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血糖的这些“陷阱”,您踩过吗?

说到低血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曾有过低血糖的亲身体验——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抖、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

临床上,糖尿病患者普遍对高血糖比较重视,而对低血糖却不以为然,存在许多认知错误,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掉进陷阱,付出惨痛代价。

陷阱一:所有人低血糖都执行统一标准

由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低血糖的风险高、危害大,尤其是夜间发生的低血糖,如果不能被及时发现,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为了安全起见,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和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3.9mmol/L就可以诊断低血糖;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才能诊断低血糖。

陷阱二:低血糖的危害不如高血糖

很多患者认为低血糖吃块糖喝杯糖水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亚于高血糖,有时比高血糖更加凶险。

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注: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不仅如此,老年人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此外,长期慢性低血糖还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陷阱三:没有低血糖症状,说明没有低血糖

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是低血糖症的典型症状。在许多患者看来,只有出现了上述症状,才表明发生了低血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每个人对低血糖的敏感度不一样,当发生低血糖时,有些患者症状明显,还有些患者症状轻微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因此,判断低血糖症状只作为参考,最终还是以血糖值为准。

“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存在神经病变,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

症状性低血糖患者,由于低血糖发作时无任何先兆,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状态,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很可能因为持续的低血糖状态变成植物人,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血糖监测,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陷阱四:低血糖的症状全都一个样

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有很大差别。

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易激惹好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易惊、遗尿等,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等。

而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要么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性低血糖”);要么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抽搐、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

陷阱五:低血糖仅见于糖尿病患者

不可否认,低血糖最常发生于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大多是由于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用药后未及时进餐、过度节食、运动量过大等引起。

但低血糖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专利,其他很多疾病,如“胰岛b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如肺癌)、晚期肝硬化、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Addison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同样也可导致低血糖。

因此,仅仅确诊了低血糖是不够的,还要找出导致低血糖的病因,特别是隐藏在低血糖背后的原发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血糖问题。

陷阱六:快速纠正低血糖,吃干粮是最佳选择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大都会选择馒头、饼干等主食来缓解症状,但是淀粉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升糖较慢,并非最佳选择。

且对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摄入高淀粉食物并不能有效升高血糖,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淀粉的消化和吸收,无法有效升高血糖。

正确的做法是,确定为低血糖的患者应立即补充葡萄糖或单糖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糖块、糖水、可乐、果汁等,以利于快速纠正低血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低血糖的特殊表现
警惕低血糖的“蛛丝马迹”
认清低血糖的6个事实 - 糖尿病网
手抖心慌并非紧张 小心身体低血糖
认识低血糖,防患于未然
明明血糖不低却有“低血糖”症状,这是为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