兴趣的去学习。


当然,也有反面的声音。《教育报》中论述到,在2014年,重庆巴蜀小学组织的国际教育会议上,有教育工作者认为这样的综合课程就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大拼盘”,机械地将几门课程的内容拼凑到一起,各部分间缺乏逻辑关系,没有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利于学生学习。


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教授梁国立特意邀请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前来观摩考察联盟学校的PBL实践。几场报告听下来,专家告诉梁国立,很多学校的PBL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没有和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有的联盟校就是在综合实践课上做桥,把PBL变成了手工课、活动课。


关于学科融合的看法

关于学科融合,我也主要是在听和看,并没有真正的去设计或者主导过这样的事情,因此,关于这个理念的看法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具体如下:


  1. 学科融合的理念是好的,这种趋势不可阻挡。

  2. 如何实现学科融合,而非整合,是老师、校领导和专家们一起努力的。

  3. 我们更应该思考和把握的是学科融合的本质。

  4. 学科融合需要教师和校领导具有开放的眼界和思维,引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碰撞和研讨。

  5.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看看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首先,我们需要和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

    在西宁的培训中,我的学员有来自音乐、科学、英语、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我们的教研活动就是一起进行的,英语学科的老师会发现,原来英语课不一定非要这么上!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也会发现,在知识的逻辑性方面,还可以更加严谨。

  6. 对于学生而言,学科融合将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7.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与其墨守成规,不如放手一试。如果失败了,首先要反思的我们自己的行为哪里有问题,而非直接否定这种形式。总之,多实践,多思考,反复之。


    任改梅

    教研咨询师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35所小学组建课改联盟探索多学科融合教学
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课程融合:提升深度学习的效益|涪陵课改
交流|让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拥抱”
课后延时服务给教师成长带来什么好处?
耒阳市芙蓉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用”课题组举行展示课教研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