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花灯 闹元宵

龙行大运

HAPPY NEW YEAR

# 行走的美术馆 #

 Vol.188 打花灯 闹元宵

全文字数:3409

阅读全文需要约: 

11 分钟

华灯初上

我们迎来了

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

赏花灯、

吃元宵、

猜灯谜、

放烟花、

是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

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佚名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这样,正月十五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来源还有一个说法

传说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这一天与民同乐,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贺,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吃元宵,北方的元宵是馅在糯米粉里滚出来的,南方的汤圆是用糯米皮包着馅,无论做法如何,寓意都是“团圆美好”。除了吃元宵,舞龙、舞狮子、踩高跷、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习俗。在广东还有吃生菜的习俗,生菜谐音“升财”,升官发财的意思,希望新年博个好彩头;云南的有些地方还会吃豆面汤圆。

元宵佳节

明·佚名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 局部

元宵节的由来远不止这些,无论哪种由来,我们都能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努力,拼搏, 对情感的那份真诚,善良和正义。

元宵节其它名称

宋 佚名《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卷》(局部)

元宵节,古俗中,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夕,就是现在的元宵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也叫下元日。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其名称也有很多,上元、元夕、元夜、灯夕、元宵。

元宵节习俗

南宋 佚名《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卷》

故宫旧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走百病、舞狮子、迎紫姑、踩高跷这些元宵风俗因地区、民族不同而各有差异,随着岁月流逝,传承下来的已日渐稀少。
其实,古老的风俗中蕴含着人生的大意义,与节气、与生活、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赏花灯

由于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为“灯节”、“灯夕”。东汉时,汉明帝为宣扬佛教,敕令在上元之夜,“燃灯敬佛”,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敬佛。从此以后,元宵张灯便蔚然成风,相沿成俗。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国都南京城内就举办过元宵灯会,是中国最早记载的灯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一般来说,旧时从正月十三日“上灯”开始,市面上就会挂出各式各样的花灯;十四日为“试灯”,即各地纷纷搭建起灯棚、鳌山、牌楼等,或张灯结彩,或燃放烟火,或表演节目等等,已经有了节庆的活动;十五日为“正灯”,这时起,各种表演就大张旗鼓地开始了,不仅在灯会上有赛花灯等活动,平常百姓家中也都张挂灯盏,小孩子们则手提灯笼到处玩耍,有的地方一直持续到十八日的“落灯”。

东晋、南朝时期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达官贵族和豪门名士,每到元宵节,他们也效仿宫廷,张灯结彩。东晋诗人习凿齿有诗《诗灯笼》描写当时张灯的情形。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间,纸张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丝织品的大量应用,使得灯彩艺术迅速发展。

猜灯谜

元宵节最有趣的一项活动是猜灯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宫廷和墨客中就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

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

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做“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是灯谜的原型。

元宵节灯谜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又称打灯谜,这种传统民俗文化自南宋起开始流行,南宋时,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广受人民喜爱。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当时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祭祖祈福

我国乃礼仪之邦,从古到今都对祖先尊重,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每到节日,比如比较重大的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都会祭祖,小节日就更多了,比如有些地方会在冬至、腊八、腊月二十三、大年三十也祭祖。

元宵节寓意

元宵节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民众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也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延伸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的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还是局限在熟人之间。

正月初五是五忙日,农活可以开始干了,商店可以开门营业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全体社会成员则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之中。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求,也转化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元宵,象征着家庭团团圆圆,和和睦睦。人们在这一天点燃烟火,赏花灯,猜灯谜,驱散整个漫长冬季的沉闷和严寒,同时也开启了新的期望和憧憬。

元宵节有关的明画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于1966年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乡的新庄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这幅画以元宵节为背景,是一副设色艳丽的宫廷画。背景年代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内容为明宪宗朱见深在内廷庆祝元宵节,赏灯、看戏、放爆竹、杂技等多种场面。

从画的右端我们可以看到几名宫人和皇子皇女们一起放炮竹,有的宫人负责从木箱中取出爆竹,有的负责运送,有的则是在一边围观喝彩。

描绘了一副众人赏灯的画面,不仅是童子们手中拿着形态各异的花灯,货郎的推车上也挂满了喜庆的花灯,车里面放着琳琅满目的货物。

图中童子们手中提着各式各样的元宵灯:大象灯、蟾蜍灯、兔子灯、螃蟹灯、人物灯等。

除了赏灯、放爆竹,宫内还请来了杂技杂耍供众人欣赏,有钻圈、倒立、爬杆等。

外国使节携带奇珍异宝觐见。

火树银花不夜天,

游人元宵多留连。

灯山星桥笙歌满,

金吾放禁任狂欢。

元宵节有关的诗句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元宵节快乐

烟火弥天,华灯满市,今宵明月天下圆。

岁岁歌声,翩舞升平,余音缭绕意未尤。

巷陌纵横,南北相庆,普天欢腾共此时。

值此元宵佳节之际

祝愿家家和谐美满!

祝愿人人心想事成!

 A R T | 艺术的知与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宵节 | 跨越千年,共赏诗画元宵
追根溯源【8】元宵节小考
元宵节习俗知多少 你的正月十五是这样过吗?
「网络中国节·元宵」元宵节习俗 你知道多少?
【陶视频】——元宵节特辑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10大民间习俗,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