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耕读传家远
提起黄姓,朝阳人似乎感觉这个姓氏人数很少,因为在人们心中早已印下“张王李赵遍地刘”这句话。其实,黄姓按人口排列,位列全国第七名,起人口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江西四省,其他省市也都有此姓。
前些年,广东省阳江的黄达生族人给我寄来一本黄氏宗族谱,从盘古开天辟地后有黄氏之姓算起,至今已经传至147代。在外地,好多地方还有“黄氏宗族会”,黄氏宗族会有地产,还有英语学校。可见,黄氏家族之大之久。
我的先祖据传是江夏黄盖后人,经几次迁徙,由江夏、山东登州、河北顺天,来到了辽西朝阳县农村扎根,传至我这辈子,已经是第七代。
  在我幼年的时候,去大爷家拜祭家堂,就发现有一副古联在一个本子扉页写着:“耕读传家远;奢靡立业难”。问身旁的大爷,大爷于是给我讲起了先祖的故事。那时候,我们朝阳这里还是清朝禁地,来到这的人一般都是逃荒、流放,或这是被押解而来,用“解手”代表上卫生间就是例证。先祖就是那个时代来到了老虎山河的中游一块平台,结庐而居,繁衍人丁,最后形成“黄家台子”村落。后来,黄家台子又来了赵姓、雷姓、乔姓等人氏,但黄姓始终是村中望族大户。
黄姓始终把“耕读传家”作为家训。那时候,生产力落后,黄家台子又很偏僻,所以,读书人很少。但是,先祖们一边耕地,一边读书,到我太爷黄维这辈子,我家已经成为当地很殷实人家,估计不是“地主”也是“富农”,田地有几百亩,长工有几十个。但是,到了爷爷这代,由于爷爷好赌,家产被输得逐渐减少。这也恰好印证了祖训“耕读传家”是绝对正确的。这样到了父亲这辈,土改的时候我家竟然定为了“贫农”成分。在我开始上学时候,正好是讲究“根红苗正”的年代,总被当选为班干部。
但是,爷爷好赌,并不证明黄氏家族都忘记了“耕读传家”的祖训。爷爷辈的其他几个叔伯爷爷,有出任外地官员的,有独闯内蒙、黑龙江发财的。到了父亲这辈,族中人大爷、二大爷识文断字,耕田有方,被村中人尊称为“大先生”和“二先生”,三叔被邮电局录为国营工吃“红粮本”,四叔当选为生产队会计,为社员理财。就连父亲,靠忠厚、实干,也当选为生产队物资保管,为社员分配物资。
  到了我这代,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灌输我勤读书,读好书的理念,也正好迎合了我的思想。于是,我7岁开始读书,一直读到了25岁。现在虽然已经过接近天命之年还没有没什么成就,但是,从农村走到了城里,从企业考进了机关,多多少少也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算是自我安慰。
  族中人的其他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也靠“耕读传家”祖训,在自己的岗位上劳动着、生活着,有的是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有的在经商,有的在扣大棚,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下一代的子侄们,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有的大学毕业留京任职,有的已经成为种植大户,还有的已经是当上了爷爷,率领三代人在耕在读。
近几十年,从黄家台子走出的黄姓人氏很多,有的去了内蒙,有的去了黑龙江,还有的去了北京、云南,这也正好印证了“天下黄姓是一家”。无论黄姓人氏走到哪里,都会把“耕读传家”延续下去。 (黄宝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氏家规家法家训》
宗族文化丨村落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氏族谱 | 万州《文氏敦本堂族谱》三修族谱序
客家按字排辈之俗
司马迁后裔探秘
陇西堂金湖县李家湾北祠2021年度祭祖大典 祭 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