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彤云基于“脾升胃降”理论治疗慢性唇炎经验(徐佳姜希曲剑华)

慢性唇炎又称为剥脱性唇炎[1],是唇粘膜的慢性浅表性炎症。以唇部的皲裂、结痂、脱屑或伴渗出、糜烂为临床表现。慢性唇炎属中医学“唇风”、“舔唇风”、“唇湿”“驴嘴风”、“唇紧”、“虫蚀疮”、“口紧”、“沈唇”、“紧唇”、“唇疮”等范畴。

1.陈老对“脾升胃降”理论的认识

“脾升胃降”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灵枢·五味》曰:“水谷皆入于胃,......谷气津液已行,荣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说明在《黄帝内经》中,古人就已认识到脾升胃降的特点,奠定了脾升胃降的理论基础。随后在李东垣《脾胃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脾升胃降是《脾胃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指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脾胃居于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将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而营养周身。胃主降浊,受纳水谷并腐熟,下传小肠,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将精微物质重吸收,糟粕下传大肠而排出体外,其整个过程都受胃气的推动。脾胃既升清降浊,又斡旋上下气机,以使上者下之,下者上之,升降相济。若脾胃气机升降失序,诸多病变莫不由其而生。清代医家吴达在其《医学求是》中明确指出“中气为升降之源,脾胃为升降之枢轴”。脾主升清,宜升宜运,胃主通降,宜降宜和。脾之升,是为了胃降;胃之降,是为了脾之升。正如刘奉五所言:脾胃互为表里,一阴一阳,一升一降,相互为用,脾为阴脏,其用在阳,不升则阳无所用,用阳则必升;胃为阳脏,其用在阴,阴主降,不降则阴无所用,治脾必知其欲升,治胃必知其欲降。陈老认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脾升胃降有序则阴阳平和,而一旦外感六淫、 情志内伤、饮食失调、久病劳伤、脏腑失和等病因出现, 均可导致脾胃机能紊乱。脾气不升,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上输心肺,从而出现脾升不及、脾虚多湿的临床症状,以脘腹满闷、肢困体倦或面萎神疲、头晕目眩等为主症;若脾虚下陷, 则见脘腹坠胀、 大便稀溏、脱肛等;胃气不降,则糟粕不能向下传递,临床多以脘腹胀闷、食纳不佳、便秘不调为主症;若胃气上逆, 又可见呕吐呃逆反胃等症状。脾胃升降失常将进而影响其他脏腑 ,心、肝、肺、肾均受其影响。《中藏经》认为若“阳奔于上, 则燔脾肺 ”, “阴走于下, 则冰肾肝”,诸病 “皆由阴阳否格不通而生焉”, 体现了脾胃居中 ,斡旋阴阳的作用。脾胃升降失司可导致心肾不交,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病症,临床常见的气喘、中风 、肝火目赤、耳聋目障、癃闭水肿、臌胀、便血呕血、肌衄、女子崩漏等都与脾胃升降失调有关。而在皮肤方面又可出现湿疹、唇炎、痤疮、丘疹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多形红斑等疾病。

