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说老子第五十一集:德之常以自然

德之自然莫命

 

风萧萧

 

上回说到,老聃为弟子阐述了自己所参悟的生死之道。老聃告诉关尹子,真正能够善摄生死之道者,皆是从道而生、含德而养、融入万物之形、随顺自然之势者,既非流俗之徒,也非避世之人。

 

关尹子听罢,怯怯的说道,老师所言善摄生者“从道而生”,有何深意?弟子认为,既然道为万物之宗,万物莫不由道所生,那么生而为人,对于生死之道,善摄与否,难道不都是从道而生啊!

 

老聃听了,哈哈大笑道,人皆知生而不知死,如今你却是知死而不知生啊?为了向你说明从道而生与由道所生的区别,我不得不借用一下常人的分别观念。

 

从者,顺也!万物诚然无不由道所生,但亦由顺道与逆道之别呀。

 

应时应地应形应势所生,是由道所生;非时非地非形非势所生,也是由道所生。要知道,“道法自然”,在大道而言,并没有什么顺之与逆之的区别,从来都没有可弃之物、没有可弃之人,顺我也好,逆我也罢,那是你的事,你要生便生,我不会因你的“从”而稍加拔擢,也不会因你的“逆”而多加阻挡。能否生的出来,生出来能否活的下来,活下来能否活得长久,也都是你自己的事,与大道何干?大道只是依循自然而已。

 

唯有真正的善摄生者,知道这从道而生的“从”字,对于把握生死之道是多么的至关重要。我们上次所说的那些本该长寿的“生之徒”,大概便是从道而生者,那些本就属于短命的“死之徒”,大概便是那些逆道而生者。

 

无论从之而生还是逆之而生,万物由道化生之际,便是万物彼生之终、此生之始。

 

然而,万物生则生矣,只是此生的长短寿夭,却是大不相同,上有千年之龟,中有百年之人,下有朝晦之菌,既便是同种同类也是各不相同,以人而言,长有尽享天年,中有半百之寿,短有胎死腹中。究其因,则不但与其先天道生之顺逆相关,也与其后天德养之厚薄有关。

 

正所谓,天地万物皆为“道生之,德畜之”是也。

 

我们曾经说过,失道而后德。大道化生万物之后,便隐匿于万物,消失于无名无形。万物之畜养,便有懒于万物自身的中和之德是否厚实。德之畜养万物,犹如阳光水土之畜养草木,全赖适中而已,过少不足、过多则滥,皆不足以畜养。至中则为厚实,有偏则为虚薄。厚实之德长养万物,虚薄之德不足以长养反有害于物之长养。

 

关尹子又问道,道生万物,而又继之以德,畜养万物,是言道德乃万物之本。然而,道德无形,不可见闻,那善摄生者又是如何体察大道而达于厚德的呢?

 

老聃道,此言差矣,我们常言道德无形者,乃是不拘于特定之形而已,并非真无形也。只是大道善隐、上德不德,故而以常人之肉眼凡耳,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而已。道生万物又隐于万物,德养万物亦隐于万物。道德因任万物而之形体,而见其形。欲见道德之真形,只需反观万物!又何需茫茫然追求于万物之外。

 

此所谓,道德之形皆乃“物形之”也。

 

关尹子再问,既然道德因物而见其形,那么,体现道德的万物之形体,又是因何而成呢?

 

老聃叹了口气,说道,我早就说过,这大道并非言语相传可得之,果不其然呀。万物之形体因何而成的问题,我们不是早就给你讲过那“一二三”的演变过程吗?何其忘之速也!

 

万物之形体得以生成,皆在于道体一冲虚之气,周行不怠。冲虚之气内含阴阳,阴阳分化和合,消长激荡。和合相聚而成物之形,分化消散而亡物之形,仅此而已。道德因任天地万物之形见其形体,反过来,万物也因任道德一气运行之势而成其形体。

 

此所谓,万物之形皆因“势成之”也!

 

所谓因势而成者,非物之有意而成也,乃是受大道一气流行之势所凌逼,不得已而为之、而成之。天地万物,皆因大道运行之势,不得已而生、而长、而消、而亡,而非万物有意要生、要长、要消、要亡,便可成之。

 

放眼茫茫宇宙,遍观天下万物,其生长消亡,又有哪个不是从道而生、蓄德以养、品物流形、因势而成呢?因此,在这宇宙万物之中,除我们这自视为万物之长、四大之一的人类之外,恐怕再也没有不以道为尊、不以德为贵的了。

 

此所谓,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然而,大道之尊、大德之贵,并非源于其自视为万物主宰,从而对万物发布权威的命令和刻意的安排,而是源于其自然本体,一切因任万物之形,使万物随顺一气流行之势,自然而然地融入生、长、消、亡的生死轮回之中。万物之成,虽不得已,皆因势而成,纯属自然而已。

 

人常言,水到自然渠成。渠成之功,非渠之有意而为有意而成,乃是因水到之势不得不成;虽说因水势而不得不成,却又是自然而成,绝非水之刻意命令,欲成一渠。

 

又常言,瓜熟自然蒂落。蒂落之功,非蒂之有意而为有意而落,乃是因瓜熟之势不得不落;虽说因瓜熟而不得不落,却又是自然而落,绝非瓜之刻意命令,欲落一蒂。

 

此所谓,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反观人世之间,至尊至贵者,莫若侯王卿相,然其皆乃人为所命之,绝非自然天成之尊贵。倘不能以下为基、以贱为贵,则人可命之,也可夺之,岂足尊贵。

 

唯有那善摄生者,能够尊道以滋生其本,贵德以畜养其性,品物因势,以长育其形体,成熟其心智,养护其精神使不受外物之害。

 

正所谓,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此等得道之圣人,虽无候王之爵、卿相之位,却自然能够无名而尊、无位而贵。

 

一棵小草,在常人看来,有生之期不过四季而已,其命卑贱至极。然而,在得道之圣人看来,小草虽微,却也是道生德畜、长育成熟、地养天覆,故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历经万劫,也能生生不息。其生命之中自然存在的道德本体,岂不令人尊之、贵之!

 

然而,大道之于万物,虽有生畜、长育、成熟、养覆之功,却能够功成而不居,皆视其为自然之造化,而不会视万物己有之私物。也不会因其生养万物的作为,而自恃有功。更不会因其长养万物,而以主宰者自居万物之上。我们称之为万物之宗、万物之母,皆是我们人为给她的名号而已,大道本身却从来没有这个想法。其德性,不可谓不玄妙深厚。

 

此正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圣人体此,不尊名贵位,只尊道贵德。他们抱一归无,以百姓心为心,任百姓各安其形、各遂其愿,自由自在的休养生息、生产生活,既不会将百姓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任意盘剥掠夺,也不会以百姓的主宰者自居而随意发号施令。如此的德性,方才称得上随顺大道的玄妙深厚之德。具备如此大道玄德之圣人,则不但可以称得上善摄己生者,也可称得上善摄天下苍生者。

 

 

附《道德经》原文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从根本上把握大道,故为道者能自身生生不息,新而又新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27
《道德经》解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什么是玄德?
《老子西升经》全文语译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为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