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祁连山路:想起当年上班过道口的难


 前几天,去了一趟祁连山路。

不为点啥,瞎兜兜。

十几岁就晓得祁连山路了,尽管离我家远开八只脚。

因为我阿哥进了北新泾那面的厂里,我踏脚踏车去白相,四周瞎兜兜,兜着的。

等我到江西去瞎兜了十年,再回来,进了厂,还混到了厂部企管办,我终于又要与祁连山路有交集了。

我们上无十八厂有一个模具车间(又叫一车间)在祁连山路。

当时我负责编写工厂所有的规章制度,写好了还不算,还要参加对基层职工的培训考核,最后还要参加检查落实。

尤其是内部物流部分,生产科、供应科是重点,车间也不能放过。

九车间在吉安路(原国光厂),也是我一个人去培训考核检查的。那是我第一次得见法藏寺(可点击《沪上寺庙杂谈》了解详情)。

一车间在祁连山路,也要我一个人去。整个一套流程走下来,大概是七到十个工作日,这就意味着我要到祁连山路去上一个多礼拜的班。

第一天,我到静安寺美丽园去乘62路。

大家关照我早点出门,因为路上堵。我六点一刻就排队上车了,结果八点半还没到。

静安寺堵,三官堂桥堵不去讲伊,开过曹杨新村过真如了,当年那里狠狠落乡的,想不到在杨家桥还要吃一记“大家生”。

伊是沪宁铁路道口不算,断命西面还有一个南翔编组站!

道口现貌

六七节货色车慢慢叫氽进来,有辰光就停在道口,过好几分钟再拉出去,拉出去了也不放栏杆,因为几分钟以后齐巧又有过路车。

有人算过,最长的档次可以长达40分钟。

所以,杨家桥道口名气最响。啥个宝山路道口、共和新路旱桥,也堵,但没那么厉害。至于徐家汇、长宁路等道口,堵过杨家桥的,就湿湿碎了。

行人老早摒不牢了,从栏杆下面钻过去。有的人胆子大,拿脚踏车放倒,也推过去。只有公共汽车顶顶没办法想,死蟹一只。大家只好在车上骂山门。

道口的栏杆一升起来,两边上千辆的脚踏车双向涌向铁轨,密如蝗虫,公共汽车在中间连蠕动都难。

顶顶怕人,这一拨车子还没疏散完,警笛骤响,下一趟火车又要开来。

道口现貌

我本来是去一本正经做人家规矩的,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原定八点钟开始的上课,九点钟也没开始,真的小胸瞎闷,言话也讲不响。

所以,第二天,我改踏脚踏车,要紧要慢还好钻钻。其实到辰光我根本不敢钻,又堵了二十几分钟。幸亏我出门早,总算没迟到。

杨家桥这地方狠妖。看似偏僻,其实曾经是个狠闹猛的地方。

最早杨家桥是桃浦上的一座木桥。1906年通沪宁铁路,设真如站在此。1914年又有了交通路,这里就更加闹猛起来了。周边形成了一个小镇,于是,杨家桥也从桥名变成了地区名。

1915年的地图

《宝山县续志》上说:“杨家桥在真如镇直北三里,有茶、酒、杂货店六七家。前本荒村,近以近铁路车站,又有商埠、警察、派出所,渐行热闹”。

100年前,这里还建过一所大学,叫暨南大学。还造过电台,叫真如发报台,又称国际电台。1930年代是它的全盛时期,后来毁于八ー三战火。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冷落了的杨家桥比一般乡下头还是闹猛,所以,公共汽车过道口前与过道口后,都是开在狭窄的镇道上,加上两边的脚踏车黄鱼车,车子真的像乌龟在爬行。

我虽然只被堵了一个多礼拜,40分钟的“大家生”也吃着两三趟,十分惨烈。天天在桃浦上班的,哪能覅怨煞。

三年后,我已经混进广播电台了。一进去就跟在当时的副市长倪天增后面跑市政建设。

好像是1984年11月份吧,我接到市建委的通知,叫我第二天一早赶到一个叫李子园的地方开会。李子园在哪里?电话里讲,就在祁连山路不到一点,杨家桥道口北面,你可以乘62路。

杨家桥啊杨家桥,真是不是冤家不碰头。我与侬也真要好,又要碰头哉!