2.陈老对慢性唇炎的认识

慢性唇炎,以唇红部长期干燥、皲裂、脱屑、疼痛等为临床表现,陈老认为慢性唇炎与脾胃关系密切,如《黄帝内经》曰:“脾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隋代《诸病源候论》载“脾与胃合,胃为足阳明,其经脉起于鼻,环于唇,其之脉络脾,脾胃有热,气反于唇,则唇生疮而肿也”;明代《医学六要》:“上唇侠口,属手阳明大肠经;下唇侠口,属足阳明胃经”。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症多生于下唇,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疼……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皮科泰斗赵炳南将皮肤病统称为“风湿疡”,其治疗皮肤病特别重视脾胃气机的调畅,其创制的除湿胃苓汤、健脾除湿汤、健脾润肤饮等经验方剂皆是“脾升胃降”理论的具体体现。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陈老在继承赵炳南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慢性唇炎的发生是由于脾胃气机的失衡所致。认为本病病因多由食入高粱厚味、辛辣刺激之品而致胃经热盛,热盛伤阴,耗伤胃阴,使胃润下的功能失调。同时热邪循足阳明胃经上行,热灼津伤,而致口唇干燥、脱屑。甚则热盛,肉腐成脓而出现口唇的糜烂、结痂;或思虑过度、劳倦所伤而致脾气不足,使脾气升清功能失调,气血水谷精微不能上乘,口唇失于濡养而出现口唇的皲裂、粗糙;或外感毒邪,如风、湿、寒、热、燥等外邪。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接受美容的人群越来越多,部分患者进行唇部的美容,如纹唇、注射脂肪和透明质酸等物质,如果操作不当,陈老认为这些物质也可变成毒邪。内外合邪,导致慢性唇炎的发生。因此,陈老认为慢性唇炎的病因在于胃经热邪,脾气不足,兼有毒邪。核心病机在于脾胃气机的升降失调。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升降润燥,主要治疗方法为健脾助运,清热滋阴。

3.辨证分型

3.1 湿热蕴毒证

临床表现:口唇增厚肿胀,伴有渗液、结痂、皲裂、脱屑。口唇灼热感。可伴有恶心嗳气呃逆,胃胀,大便粘腻。舌淡红或红,苔白,脉滑。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健脾降胃。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清热除湿汤加减

金银花15g 蒲公英15g 野菊花15g 丹参20g 干生地15g 白茅根30g 车前草15g 冬瓜皮15g 茯苓15g 白术15g 陈皮10g 枳壳10g

方药分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三味药清热解毒而降阳明之火。陈老认为金银花无经不入,可清热而不伤正气。野菊花性微寒,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又可泻火平胃。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肿,功胜白虎汤,泻火不损土[2]。此三味药性甘寒或微寒清热解毒而不伤正气,且其性轻清上扬,助脾气升提之功;丹参生地凉血活血、滋阴养血,润养口唇。二药合用可滋养胃阴助其清解阳明之火,滋阴润下;白茅根凉血利湿消肿;车前草冬瓜皮利湿消肿,冬瓜皮取其“以皮达皮”之意,佐药物直达病所;白术茯苓补脾升清,阳升则阴降,水谷精微得以上输,滋养口唇;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其味辛,故可舒散气机,其味苦,又可下气止呕。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与陈皮相合疏降气机。全方共奏清解阳明之热毒,健脾升清,滋胃润下,调畅中焦气机之功。

3.2 胃阴不足证

临床表现:口唇肿胀,伴有皲裂、脱屑。口唇疼痛难忍。可伴有口干口渴,饥不欲食,胃中嘈杂,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

治则治法:滋阴润胃、健脾升阳。

方药:益胃汤合二地汤加减

生地15g 麦冬10g 北沙参15g 玉竹10g 熟地10g 青蒿15g 地骨皮15g 太子参15g 茯苓15g 白术15g 神曲10g 荷叶10g 乌梅6g 生甘草9g 白芍15g 丹参10g

方药分析:生地麦冬味甘性寒,甘凉益胃,生津润燥;配伍北沙参玉竹、养阴生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加入熟地以补肾阴,肾阴为真阴之源,以肾阴补胃阴增强滋养胃阴润下之功,使胃阴得养,口唇得以阴津的滋养;胃阴不足易生虚火,陈老喜用对药青蒿地骨皮以清透虚火。青蒿清虚热,除骨蒸。功可清热透络,引邪外出。地骨皮可泻肾火,降肺火,养阴血清虚热。二药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太子参入脾,肺二经,可益气,补而不燥。肺主一身之气,主气机宣发肃降。通过补益肺气,助脾阳升提;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助脾阳得升;神曲消食和胃,调畅气机。荷叶启脾升阳助运;乌梅甘草增强酸甘养阴,益胃生津之功;重用白芍滋阴养血,合生地酸甘化阴,滋养胃阴又可养血润肤。

