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伐怨欲不行焉,孔子为何不许之为仁?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

朱子注曰:“此亦原宪以其所能而问也。克,好胜;伐,自矜;怨,忿恨;欲,贪欲”。孔子的学生原思问:一个人如果把好胜、自矜、忿恨、贪欲等缺点都给破除了,能不能称为“仁者”?孔子说,一个人没有这几种缺点,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但算不上一位“仁者”。“难”与“仁”之间有什么差距?朱子指出:“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不得行,可谓难矣;仁则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足以言之也”。

颜渊问仁,孔子答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以“克己复礼”来界定“仁”,“克伐怨欲,不行焉”,按说也是在自家身心上做克己工夫,为何孔子只说此为“难”,而不许之为“仁”?

朱子认为,“克去己私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本然者得矣;若但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哉?学者察于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无渗漏矣”。也就是说,颜子与原思同样做省察克治功夫,其间却有高下深浅。

克己复礼,“礼”通“理”,复礼即复性。颜子直接落在心体上做功夫,能察于方萌之际,克己功夫已入于精微。孔子称赞颜子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但通常都落在“事”或“迹”上来解读颜子之好学,把“好学”理解得浅了。然孔子曰:“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孔子门下只有颜子一人能做到“好学”,所以,对于“好学”不能等闲视之。唯有阳明先生一语道破:“颜子不迁怒,不贰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颜子能回溯到“未发之中”来迁善改过,如《中庸》8章云:“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择乎中庸而得一善,这是说为善,此善非袭取而来。同样,颜子改过也能拔本塞源,故能扫除廓清,拔去病根。如阳明先生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

克、伐、怨、欲不行焉,所谓“不行”,只是对外不彰显,没有发作,但不能从源头上扫除廓清。如朱子曰:“但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阳明先生曰:“人有过,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其流必归于文过”。原思做省察克治功夫,未必就是舍本逐末、务外而遗内,但肯定不及颜子深入。

《大学》《中庸》均点出“慎独”,“慎独”本是心上工夫,“独”,非身之独居独处,而是心之独知独觉。唯有落在“心”上说慎独之“独”,慎独功夫才有个头脑,省察克治只在念虑几微处做功夫,别人是看不到的。如《中庸》云:“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通常以“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为参照来说君子之慎独,君子表里如一,一个人独处与有人在场时一样,这就把慎独功夫解浅了,只是从躯壳起念。

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分析本章。子张问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所言五者即是:恭、宽、信、敏、惠。这两章对照着研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克伐怨欲不行焉,孔子只许其为“难”,而不许之为仁。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从中体会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义。切磋琢磨,喻君子为学,落在去恶上说,便是省察克治;落在为善上说,则是涵养扩充。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伐、怨、欲,此是需要对治的病痛,而恭、宽、信、敏、惠,则是要培育的德性,两者一反一正,如善恶两端截然对立。此外,人有了恭、宽、信、敏、惠,还需要“行五者于天下”,如《系辞》云:“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把这五者涵养扩充于天下,才算是一位“仁者”。

孔子多次论仁,但有高下深浅,也没有给出一个严格的定义,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仁之内涵。“仁者爱人”,不过开示仁之发端,告诉人们如何去践行仁。“己欲立而立人”,此是为仁之方。仁,乃性德之全体,不是从属于个人的品德,而是要置于成己成物、化民易俗这样一个大的社会事业中来考察。如横渠先生曰:“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阳明先生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唯有破私解蔽,明明德于天下,才真正全得仁体。“克伐怨欲,不行焉”,只是在自家身心上用功夫,没有惠及更多的人,故孔子只称之为“难”,而不许之为“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君子慎独,“独”乃心之独知独觉,非身之独居独处
中庸章句序 朱熹 译文 朱熹《中庸章句》及其儒学思想
儒学说了两千年的“慎独”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学精读:《大学》精义
《中庸》的结构论述
中华国学300句(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