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约好在李子园大队部门口等。前两日我去看,现在的村委会还在原地,不过气派多了。

李子园附近一片泥泞,大家都穿黑色中统套鞋。等到倪副市长到了,大家就一道撑着阳伞过马路,到斜对面大队的一只仓库里去开会。

仓库里墨擦黑,只有两只40支光的裸灯泡,一只长条桌,几根长板凳。

不过,双方与会人员的规格狠狠高,一边是上海市的副市长,一边是铁道部的副部长。

谈啥呢?就是要在杨家桥这里造一座下立交,因为铁道部不同意抬高铁轨。从下面钻,当然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因为上海铁路局属于中央垂直领导,上海市是做不了他们的主的。

这项工程的起因是,杨家桥堵车的问题早已民怨沸腾,各界人士通过不同渠道向上反映,终于引起了市里的重视。

经初步勘察,市里决定在这里造一座下立交。就是铁轨下面的路面往下挖,然后在火车铁轨下面放置四个箱涵,形成一来一去的机动车道和一来一去的非机动车道。

开会当然只是一个形式,大部分内容及具体细节早就由双方低阶官员事先基本谈妥,只留了一个尾巴:那就是双方的出资比例。

照例是冗长而又乏味的发言,让人昏昏欲睡。地方感谢了铁道部的支持,铁道部表示了对地方民众疾苦的关注,如此而已。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轮到倪天增副市长讲话了,他终于提到了双方的出资比例。

他顺水推舟地说,既然铁道部这么支持,大家也就不要多兜圈子了,出资比例就“五五开”好了。

没想到,这个提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弹。

那位副部长用了大约15分钟的时间强调了铁路的垄断地位,他斩钉截铁地说,地方上花再多的钱,也休想买到一寸铁轨,一个专用铆钉!

随后,他的建议是,这样吧,各家买各家能够买到的材料。其实是在暗示,铁路部门只出钱购买铁道专用材料,其他都应由地方政府埋单。据倪天增的秘书会后告诉我,那样的话几乎就是“一九开”了。

协调会议当然是不欢而散的。

事后,我听市建委的人说,市里迫于民众呼声的压力,只好签了这个城下之盟。

这项工程也于第二年年初就动工,当年完成。上海市地方志上有记载。

有些事,现在说起来有如天方夜谭。1984年,整个上海市用于市政建设的资金只有1.2个亿!

而这个箱涵工程就需要1,000多万,这就意味着,全市其他许多地方的道路拓宽改造维修就要拖到下一个乃至再下一个年度。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清晰而又真实地领略了垄断行业的傲慢。

三十多年过去,垄断行业的傲慢还在吗?那就要问你自己,用不用手机、用不用电、坐不坐飞机、看不看病以及小孩上不上学了。

当然我去祁连山路瞎兜兜,不光是我的道口情结,还有我的飞跃情结。

上无十八厂飞跃最后的logo留在了祁连山路,照片是我2006年拍的。前几年我去嘉定路过,看到她还在。今年,那里已是一片工地。

瞎想想,当年电视机最吃香,现在手机最吃香。当年的飞跃、金星、凯歌与现在的华为、OPPO、小米一样风光。

所以,一切交给时间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西湖全是人,这几处却很空!杭州这些地方可能被遗忘了,看到的快去
郑州是不是火车拉来的城市?NO!
板桥人每天路过的地方,居然有这么一段历史
行人车辆请注意,火车就要开过来了
百年京张变身9公里铁路遗址公园,五道口启动区率先亮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