3.3 脾虚湿浊证

临床表现:口唇明显增厚肿胀、干燥粗糙、皲裂、脱屑。口唇疼痛难忍。可伴有乏力、倦怠,面色晄白。纳谷不馨,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

治则治法:健脾升阳、化湿解毒。

方药:参苓白术散平胃散加减

党参20g 白术15g 茯苓15g 山药15g 生薏米15g 白扁豆15g 厚朴10g 青蒿15g 地骨皮15g 白芍30g 荷叶10g 陈皮10g 苏叶10g 丹参20g 首乌藤15g 炙甘草9g

方药分析: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升脾之清阳,脾气散精,口唇得以滋养;山药、生薏米、白扁豆健脾益气、利湿化浊;厚朴陈皮、炙甘草白术取其平胃散之意,化湿运脾,行气和胃。厚朴芳香苦燥,行气而化湿浊,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荷叶芳香化湿、启脾助运,苏叶芳香舒散、宣肺疏肝。厚朴陈皮荷叶、苏叶四味药升降宣散,斡旋气机,清阳得升,浊阴得降;青蒿地骨皮一升一降,清虚热、养阴血;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润肤;久病入络,予丹参、首乌藤养血活血、通畅经络

4.验案分享

何某,男,30岁,初诊日期:2018年1月18日。主诉:口唇反复干燥肿胀10年。现病史:10年前因饮食不节,口唇出现肿胀、脱屑,工作后,经常熬夜加班,口唇干燥加重,出现皲裂,疼痛难忍。为进一步治疗来门诊就诊。刻下症:口唇肿胀明显、干燥、脱屑、口角皲裂。自觉咽部有痰,咯之不出,纳呆,大便不成形,1日3行。 既往史:既往体健。药敏史:否认。专科检查:口唇肿胀明显、干燥、脱屑、口角皲裂。舌淡红,花剥苔,苔根白腻,脉沉。诊断:唇风病——脾胃虚衰、湿浊内蕴。治法:健脾养阴,化浊润燥。方药:

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白芍30g,山药15g,生薏米15g,白扁豆15g,厚朴10g,清半夏9g,苏叶6g,青蒿15g,地骨皮15g,熟地10g,丹参20g,玉竹15g,天花粉15g,首乌藤15g。二诊:2018年2月1日。患者服药2周后,口唇肿胀、脱屑明显减轻,皲裂好转。纳可,大便调。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舌淡红,未见花剥苔,苔根白,脉沉。方药: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白芍30g,山药15g,生薏米15g,白扁豆15g,厚朴10g,清半夏9g,苏叶6g,青蒿15g,地骨皮15g,丹参20g,熟地10g,玉竹15g,天花粉15g,首乌藤15g,乌梅10g,生甘草6g。三诊:2018年3月15日。服药后口唇肿胀干燥、脱屑缓解,皲裂已愈合。口唇粘膜略粗糙。纳可,大便调。咽部异物感缓解。舌淡红,苔根薄白,脉沉。方药: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白芍30g,山药15g,生薏米15g,白扁豆15g,厚朴10g,熟地10g,首乌藤15g,丹参20g,玉竹15g,天花粉15g,乌梅10g,生甘草6g,荷叶10g。以巩固疗效。

陈老治疗皮肤疾病重视脾胃的功能,在治疗慢性唇炎中尤重脾胃,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重注脾胃气机的升降调畅,故治疗用药轻灵,喜用升降的药对斡旋中焦气机。通过升降润燥调畅脾胃气机而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董小琳,柳志文.慢性非特异性唇炎临床研究进展.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4):20-21

[2] 徐宜厚.赵炳南解毒系列方诠释.北京中医药,2019,38(8):743-74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传下来的香砂六君子汤,对付胃痛的“法宝”
脾胃虚弱严重程度的8个危险信号,一看便知
秋季养生,81岁老中医都在吃的宝贝!常吃这 “两宝”,养好脾胃人不老~
脾胃虚弱正确补法
漫谈补中益气丸
脾胃病辩证论治简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